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獅

去年有過一輪“舞獅”或“獅子舞”的爭論,前者是行之有年的大眾用詞,後者是見諸詞典的規範詞。然而,最終似只各說各話不了了之。這裡無意深入剖析或幫哪邊說話,只應年節時景來約略一談。

“舞獅”或“獅子舞”,按當代權威詞典的解釋,那是“流行很廣的一種民間舞蹈,通常由兩人扮成獅子的樣子,另一人持繡球,逗引獅子舞蹈”;該詞條的推薦詞形即“獅子舞”,“舞獅”一詞確實未見於詞典。另外,如是夜間表演,有關的繡球還成為光燦燦的一盞燈,因此也叫“獅燈”。

Advertisement

按說巫風猶存的古代,中國人以“儺舞”來驅疾辟邪,這是見載於《論語》的;如逢旱年而向龍王祈雨,那就獻上“龍舞”,以求引得真龍來賜下雨水。那麼,舞儺叫“儺舞”,舞龍叫“龍舞”,就此而言,舞獅的名詞也應該是“獅舞子”或“獅舞”——從語言規範角度要求在名詞上以“獅子舞”代“舞獅”,確實是有其理據的。

但是,詞典的相關規範並未阻礙“舞獅”的廣泛使用。慢說我們馬新,就是中國網絡上,“舞獅”依然普天蓋地,人們口頭上也不亦樂乎甚至眉飛色舞地“舞獅”。廣府話說“醒獅”,這其實很傳神,不是嗎?倘沒人來撐起獅頭喚“醒”它,那也不過是頭攤在地上的睡獅了……

因此,“獅子舞”是詞典上的規範詞,但“舞獅”依然是人們使用上的一般用詞——名詞與動詞皆如是。前者只存於詞典或特定的官方文件,後者才廣泛流傳,以前如是,如今也這樣;馬新如此,中國,其實也離此不遠呢。

【熱點新聞:龍年特輯】

ADVERTISEMENT

 

 

【免責聲明】
光明網促請讀者及網民,共同維護言論自由精神,營造理性交流環境;任何人身攻擊、鼓吹種族與宗教仇恨、誹謗與造謠等留言,皆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本網站有權刪除任何違反此原則的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你也可能感兴趣...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