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副刊

葉孝忠萬水千山走遍 人生頻脫軌做想做的事

能夠將興趣化作文字,在把文字變成事業賺到錢後,又把錢花在興趣上,然後興趣再次變成文字,如此輪迴,如同漣漪,形成無數個良性循環,這,是多麼教人羨慕妒忌恨的一件事。

新加坡旅遊作家葉孝忠就是做着這項教人羨慕妒忌恨的事,他在不想太有規劃的人生軌道裡,一次次脫軌演出,一部劇完成後就把駕駛盤一轉,開入另外一個陌生的領域,展開下一場奇幻之旅。

Advertisement

新加坡旅遊作家,同時也是本報星期日《明週刊》專欄〈自游自在〉作者葉孝忠,自小愛寫作,但可能當時他也沒想到,將來會在這一個領域滾燙發熱,註定要吃這一行飯。

他生命裡的“脫軌演出”有跡可循,本在理科班考獲優越成績的他,並沒有跟隨大眾的腳步,進入新加坡國立大學選修工程系、電腦系之類的“正統”學系,拿個工程師或是電腦編程學位回來,然後一帆風順的在相關領域大展拳腳,名成利就。

他拐了一個彎。讓師長大跌眼鏡的選讀了文科生的大學社會和科學系,其後,又輾轉在香港中文大學進修文化研究,成為名副其實的文科班碩士。

這,算是他人生中第一次的脫軌演出吧!

ADVERTISEMENT

在新加坡《聯合早報》擔任了幾年記者,他再次脫軌,飛越南中國海到中國擔任《孤獨星球》指南出版人,在工作十多年後再次踩下煞車掣,一句“感覺無聊”就遞出辭職信,即使《孤獨星球》提出更好的獻議讓他回新加坡辦公,他也擺了擺手,不帶走一片雲彩,拒絕一切美好。

“一些不瞭解我的人覺得很奇怪,我的工作表現向來都很不錯,但總是在得心應手的時候,突然放棄原本手中的美好。我想,我只是想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吧。”

疫情期間無法出國的葉孝忠,挖掘了新加坡旅遊特色,寫了一本關於新加坡怎麼玩的書《12345》。

 

說走就走才是逍遙

到底,葉孝忠想做什麼?或者說,他所謂的“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又是什麼事情?

如今回想起來,可能就是做一切與旅遊、寫作、出書有關的事業吧。

或許有人會問,《孤獨星球》也是旅遊、寫作、出書專業戶呀?他怎麼了?說到底,就是因為:“那是跟人家打工呀!”

別人付錢給你去玩去創作,終究是別人出錢,你只是個員工,去旅遊像在做功課,寫了稿件才算交差,跟現在“無官一身輕”逍遙自在的一個人揹起行囊說走就走,想去哪裡就哪裡,想寫些什麼就寫什麼的那一種隨心所欲、無牽絆、無壓力的旅遊與創作,是天與地的差別。

旅遊,可讓視野開闊,讓心情沉澱,讓人生體驗豐富起來,而寫作,是葉孝忠把旅遊時走過的小碎步收拾起來並且整理好,呈獻給讀者的回饋。

葉孝忠身後那幢黑白洋房是新加坡的歷史遺產建築。

旅程 少了人參與少了靈魂 

人,是葉孝忠旅程中不可或缺甚至是最重要的一環。

在葉孝忠的旅程中,最喜歡是跟當地人談天說地,“或許是性格使然,也或許是記者的關係,我最喜歡與當地人談天。“

哪一個國家的人最得葉孝忠的心,他的答案竟然是:馬來西亞!

“相對新加坡人的拘謹,生活節奏快速下產生的冷感,馬來西亞人相對的從容、輕鬆、友善、熱情,光是咖啡店裡面的短暫相聚,也待你如街坊一樣,可以聊個天荒地老。”

他舉個例子,在檳城一家咖啡店裡坐下,隨便問一句哪裡有什麼好吃的,就有來自四面八方的聲音給予回應,只差沒有騎着摩多,帶着你去而已。

他也提及之前旅遊法羅群島的體驗,因為天氣惡劣霧太大,回程時直升機被取消了,他們在島上有點隨遇而安但又有點茫然的時候,當地負責公司竟然派人開車來另外一個村莊接他們,以便到另外一個碼頭登船。

又有一次在印度的馬納利(Manali),因為坐車誤點被迫在一個山區下車,當時夜色已降臨,倘若無法找到寄宿真的要露宿街頭了,最大的問題是,小山區裡連街也沒有呀,“但這時卻有個山區居民,邀請我到他家借宿一夜,當時的心情無法形容,很激動很感恩。”

