良醫

【自閉症專題】言語溝通社交行為鑑定 診斷自閉症 Autism無需抽血照腦

(吉隆坡訊)自閉症在近幾年來有愈發普遍的現象,一些父母會就自閉症提出各種不同的問題和看法,甚至各式各樣未經證實的診治方案,當然這是為人父母心,他們無非想讓孩子有健康的身心發展歷程。

現代醫學發達,身為父母可以提早請醫生偵測、介入和治療,讓孩童能夠盡可能地回到正常的發育軌道。

Advertisement

2021年,根據美國疾病控製及預防中心(CDC)就自閉和發展失能監測(ADDM)網絡提出最新的數據,美國每44名8歲的孩童就有一名診斷為自閉症(Autism),相較於20年前的每150名當中會有1名被診斷,我們可以發現越來越多孩童被診斷患有自閉症。

兒科顧問唐秀萍醫生

自閉兒對言語表達有限

男生與女生的比例是4:1;當然這表示疾病的發生率快速增長,相對的,身為兒科顧問唐秀萍醫生(Dr Vivian Thong Siew Peng)覺得這是因為醫學科技的發展以及人們對自閉症有更深的了解,才會導致更多的自閉兒被發現。

ADVERTISEMENT

自閉症是一種先天腦部功能受損而引起的神經發展障礙(neurodevelopmental disorder)。根據美國第5版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DSM-5),診斷標準主要包含:

1/社會、言語溝通與互動的缺陷。

2/固定、反復的行為、言語和興趣。

基本上這一群小孩對本身言語的表達有限,可能有言語表達障礙或不會用手指指向任何東西,他們不覺得需要和別人溝通或分享感受,聽不懂別人的指示,同時沒有危險意識,更不太理人,沒有良好的眼神交流。

她表示,他們對於自己有興趣的東西會很鉆研,喜歡重復和固定的方式,不喜歡多變;在玩樂方面缺乏角色扮演,玩法固定,例如與其坐在玩具車上推動,他們會把車子倒翻轉車輪或者把玩具車依照顏色歸類排成一條直線;對細節的事件敏感或過目不忘,甚至會有些感統失調,譬如不喜歡衣服後面有標簽,不喜歡高頻的鈴聲或吹風機發出的聲音等。

“自閉症所表現出來的障礙可以是輕微或嚴重的,所以我們會統稱為自閉症譜系障礙(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

DSM-5會依孩童需要照護者的協助程度

分成3級:

程度1/需要協助。

程度2/需要大量的協助。

程度3/需要極大量的協助。

之前的DSM-IV有依患者的功能來區別,包括高功能性,一般或低功能性。高功能性或我們稱之為亞斯伯格症候群(Asperger Syndrome)。這一群孩童擁有高於常人的韌性與堅持,他們會埋首鉆研有興趣的事件,只是在社交與溝通方面會有所缺陷。

“不要小看他們,他們可能是某大公司的首席執行官或醫學權威博士等。只不過因為這個分類存有一些歧視,所以就被替換了。”

基因環境因素相互造成

目前,自閉症發病原因仍未確切,主要還是基因與環境因素相互造成的。

而臨床上,醫生主要排除:

遺傳性:研究報告顯示同卵雙胞胎如果有1個診斷自閉症,另外1個患上的可能性高達90%。家裏如果有小孩為自閉兒,其兄弟姐妹的罹患率也會比一般人更高。

症候群:唐氏症候群(Down Syndrome)、瑞特氏症候群(Rett Syndrome)、普瑞德威利症候群(Prader-Willi Syndrome)、X染色體易裂症(Fragile X Syndrome)等都是高危險群。

早產兒、腦部感染(腦膜炎,母體感染)及腦外傷等。

醫學研究人員不斷地探討可否運用功能性磁力共振造影(Functional MRI/Gad Scan)或借由染色體基因定位(缺陷或重疊)來診斷自閉症。

“門診也曾有父母詢問可否抽血檢測重金屬或微量礦物質甚至透過頭發測試來診斷自閉症,但目前為止仍沒有任何的結果。”

因此,在臨床上的診斷主要是針對孩童在言語溝通、社交行為表現而定,並不需要抽血或腦部掃描,除了在一些特定有共病的孩童,比如合併癲癇、學習障礙、偏食而造成營養不良等。

在人際關系方面,自閉兒總會在溝通時無眼神接觸,也沒有共同注意力(joint attention)。

一般成年人與孩童溝通時,會指出某些物體要孩童注意,但自閉兒不搭理你,也不看人、不合群、自己玩自己等行為都是自閉症主要的特征。其余特征包括,對自閉兒笑卻沒反應,睡飽吃飽後對着天花板自得其樂、玩自己的手、不需要人家抱等。

