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馬國內地方

“臨終癌患最需安撫” 陳詩蕊棄享福當心靈輔導師

(檳城18日訊)拿汀陳詩蕊是跨國公司前首席執行員的妻子,生活應該可以過得很寬裕和休閒,但她放棄享清福的生活,當一名臨終癌患的心靈輔導師。

Advertisement

 

她始終認為,除了藥物治療,癌症病患最需要的是旁人的支持與鼓勵,來自親友的關懷可安撫病患的心靈,支撐他們繼續與病魔搏鬥。

ADVERTISEMENT

 

已當了8年心靈輔導師的陳詩蕊說,現在的她是許多連親人都放棄的癌患的心靈支助,因為她可以隨傳隨到,甚至被癌患吐個滿身也無怨無悔。

 

每一天,她會來到不同病患面前做心靈輔導及援助。她說,家人與朋友的支持,是支撐患者與病魔搏鬥的最大力量,如果連家人都不原意給予,那就由她來給予吧!

 

“我們必須讓患者知道你愛他、在乎他,且會一直陪伴他度過艱難期,對患者來說,他們要的僅是一個來自至親的擁抱。”

 

她日前與新加坡心理學家陳端琳前來檳州給予病患輔導後,接受《光明日報》訪問時感嘆,一些病患因得不到家人的諒解及關懷而承受巨大心理壓力,一些末期癌患甚至沒親人在身旁,而她就唯有扮演陪伴他們安詳離世的角色。

 

“一些家人會抗拒癌患,甚至不答應患者要在自己家去世的最後心願。很多時候我都充當患者與家人間的“和事佬”,勸請家人給予病患精神支持,尤其家庭關係不好的病患,在患病時會特別想和家人和好。”

 

“這些我都樂於幫忙,只要遇見就會盡力。我的手機是24小時開著的,都是準備接聽病患的聲音。”

 

陳詩蕊說,雖然她不是專業醫護人員,但知道癌症不會透過肢體接觸傳染,但很多時候,一些親人甚至不敢觸碰病患。

 

“一些家人在患者臨終前甚至擁抱都不敢,擔心被感染。我曾經抱著一位肝癌末期病患,聽他說完最後遺言,當時對方的汗水甚至弄黃了我整件衣服。”

 

“在我擁抱他時,他的家人卻站在遠處,病患臨走前我這個“外人”竟是他最親密的“家人”,這情景讓我忍不住淚崩。”

 

“我的手機為病患而開,我告訴他們,無論什麼時候就算是大半夜,只要需要有人說話就打給我,我都會接聽。”

 

她說,也有一些病患在確診患癌後會撲上她大哭,此時她會借出自己的肩膀讓他們盡情哭,等患者心情平穩後再傾聽及與他們深談。

 

她說,除了關懷與陪伴,她也常讓臨終患者一了心願,比如為病患送來最想吃的食物甚至為死者換上最美的衣服等。

 

丈夫患癌發願全身投入協助病患

 

陳詩蕊的丈夫曾是檳城跨國公司的前首席執行員,也曾是大腸癌初期患者。在知到丈夫患癌後她曾發願,只要丈夫能痊癒,她就會全身投入以協助有需要的癌患。

 

她說,丈夫曾經歷過最艱難的治療期,當時其癌症指數非常高,惟那時他們選擇了傳統的治療方法。當時醫生告知,一旦半年後癌症指數還很高就必須接受化療。

 

“半年後,我陪丈夫到醫院拿報告,當時我因不敢面對報告結果選擇留在車內大哭,讓丈夫一個人去領取報告。”

 

“當時我在車內發了一個大誓願,就是如果丈夫痊癒她願意做別人不願意做的善事,去幫助需要的癌患。結果那時我彷彿聽見有人叫我下車,說有個人在等我,於是我跳下車走向診療所。”

 

