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中馬即時國內地方

英語不是基督教語言 姑里:馬來人抗拒英語導致落後

(吉隆坡22日訊)巫統元老東姑拉沙里坦言,上一代的馬來人抗拒英語,不僅被禁止說英語,也拒絕把孩子送去英校,但卻熱衷把孩子送去伊斯蘭學校學習爪夷文,並因此精通閱讀《古蘭經》。

他直言,由於抗拒英語,認為這是屬於基督教的語言,導致馬來人落後了。

Advertisement

他在《姑里回憶錄205》一書中,憶起他的父親原本計劃送他到英國接受小學教育,卻因為母親擔心他會因此成為基督徒而作罷,書中也記錄了他早年在吉蘭丹的日子,以及他接受學前教育所面臨的挑戰。

東姑拉沙里是吉蘭丹前州務大臣的第五個孩子,也是統治吉蘭丹至1794年的隆尤努斯(Long Yunus)皇室家族後裔。拉沙里在二戰時的教育政策下,面臨著學習日語的挑戰。

“當時我還不到5歲,但我仍然被迫去上學。每天早上,我們都必須唱日本國歌《君之代》。”當英國人返回馬來亞時,又恢覆了英語教育。

“在吉蘭丹,只有一所英語學校,伊斯梅爾英語學校(IES)。那是我上學的地方。

ADVERTISEMENT

拉沙里說:馬來半島的馬來人,尤其是東海岸的馬來人,一直以來都有很深的宗教信仰,這影響了他們生活的許多方面。

他的父親曾計劃送他去英國的哈羅公學接受小學教育,溫斯頓丘吉爾(英國前首相)是這里的校友之一。

“但我母親拒絕了,因為她擔心我可能會成為基督徒,並受到非伊斯蘭宗教的影響。

“這就是為什麼我沒有出國留學的原因。當我母親得知我必須去教堂和主日學時,她變得焦慮不安,她盡可能不讓自己的孩子,接觸到與伊斯蘭教義相悖的內容。”

東姑拉沙里在書中指出,他上一代馬來人的情況更糟—他們被禁止說英語,因為他們認為英語是基督徒的語言。

“正因為如此,許多馬來人拒絕送孩子去英語學校,而是選擇在伊斯蘭學校學習爪夷文並精通閱讀《古蘭經》。

“這就是我們落後的原因,”他直言不諱地,指這是一個錯誤,“因為語言是知識和進步的載體,與宗教無關。

“先知本人鼓勵他的追隨者去尋求知識,甚至遠至中國,但這並不意味著去中國就可以使他們皈依佛教。”

Tags
你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