在葉孝忠的旅程裡,人文是重要的一環,沒有人參與的旅程,感覺少了靈魂似的。

在羅馬尼亞,當地人和葉孝忠開心合攝。

出行 不愛規劃隨心隨興玩

葉孝忠最害怕大家問他一共去過多少個國家?他覺得數目字毫無意義,一個有故事有趣的地方,他可以一去再去幾度重遊,因此,要歸納多少個國家,不符合他對旅遊的看法。

他除了是專欄作家,也經常受邀到各大學府進行專題演講和創意寫作課程,3年前身份又有所改變,除了寫作、旅遊、帶團,他成立出版社,擔任出版人,在旅遊和文字之間翱翔。

對於未來會不會再次脫軌,跑到另外一個全新領域去發展,葉孝忠不置可否,他覺得生命的旅程就像旅遊一樣,規劃得太好反而太過公式化,他不喜歡也不願意。

“就好像我每一次的出發,都不大愛規劃時間和路線,隨心隨興的旅行可能會迎來更大的驚喜。當然,如果在旅行時碰上大節慶還是什麼的,則需要作事前規劃,畢竟不想敗興而歸呀。哈哈!”

葉孝忠書寫旅遊時文字是在跳躍的,寫得細膩,無疑,他當下旅遊時的心情也是雀躍的心思也是細膩的,把文字交出去之後……別說了,下一輪的旅程正要啟程,飛機要起飛了。

省思

難忍受長期公式化生活

在旅行中遇見自己!

在旅行時也是葉孝忠放開自己、沉澱自己、面對自己的時刻。“我到不同的國家旅行,體驗不同的生活,欣賞不同的風景,我經常會想,如果我不是作出脫軌的行為,我還會是現在的我嗎?”

雖然非常滿意現今的生活,卻也沒有因此而沾沾自喜,反之,他會突然冒出“如果當初選擇XX,那麼現在會是怎麼樣?如果當初選擇YY,那現在又會怎麼樣?”等等的想法。他相信,能夠有今日,完全是因為當初的脫軌所致。

葉孝忠不喜歡公式化的生活,或許短期公式化的日子還能忍受,若說長期,他估計自己肯定會瘋掉。

那麼,脫軌的生活好嗎?“沒有好與不好,就好像往往事情沒有對錯一樣,選擇適合你的,就是最好的。每一個經歷或者可供選擇的東西都不相同,相信自己的直覺,必然可以選擇出適合你的。”

在甲板碰上熱包子出爐,師傅掀開蒸籠一刻,濃烈的蒸汽味,包點香和柴火焦味在室內起舞!這樸實的包子,吃的是人情味。

在甲板碰上熱包子出爐,師傅掀開蒸籠一刻,濃烈的蒸汽味,包點香和柴火焦味在室內起舞!這樸實的包子,吃的是人情味。

嚐味

不起眼包子勾起回憶

在旅行中怎麼可以少得了“吃”這一塊,葉孝忠即將在十月份推出新作《食遇》,介紹他在新加坡,撿拾過的“心水”美食,這一些美食沒有貴或便宜之分,只有喜歡或者不喜歡、那味道有沒有觸動到內心的那一根弦。

旅程中的“味”非常個人,即便山珍海味也有人不喜歡。葉孝忠承認過去吃過不少好東西,身為媒體人又是作家,經常應邀出席有關“吃”的活動,但說來好笑,如今即使請他敘述哪一家的食物最美味,他竟然一道也記不起來。

“真的不記得了,因為都是以工作的身份去嚐味,少了一份情感,少了一份人與美食的關係。”

作為自由人之後,他食而知其味,即使一粒外觀不起眼的包子,也能勾起回憶,在記憶庫裡不褪色。“例如在霹靂州甲板這一個小地方,在一家小咖啡店碰巧遇到包子出爐,老闆對店裡的顧客大喊:新鮮包子出爐啦!”

聲音震耳,整個世界像被晃動了一下,他和朋友立刻擠進廚房,看見柴火在爐灶下吐火舌,鍋裡是一屉屉疊高的蒸籠,師傅把蒸籠用力一掀,一股濃烈的蒸氣味、包點香和柴火焦味在室內起舞,大伙的心情像蒸熟的包子一樣,熱騰騰的!

特約報導 \ 高寶麗    圖片 \ 受訪者提供

 

 

標籤
【免責聲明】
光明網促請讀者及網民,共同維護言論自由精神,營造理性交流環境;任何人身攻擊、鼓吹種族與宗教仇恨、誹謗與造謠等留言,皆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本網站有權刪除任何違反此原則的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你也可能感兴趣...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