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即时国际

英研究終於找到 人類想親親原因

接吻通常被視為浪漫的象徵,但這一行為可能有更深遠的進化根源。《進化人類學》的一項研究中,英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的研究員阿德里亞諾·拉米拉(Adriano R. Lameira)提出一項新理論,認為人類的接吻習慣並非單純為了傳達愛意,而是源自祖先靈長類動物在「梳理」行為中進行嘴部接觸的遺留。

根據外媒報導,拉米拉解釋稱,靈長類動物中也可見到類似於接吻的行為,尤其是在類人猿之間。類人猿在衝突後常進行嘴對嘴的接觸,這被視為一種安慰或和解的方式。「鼻子對鼻子」的觸碰或「親吻」行為多在梳理過程後發生,成為其特有的社交行為。

Advertisement

在類人猿的梳理行為中,嘴部接觸通常是清理毛髮上污垢或寄生蟲的最後一步。拉米拉認為,儘管人類逐漸失去毛髮,不再需要梳理毛髮,這種接觸行為作為社交姿態卻保留下來,並最終演變成今天的接吻方式。

研究指出,這一理論也解釋了為何人類接吻時會撅嘴輕吸。相較於「嗅覺」或「母親餵食」等假說,拉米拉的理論更能解釋接吻在社交中的廣泛意義。雖然這一理論尚未獲得廣泛認可,但拉米拉建議,可以通過觀察不同動物的梳理行為來進一步驗證此假說。

標籤
你也可能感兴趣...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