“一般9個月後的小孩雖然不會言語,但會用手指指出他要的東西,但自閉兒不會有這種行為。”

她指出,自閉兒的社交表現包括不理睬人、與其他人沒有眼神交流、不怕陌生人、難與親人建立關系等,他們甚至不會像常人般表達自己的情感。

“有些自閉兒有非常嚴重的言語溝通障礙,其中包括言語發展障礙、言語發展遲緩(speech delay)、語法錯誤、重復他人所說的特定辭匯或句子,但未必有特殊的意義(echolalia)如鸚鵡語等。此外,自閉兒在理解他人的話語、肢體言語,或以言語、手勢、表情來表達意思等方面都有某種程度上的困難。”

2至3歲才發現行為異常

自閉兒總會獨自玩,不會模仿玩具的特征與聲音、不會玩假扮性的遊戲、活動量太高或太低、注意力不集中、缺少主動、對某些事物特別恐懼或喜歡、亂發脾氣、沒達到要求時或有攻擊性或者傷害自己的行為等。

她披露,父母一般會在自閉兒2到3歲時才發現不妥,只因自閉症幼兒一般在2歲半、3歲以前就會有異常行為出現,父母可以從下列幾項行為特征做簡單初步的分析判斷:

1/極端缺乏與他人情感接觸、無法辨認親人、溝通時無眼神交流。

2/對周圍事物反應差,對周圍的人也沒有高興的反應。

3/拿着某樣東西,反復同一個動作。

4/會發音表達,但並不具有語音上的意義。

5/不喜歡模仿大人的動作,言語單調,經常說重復言語、刻板言語或自造詞句。

外傷影響腦部發育 或致孩童患自閉症

自閉症的成因目前在醫界、學術上並無定論,很可能是多方面的因素造成腦部不同地方的傷害。

至於可能造成自閉症的因素,則有幾項,如某些外傷影響腦部發育或可導致孩童患上自閉症,如跌倒、挫傷或車禍等。

唐秀萍指出,這些外傷或會導致腦部有瘀血,這不僅會提高孩童患上自閉症的幾率,更或有肌肉痙攣或神經發展倒退的現象。舉個例子,2歲的孩童一開始學習走路,但在車禍後就不會走了。

早期療育增強表達能力

4歲至5歲的孩童若診斷有自閉的症狀,父母只能趁早安排自閉兒去進行早期療育(Early Intervention Program,EIP),讓醫生協助自閉兒增強自理能力、表達能力及社交能力。當自閉兒無法表達,就會很暴躁,父母也會感無奈,認為孩子在無理取鬧,所以,言語治療對表達能力及社交能力是很重要的。

因此,提高自閉兒的社交能力,能與大眾溝通及融入社會,享受與人相處的時光,對自閉兒而言是很重要的。

職能治療提高自理能力

另一種是職能治療,這治療法包含了行為治療,能提高自閉兒的自理能力,其中包括吃、喝、玩、樂。

自閉兒也需要心理治療,尤其是成年患者,這類的患者或患有焦慮或憂鬱,因此,需要心理輔導,若涉及功能性問題,患者或需要服用藥物。某些自閉孩童或伴有過動症、自殘、暴力行為等,因此需要心理及藥物治療。

屬神經發展障礙非精神病

問1:自閉症屬精神病的其中一種?

答1:不是。自閉症是一種先天腦部功能受損而引起的神經發展障礙。

早期療育改善問題行為

問2:只要接受治療,自閉症可治愈?

答2:自閉症經過適當的早期療育,有些問題行為會得到適當的改善,所以父母要堅持不放棄孩子,可以讓行為問題獲得改善,活出他們的生活品質。

打疫苗引自閉研究不實

問3:接種疫苗可引致自閉症?

答3:這一迷思是指接種MMR疫苗,這一疫苗可預防腮腺炎、麻疹和德國麻疹。在數十年前,有研究指出,在孩童接種MMR疫苗後,大腦發展有倒退的現象,這一結果發表後引起世界的恐慌,也讓反疫苗活動崛起。

之後,有多個國家的學者調查有關的研究結果數據,並發現這研究的結果有差,也質疑有關研究的方法,結果,發現有關MMR研究的學者涉及賄賂才會發表有關言論,最後這研究報告也必須下架,參與研究的學者也遭到起訴。

自閉兒智商可高於160

問4:自閉患者都有智力障礙?不願與他人接觸,喜歡獨處?