她說,走近診所時果真看見一對夫妻,並知道當中一人是大腸癌病患。她當時以關懷的語氣慰問對方,真心希望對方能夠痊癒。

 

她指出,想不到她一個不經意的善舉,換來丈夫癌細胞已消失的好消息。

 

“過後我與該名患者保持聯絡,常陪他到醫院治療看醫生,就這樣我開啟了當心靈輔導師的路途。”

 

她說,很多人問她為何不享清福過精彩的退休生活,而是去做這些吃力不討好的工作。身邊的人或許不了解其服務背後的意義,對她而言,這些工作才是真正有意義的。

 

“以往我與丈夫也做了許多“給錢拍照”的慈善工作,惟這些都僅是表面,我現在要做的是真正的慈善。”

 

“一些人問我難道對死者不畏懼嗎?我回答說:死人有什麼好怕,最重要他們能夠安詳及完成最後心願,離開人世。”

 

陳詩蕊說,很多末期癌患依舊受到約束,比如不能吃甚麼喝甚麼,許多病患也會打電話來問她應吃甚麼食物,可見患者已把她當成了依賴。

 

“我會鼓勵他們吃想吃的,喝想喝的,到了這個階段最重要是開心過日子。”

 

陳端琳:癌症患者心靈壓抑無處釋放

 

新加坡心理學家陳端琳指出,許多癌症患者的心靈處都有著壓抑,他們承受著來自病情及家人等的壓力而無處釋放。

 

她說,很多病患在確診患癌後都措手不及,有者心情直跌谷底且不懂如何面對家人,久了就成了精神壓力甚至變成憂鬱症。

 

“對於面對心理問題的癌患,我們會採取不同的心理治療方式,比如美術治療、音樂治療或瑜伽治療等,讓他們放開壓力,坦然面對病情。”

 

她說,輔導對象分為3種,即末期癌症患者、治療中的癌症患者及癌症患者的家人。

 

她指出,一些末期癌患找上門告知自己僅剩幾個月生命,但卻不懂如何利用剩下的生命。

 

“很多病患會在僅剩下的生命中完成未了心願,比如一名非常喜歡主題樂園的病患就選擇遊歷了全球的主題樂園。”

 

她說,治療中的患者須打開心懷,時刻保持著樂觀心情,才能坦然與病魔搏鬥,沉重的心情只是負擔及壓力,對病情不利。

 

“治療中的患者都有很多顧慮,比如身邊人的眼光、工作及家人等,尤其是化療後脫光頭髮或會面對異樣眼光,他們不曉得如何面對這些情況。”

 

她說,對於末期癌患來說,他們需要關懷,家人必須給患者感受到他們不孤獨,不是一個人走完人生旅程。

 

“有對夫婦,在獨生子因車禍去世後,為夫者在數年後也患上末期癌症。妻子在丈夫臨走前抱著他,並拿來兒子的照片告訴丈夫要安心的去與兒子會面,這位丈夫就在至親的陪伴下安詳離世了。”

 

朱潤好:心態主導病情

 

檳粉紅癌症支援協會主席朱潤好指出,心態才是主導病情的最重要一環,當中就有一位逾60歲的末期癌症患者,拿出一身的積儲來環遊世界,笑稱就算要要死也要當個開心鬼。

 

“結果這位病患回來後癌癌卻痊癒了,讓人覺得不可思議。”

 

她說,有參與癌症支援協會或組織的患者,其生存率都會比較高,因為他們都獲得很多人的支持,能樂觀及正面與病魔搏鬥。

 

她直言,也有一位患者患病前愛喝“咖啡烏”,惟後來卻被禁飲,結果臨終前在飲用了咖啡烏後才安詳離世。

 

 

 

【免責聲明】
光明網促請讀者及網民,共同維護言論自由精神,營造理性交流環境;任何人身攻擊、鼓吹種族與宗教仇恨、誹謗與造謠等留言,皆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本網站有權刪除任何違反此原則的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你也可能感兴趣...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