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即時國內

華巫混血兒華語說得溜 獲台成大非華裔獎學金

(怡保21日訊)華巫混血兒艾達父親是巫裔,母親是華裔,從小在多語言環境下長大,國語和華語都說得溜;除了家里慶祝的佳節是一般人的雙倍,一家人出外逛街都和別人不一樣:艾達和媽媽說中文,轉頭又和爸爸說馬來文,旁人看了定會懷疑:這小妮子,到底是華人還是馬來人?

20歲的艾達中文名是林艾菱,就讀怡保育才華中,在2020年大馬教育文憑(SPM)中考獲9A佳績,原本已進入公立大學就讀,偏遇上冠病疫情,學校採網課上課,一整天只對著電腦熒幕,讓她深感壓力,放棄念書,到酒店當前台接待員,之後轉換跑道,當辦公室文職。

Advertisement

去年艾達回育才華中領取學業成績優異獎,校長林松江一聽她沒有繼續升學,大為驚訝,立即要她到辦公室見他。艾達不好意思笑笑說:“校長對我很失望。他認識馬來西亞台灣教育文化協會執行長馬秋南,便請馬秋南聯絡我,看能否到台灣升學。”

當時馬秋南告訴她名額已滿,艾達便繼續工作,如常生活,心里覺著,要繼續升學沒指望,恐怕要讓父母失望了。但是,今年3月,她再次收到馬秋南電話:艾達,你還有興趣到台灣留學嗎?因此機緣,艾達最後獲得台灣公立成功大學錄取,並成為該校非華裔獎學金得主,是霹靂州第一人。

艾達今日在育才華中為她舉辦的授獎儀式上以一襲馬來裝亮相,樣子甜美的她彬彬有禮,致詞時感謝各造協助讓她獲得獎學金到台灣升學,說起華語來與華裔生毫無區別。

艾達從小就讀華校,在家里和媽媽林芳群說華語,和爸爸羅斯禮說馬來語,涇渭分明,從不會兩種語言摻合著使用。羅斯禮笑言,即便他用簡單華語和女兒說:你吃什麼?艾達也會自動切換回馬來文模式:saya makan nasi, ayah(父親,我吃飯)。

ADVERTISEMENT

“我要女兒具備多元技能,和馬來人、華人都可以溝通,如果可以,我還希望她能講淡米爾話。”

家里除了過開齋節、哈芝節、回历元旦,也會去媽媽親友家,看他們如何過農历新年、元宵節、拜天公,玩煙花、點蠟燭、吃年柑,遇上觸碰到禁忌的,一家人會回避,比方拜天公就不會跟著燒香膜拜。羅斯禮說:“我們尊重他們的文化和宗教,這是一個自由的國家。”

艾達(中)聽羅斯禮(右)說起不舍她去台灣升學,但還是可以每晚網絡通話時,露出笑容。左是林芳群。

艾達的語言天分可說盡得爸爸真傳。羅斯禮和林芳群是在斯里賓一家台資工廠工作時認識,全工廠里只得羅斯禮一名馬來員工;其他員工馬來話不好,要和羅斯禮溝通只得“硬來”,不管他明白不明白,都和他說粵語就是了。

“他們說什麼我都不懂,這樣下去不行,我一定要學會!那時我就定下目標,每日學習一個粵語詞匯:我、你、我地、食、飯,通過和同事對話學習。”

羅斯禮和林芳群愛情長跑9年後結婚,生了兩名女兒,就是艾達和大女兒艾米(林艾杉)。隨後羅斯禮又去了上海,粵語在那里無用武之地,怎麼辦?“那就再學吧!還好中文和粵語有一些共同點,還可以追得上。現在華語我聽得明白,但若要回复別人對話,在腦袋里搜尋中文詞匯,就怎麼也不知從何找起。”

羅斯禮笑說,學習到了一些詞匯後,自己就融會貫通,越學越多。他指指女兒的頭說:都在腦袋里!艾達也笑說:語言天分,都是遺傳自爸爸的。

艾達也充分利用家里多元語言環境的優勢,遇上不明白的國文詞匯,和當時還在上海的爸爸網絡通話時趁機發問:爸爸,suram是什麼意思?羅斯禮看了,知道這個詞匯日常對話鮮少用到,就向女兒解釋:是陰暗的意思,讓艾達學習起來更為方便。

艾達的同學都很尊重她的宗教信仰,一起出外用餐,看到餐廳非清真會主動遷就:艾達,這間你不能吃,我們去另一個地方。還有一次同學媽媽生日,邀請她到酒樓吃一餐,特別打包了清真食物給她。“我們還是可以坐在一起吃,只是吃不一樣的東西,最重要是大家在一起。”

羅斯禮說,這樣的互相理解,制造出和諧的氛圍;就如他一開始就和岳母表明他不能吃豬肉、不能拜拜,岳母也給予尊重。

有趣的是,艾達家左右兩邊鄰居,一邊是馬來家庭,另一邊是華人家庭,到了中間艾達家,則是馬來人和華人混合家庭。羅斯禮說:“這就是馬來西亞啦!”

艾達到台灣升學,選讀的是外語系。“我從小就在多元語言環境長大,語文能力比較強,所以想學更多語言。如果要選專門語言,可能會選法語或德語,感覺比較特別。”

生長背景不僅影嚮了她的課程選擇,也影嚮了她的日後志願。“我有這樣特殊的背景,日後想做翻譯官!”

艾達在受訪時也特別感謝林松江校長,指後者是一名很用心的老師,在他的教導下,自己的SPM历史科才會拿到A+。

林松江表示,艾達入讀中學時成績中上,非常勤力,逐年進步;他是在艾達中四那年教她历史,艾達三語強,是班上的高材生,每回改試卷,他都先改艾達的試卷,因為她的答案就是模範答案。

“育才華中雖然不是名校,但主打愛心教育,對學生的關注和照顧,我們做得蠻到位的。感謝艾達為校爭光,也希望除了育才華中,接下來有更多的學額可讓其他學校的孩子到台灣升學交流。”

艾達(第二排右五起)從張佳琳手上接過恭賀狀。第二排右起是霹靂女中校長黃淑娟、林松江、羅斯禮、林芳群,右七起是馬秋南、育才華中副校長黃偉智和姚碧華。

馬秋南表示,馬來西亞台灣教育文化協會於2019年組織吉隆坡和吉打州教育局非華裔官員到台灣考察,之後透過吉打州教育局推薦,有2名非華裔生成功被台灣公立成功大學錄取及獲得獎學金,去年已飛往台灣深造,是獲得獎學金到台灣升學的第一批非華裔生,艾達則是第二批。

他希望以此作為起點,讓更多非華裔生都知道此訊息,也知道台灣擁有對非華裔生友善的學府,可以安心生活學習。

駐馬來西亞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教育組組長張佳琳表示,在教育方面,台灣一直都是大馬重要的夥伴,至今保守估計有10萬名大馬人曾留台,現下也有1萬3000名大馬生在台灣求學。

她說,台灣是年輕人升學選項,因台灣競爭力不斷躍升,根據瑞士洛桑管理學院的“2023年IMD世界競爭力年報”,台灣排名第6,同時半導體及資訊科技傲居全球,文創設計及新研發應用競爭力有目共睹。

她表示,台灣高等教育重視創新科研、務實致用,兼富人文底蘊,同時受MQA𠄘認,在2022年也獲穆斯林友善第二名,不論是華裔或非華裔學生都歡迎前往台灣進修學位或學中文。

 

 

標籤
你也可能感兴趣...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