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細歷救贖國中?

3000萬令吉撥款不算大手筆,若是均分,國內78間國民型中學各得不超過40萬,只能說聊勝於無。

或許可以說,要不是來屆大選快到,出自選票考量,尤其是爭取華裔的支持,“久旱"的國民型中學很難盼到“天降甘露"。

Advertisement

首相納吉上週日在馬華年度大會上宣佈,中央政府將於2013年撥款3000萬令吉給國民型中學,作為回應馬華總會長蔡細歷的其中一項訴求。(蔡細歷還促請政府承擔華小全部水電費,以及承認華文獨中統考文憑。)

納吉並沒有慷國庫的慨,因為蔡細歷原本爭取多達5000萬令吉撥款,讓共擁有12萬5000名學生的國民型中學受惠,結果還是“你要5000萬,我只能給3000萬"。

說好聽,這是馬華向巫統討價還價,也就是在國陣協商精神下所謂妥協的結果,況且歷任巫統老大常言政府無法100%滿足各族的需求;說不好聽,由於在國陣內欠缺議價的政治籌碼,馬華的任何訴求不得不打折。

若是3000萬令吉撥款,悉數撥給威南日新國民型中學,則不啻是“及時雨",建委會將不需為鉅額的建校基金而發愁。

ADVERTISEMENT

這僅屬假設,3000萬令吉撥款不可能全歸威南日新國民型中學;該校建委會仍需想方設計向華社和民間籌款,並向中央政府申請資助2000萬令吉。

據瞭解,該校建委會至今僅籌獲六百多萬令吉,包括中央政府及檳州政府分別撥款100萬和30萬令吉。

或許在來屆大選到來時,中央政府再派發“大紅包",給威南國民型中學建委會帶來驚喜,這也是檳州華社極為期待的。

多得華社共襄義舉

由此可見,單在檳州,長期以來仍視改制中學為“華校",不捨不棄的華社,目前就須出錢出力,承擔興建另一間國民型中學。

此外,幾十年來,檳州大多數國民型中學的修建或擴建幾乎全靠董家教發動各階層人士贊助,共襄義舉,尤其是檳州中元聯合會在每年慶讚中元節期間,號召各街區為華校籌款。

幸在民聯上台後,檳州政府開啟常年制度化撥款給華校,國民型中學也受到資助,這是國陣長期執政期間,包括以華教人士身份參政的許子根在位18年,所不曾做到的。

回顧歷史,馬華在上世紀60年代初慫恿和教唆國內華文中學,依據1961年教育法令紛紛改制為國民型中學(檳城鍾靈中學率先易幟),頓使華教體系被腰斬,曾被批判為典當華社權益。

尤有進者,國民型中學今時今日陷入困境,歸咎於馬華並未兌現當年對華社的承諾,包括教授華文的節數,以及享有平等的地位包括撥款等等。

蔡細歷為國民型中學爭取到遲來的政府撥款(並非制度化),也只能視為馬華作出某種程度的救贖,它依然虧欠華社一個交代,也毀滅不了它曾典當華教的鐵證。

 

 

【免責聲明】
光明網促請讀者及網民,共同維護言論自由精神,營造理性交流環境;任何人身攻擊、鼓吹種族與宗教仇恨、誹謗與造謠等留言,皆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本網站有權刪除任何違反此原則的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你也可能感兴趣...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