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副刊

親睹天葬儀式不再執着 陳惠惠暢遊天下過豁達人生

“人活着的時候不要太執着,因為人在死亡時根本帶不走任何身外物,所以,勿給自己太大壓力,不要總是把不愉快的事情牢記在心,以致情緒受影響。”──這是陳惠惠兩次親睹天葬儀式後的深刻感想。

Advertisement

她2016年首次在中國四川省的藏區色達見到天葬師把人類遺體的骨肉一一支解時,頓時情緒翻攪,感到非常震撼。當時,胡兀鷲就在天空中盤旋,然後停歇在屍體旁,對屍體虎視眈眈。待天葬師下達命令之後,成群胡兀鷲就飛撲而來,把骨肉啃食乾淨,而牠們啄食人骨的聲音,更是令她至今難忘。

天葬是一般人平日難以接觸或看到的儀式,由於當局對外開放的天葬台有限,外國遊客若想到中國親睹天葬儀式,並非容易。

ADVERTISEMENT

10年前,陳惠惠剛踏出社會工作,積攢第一筆存款後,便拿其中一部分存款充作旅行用途。

成熟後欲體驗深度旅遊

有時候她獨自上路,但偶爾也會與朋友或家人結伴出遊。後來,年紀的增長把她帶入生命的不同階段。在體驗過成年禮的甜酸苦辣後,對她來說,旅行的意義也變得不一樣了。過去,她旅行時多抱持走馬看花的心態,但在年紀漸長後,她較想體驗的是可以影響自己生命的深度旅遊。

陳惠惠今年34歲,她目前在詩巫的一所中學教書。10年前,她從馬大教育系畢業以後,受委派到家鄉的一所中學服務。

對小地方的人來說,教師這份工作是最實在的鐵飯碗。尤其是教師的起薪比一般工作的起薪來得高,且福利也不錯。

陳惠惠披露,她過去從未想過背包旅行,因為她在學生時期沒有多餘的錢旅行,所以不曾想過要到外國走走,而對當時阮囊羞澀的她來說,能夠跨州旅行,已經算是非常難得的享受了。

2010年,在她工作一年後,她原本想約朋友一同出遊,但因朋友的時間無法配合,於是她獨自一人去澳門、香港和深圳旅遊。第一次的出遊,她前後花了10天時間在旅程上。

“我之所以選擇這3個先進又熱門的城市,因為它們的環境和治安情況都不錯,對單身女子來說還算安全和方便。”

不喜歡香港擁擠忙碌

陳惠惠披露,在飛機即將降落到澳門土地上的那一刻,她的內心難免緊張,但在搭公車進入市中心後,她的整個狀態和情緒就開始恢復正常。

她自認獨立,每次出遊都是由她獨自規劃所有事情。即使身邊沒有旅伴,她也不會不習慣,或是覺得旅途沉悶。

“我本來就不是很愛講話,所以,出遊時不一定要找人講話。當然,若能和朋友一同結伴出遊也不錯,因為大家能互相照應。”

在第一次獨自出遊後,她發現短短幾天的行程能讓她的心思都沉澱下來,然後更加清楚自己想要什麼,以及如何作決定。於是,在經歷第一趟旅程後,她愛上了旅行的感覺,並決定每年至少要出國旅行一次。

“只是,我也發現自己並不喜歡大城市,尤其是香港。香港很擁擠,生活步調太快,我不喜歡在高峰時段人擠人的畫面。在香港,就算只是簡單吃一頓飯,不但必須與其他陌生食客共用一張桌子,同時還不可以坐太久,一吃完就得立刻走人,所以,我後期都比較少去大城市旅行。”

旅行初期每天報平安

陳惠惠第一次獨自外出旅行時,曾遭到父母反對。他們不解女兒為何願意把錢花在旅行上,並建議女兒不如把錢存起來買實際的東西。

當時,出門在外的每一天,陳惠惠都會打電話回家報平安。直到多年後,父母才漸漸對她獨自外遊的作法產生信心,不再反對她的選擇。

“現在,在學校假期來臨前夕,母親都會主動問我接下來會到哪裡旅行。他們已經習慣了我的方式,並給予尊重。”

後來,母親也向她表明,在旅行期間無需每天都撥電回家報告,只要每隔幾天打個電話就好。

同齡朋友看到陳惠惠經常獨自逍遙外遊後,紛紛流露羨慕之情。由於多數同儕已經結婚生子,且把大部分儲蓄用來買車買房,所以較無“閒錢”外遊。

對此,陳惠惠說,這本來就是個人選擇,沒有對錯之分。

她披露,她展開類似的“單身潛逃”式的旅行方式,前前後後已有10年之久,這段期間,她去了十多個國家,多以亞洲國家為主。

她在最美麗的年華到處看世界,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也慶幸自己對世界仍舊充滿許多好奇。