答4:不一定,有些自閉患者或有很高智商,甚至高於160。

不能說不願,而是自閉症人士不覺得自己需要與人相處,這也是大腦發展的障礙所導致。

伴有焦慮患者或有自殘

問5:自閉患者都有暴力傾向?

答5:未必,伴有焦慮或憂鬱的自閉患者在無法表達自己時,或有自殘或暴力行為,但發生的幾率較低。即使平凡人在長期壓抑下也會爆發,更何況自閉患者,患者總會遭受到社會的歧視與欺淩,在長期累積之下,也會做出一些難以想像的行為。

第一級患者可獨立生活

問6:自閉患者無法獨立生活?

答6:不是全部,在DSM-5診斷自閉症譜系障礙(ASD)的標準裡,第一級別的患者只要接受適當的治療,他們是可以獨立生活,這也是早期療育的重要性。

自閉患者需灌輸性知識

問7:自閉患者沒有性需求,即使有,也無法恰當地處理?

答7:人類都有性需求,當然,這也包括自閉症患者。每個人都會有性欲,問題在於如何發泄,這也是性教育課題。

自閉兒可能也會有勃起、早泄等問題,照護者、父母或教育者需要給予正確的性知識及性教育,這不只是針對自閉兒,即使一般的青少年也需要。

文 \ 唐秀萍醫生    整理 \ 梁盈秀

自閉症患者適合哪些運動?

隨着診斷技巧越來越進步,除了靠藥物治療,也有越來越多研究發現,運動也可以輔助改善自閉症病人的社交、運動能力和自我傷害的機會。

2021年5月國內Netfilx平台最當紅的韓劇之一《我是遺物整理師》(Move to Heaven),飾演劇中韓可魯的陳俊翔((韓語:)為一名具有亞斯伯格症的“遺物整理師”,其精湛的演技讓許多人在看完第1集就熱淚盈眶。

改善患者體能社交能力

劇中的韓可魯表現出的行為特徵是不擅與人相處,並且“不能接受破掉的蛋黃”。他所罹患的亞斯伯格症候群(Asperger syndrome,AS)盛行率約為6%左右,屬於自閉症類群障礙症(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ASD)的一種。

自閉症類群障礙症相當複雜,常見的兩大特徵是不擅於人與人之間的互動與溝通、容易過度執着於重複性與一致性。

舉例來說,筆者曾經過去參與陪伴過一些自閉症類群障礙症患者的服務性社團,曾經有遇到對於電梯、電燈按鈕非常執着的患者,只要見到按鈕就會立刻衝上前反覆按下開關,若我們在旁勸阻可能會有非常激烈的情緒與動作反應。

一般來說,自閉症類群障礙症的治療與支持包含了行為治療 (behavioral interventions)、語言治療、職能治療、物理治療、藥物治療、特殊教育、改善使得環境更加友善等。

除了上述治療與支持之外,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實證研究發現,安全有效的運動訓練也可改善自閉症類群障礙症患者的許多面向:包含了技巧適能(skill-related fitness)提升、減少自我傷害行為、改善社交行為、增強肌肉力量及耐力等。

有效地從中獲健康效益

自閉症患者該做哪些運動?5個要點要注意

根據美國運動醫學會(ACSM)最新指引建議,在對於自閉症類群障礙症患者進行運動測試時,有幾項建議:

1/了解病患現有優勢、能力與喜好

2/針對病患選擇適合的測試內容

3/提供一致性與可預測性的測試內容

4/將運動拆解成更小、更易管理的組成單元,例如單一動作。

5/強調提示與輔助,透過正強化增加測試完成度等。

除此之外,在有氧運動選擇上,可選擇難度與技巧複雜性最低的有氧運動:包含室內踏腳車、步行、慢節奏舞蹈等。並逐漸增加技巧較為複雜的運動例如慢跑、游泳、籃球等運動訓練項目。

此外,在運動處方的其他注意事項,也包含了關注運動場域環境以及訓練(或測試)的流程,盡量要符合可預測性(predictability)、與一致性(sameness),並且運動訓練時隨時留意疲勞、過度敏感(hypersensitivity)與焦慮感等挑戰。

運動是良藥,不僅使用於一般健康民眾,更可以在特定條件下適用於亞健康、特殊族群的訓練之上。

只要掌握正確科學實證知識,並且實踐正確的原則與留意注意事項,相信具有各種不同身體特殊情況的族群,都可以有效地從運動中獲得健康效益。

文  \ 蔡奇儒

Tags
你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