赴色達首看天葬儀式

在十年背包經歷中,最讓陳惠惠印象深刻的是兩次在中國四川省親睹天葬儀式的經歷,一次是在色達,一次則是在亞青寺。

她說,第一次親睹天葬儀式是在2016年,當時,她聽到當地一名導遊說起天葬的奧妙之處後,便把色達安排在旅程裡。

“在這之前,我一直以為天葬只有在西藏才看得到,因為外國人入藏的手續很多,又得組團。師父告訴我說,色達是佛學院,且在藏區一樣可以看到天葬。”

她在色達觀看天葬儀式時,只見天葬師在微薄的布簾裡切開屍體的肉骨,當微風吹動布簾時,從遠處便可看到天葬師的動作,這一幕讓她感到非常震撼。

“天葬對藏族而言,是非常光榮的儀式。”

據悉,天葬是藏族的傳統喪葬方式,即把往生者的遺體拿到指定的地點讓胡兀鷲吞食,天葬的核心價值是靈魂不滅和輪迴往復。對他們來說,死亡只是不滅的靈魂與陳舊的軀體的分離,是異次空間的不同轉化。

藏族之所以推崇天葬,那是因為他們認為,拿“皮囊”來餵食胡兀鷲是最尊貴的佈施,這也代表大乘佛教波羅蜜的最高境界──捨身佈施。

二度看天葬紅了眼眶

根據陳惠惠的觀察,在天葬師切開往生者的骨肉後,守候在旁的胡兀鷲便會成群飛下啄食。這時,空氣中飄散一股屍臭味,她之前從沒想過自己會有親眼目睹這種場景的一天。

2018年,她在四川甘孜州白玉縣的亞青寺又見到了天葬儀式。當時,她距離胡兀鷲啄食屍首的現場只有短短3米的距離,這一次,她看着看着就眼眶泛紅,接着,淚水在眼眶裡打轉。

一般上,藏族多先以白布裹著往生者的遺體,待家人在家裡唸經後,再向活佛確認往生者是否適合天葬,然後再擇日進行天葬儀式。

在舉行天葬儀式當天,往生者的家人背着其遺體到天葬台後,便轉身離開。在那一刻,家人既不可以回頭,也不可以哭,否則,往生者就無法輪迴。

“這讓我想到說,我們人有時候會不會太過於執着。其實,無論在這世上擁有的東西多或少,在死了以後,我們都是一樣的,即變成冷冰冰的一具屍體,然後慢慢消失,什麼也帶不走。其實,很多事情只要換個角度去想,不要太執着,我們會過得比較好。畢竟人生短暫,我們都應該好好的活着。”

中國風景美日本人文佳

陳惠惠把中國、日本和東南亞國家作了區分和比較,她對中國的自然風光感到震撼和喜歡,至於日本,她更喜歡的是日本人的文化和工作態度。

“我去年去了一趟日本,才知道為什麼別人那麼喜歡這個國家。到了東京、京都和大阪時,雖說這些地方都是大城市,但它們給人的感覺和香港非常不同。日本人很有禮貌,在服務業方面做得很好,讓人感到非常舒服。此外,日本也很先進、清潔,很方便,日本人的文化和高科技,都是我最喜歡的部分。”

她說,她在搭乘日本的新幹線後,只覺得那是一級棒的體驗。

旅行感動永留心中

對於東南亞國家的感受,陳惠惠說,她喜歡見識各地的人文風景,並感受他們的生活方式。

“就好比在緬甸,我想要理解他們的設施發展。我聽說當地醫院很落後,沒有幾個醫生在政府醫院工作,以致很多病人都未能獲得良好的治療,甚至處於等死的困境。當地許多孩子更因為窮困,從五六歲開始便到餐廳打工。”

諸如此類的旅行體驗,讓陳惠惠對旅行有了更豐富的思考角度。

未來的日子,她想到歐洲走走看看。雖然她極度熱愛旅行,但她同樣熱愛自己從事的教育工作,對她來說,兩者並無衝突,她說,唯有在旅行和現實生活中獲得平衡,才是她所追求的生活。

“旅行所帶來的感動能永遠留在心中。外面的世界很大,我想一直走下去。”而她想過的生活,是既能朝九晚五,又能浪跡天涯,而她現在總算做到了。

 

Tags
【免責聲明】
光明網促請讀者及網民,共同維護言論自由精神,營造理性交流環境;任何人身攻擊、鼓吹種族與宗教仇恨、誹謗與造謠等留言,皆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本網站有權刪除任何違反此原則的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你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