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醫

臉長紅疹 誤當濕疹 玫瑰痤瘡 搽錯藥更嚴重

(香港訊)臉上長紅疹可能是濕疹、玫瑰痤瘡等,究竟怎樣分辨?

面頰經常紅粉緋緋,未必因為肌膚白裏透紅,可能是玫瑰痤瘡作怪。

Advertisement

醫生提醒,不要自行買藥膏塗搽,小心“愈搽愈嚴重”!

臉上出紅疹原因多

問:臉上出紅疹,究竟是暗瘡還是皮膚過敏?

鄭:紅疹有許多形態,有的表面平滑,有的很粗糙。臉上紅疹有不同成因,常見如濕疹、接觸性皮膚炎、脂溢性皮炎、光敏性皮膚炎、玫瑰痤瘡,以及由病毒感染引起的水痘等;自身免疫系統疾病也是常見出疹的成因,如紅斑狼瘡、銀屑病(牛皮癬)、皮膚發炎、暗瘡等。

ADVERTISEMENT

如果情況持續或症狀不常見,須轉介至專科醫生,進一步診斷。

紅疹分佈助辨成因

問:可否從紅疹外觀判斷病情?

鄭:透過紅疹分佈和外觀,有助醫生分辨成因。舉例說,脂溢性皮炎,紅疹常見於油脂分泌過盛的眼眉和鼻翼位置,患者會出現鱗片狀紅疹;而紅斑狼瘡患者,兩邊面頰會出現俗稱“蝴蝶斑”的紅疹。

另外,醫生會根據患者症狀、病史判斷。除了檢視面部紅疹,也會觀察患者四肢或軀幹有無紅疹,如有需要,會考慮做抽血檢查、致敏原皮膚測試、抽取皮膚組織化驗。

不同病因外觀有差

丘:不同病因引起的紅疹,外觀和分佈都有分別。以銀屑病和濕疹為例,銀屑病引起的紅疹常見在髮際,亦可以在手踭、背部、膝關節出現,紅疹邊界分明,顏色偏紅;濕疹雖然都會出現在面和頭皮,但較常見於手腳關節位置,紅疹邊界較模糊。

搽類固醇引青光眼

問:臉部紅疹,一定要用類固醇藥膏嗎?

丘:首先要分清紅疹成因,如因濕疹引起,類固醇是有效而安全的藥物;若是玫瑰痤瘡,則“愈搽愈嚴重”。

對付濕疹,醫生會因應疾病類型、病情、發病位置,選擇適合強度的類固醇藥膏;強度愈高,引起副作用的風險愈高。要留意一點,避免在同一位置長期使用類固醇藥膏,否則會令皮膚變薄,微絲血管增生,容易有瘀斑,亦有可能出現玫瑰痤瘡、暗瘡。

若濕疹病情較嚴重或反覆,可以考慮交替使用類固醇及非類固醇藥膏,減低類固醇藥膏劑量,亦可運用多一種藥物作治療。

特別一提,若在眼部附近使用類固醇藥膏,小心不要“揉入眼”;眨眼時亦有可能將藥膏擠入眼內,故盡量不要塗近眼邊,或考慮使用非類固醇藥膏。長期在眼皮附近使用高強度類固醇藥膏,可能引致白內障、青光眼。

臉紅紅無關皮膚薄

問:經常臉紅是因為臉皮太薄?

丘:經常臉紅紅,甚至透出微絲血管,以為是皮膚薄所致;其實除非是長時間使用類固醇藥膏,否則與皮膚厚薄無關,反而可能是玫瑰痤瘡所致。患玫瑰痤瘡初期,患者偶爾會面部發紅,面紅次數愈來愈頻密和持久;後期患者出現持續紅斑,皮膚可能有灼熱感覺,甚至出現發炎的丘疹和像暗瘡般的膿皰。

嚴重者更會因皮脂腺增生,形成“酒渣鼻”。此外,玫瑰痤瘡亦可導致眼紅、眼痛、視力模糊。

戴口罩令病情加劇

問:長期戴口罩,會令玫瑰痤瘡發作?

丘:玫瑰痤瘡成因不明,但相信與先天遺傳和環境因素都有關。環境誘發因素包括紫外線、炎熱天氣、酒精、辛辣食物、運動、生活壓力等。疫情下,戴口罩會令臉部溫度提升,可令病情加劇。

治療玫瑰痤瘡,先要控制誘發因素。外出要養成做好防曬的習慣,使用SPF 30以上防曬產品,戴闊邊帽或打傘。要戒酒精,避免辛辣食物和熱飲,因熱飲釋出蒸氣會使面部微絲血管擴張,宜待涼才飲用。

不應用太熱的水洗臉,亦要避免身處於高溫環境如焗桑拿。此外,患者皮膚較敏感,容易受外來物刺激,可選擇溫和的護膚品。

治療方面,若病情輕微,可塗搽消炎藥膏。面部經常泛紅的患者可選擇外用血管收縮劑。病情較嚴重患者要考慮口服藥物,如抗生素、維他命A酸。若面部持續泛紅,尤其許多微絲血管顯現,可考慮光學治療,如脈衝染料激光、彩光。

鄭嘉怡醫生(家庭醫學科)
玫瑰痤瘡患者臉部會感到發燙,
而且會大範圍皮膚泛紅,
跟化妝塗胭脂的腮紅大不相同。

丘潔怡醫生(皮膚及性病科)
疫情下戴口罩令臉部溫度提升,
有可能誘發玫瑰痤瘡。

類固醇濃度低 不代表藥效弱

臉上出現丘疹、膿頭、發炎,以為是濕疹作怪,塗上類固醇藥膏,炎症看似消退,豈料是患上玫瑰痤瘡。怎麼辦?

皮膚及性病科丘潔怡醫生提醒,玫瑰痤瘡患者塗類固醇藥膏會“愈搽愈嚴重”。

養和醫院家庭醫學科鄭嘉怡醫生表示,有病人到藥房買藥膏,“給職員看看手或臉,說是想配藥膏。病人不清楚藥膏的成分,初時用後覺得效果很好,但久而久之搽了多遍,就發覺有問題。他們求醫時也帶來藥膏,一看原來是類固醇藥膏!”

看位置處方油劑水劑

另外,有病人雖然知道是類固醇藥膏,但以為濃度低就安全,“誤以為0.01%較1 %濃度低,忽略藥物本身的強度”。

她以hydrocortisone acetate 1%為例,

屬於輕效外用類固醇;

另一款clobetasone butyrate 0.05%,

雖然濃度較低,藥效反而較前者強。

值得一提,兩種藥物都須在藥劑師監督下購買。

丘潔怡補充,若以同一成分相比,尤其在皮膚摺位如腋下、腹股溝位置,油劑(ointment)類固醇藥膏吸收較明顯,因此副作用有可能高於乳劑(cream)類固醇藥膏。

臨床上,會考慮實際需要和情況而決定用何種強度和劑型。譬如患處在頭皮,若需要外用類固醇,處方油劑會使頭髮變得油膩,病人也不會願意用;通常會處方水劑(lotion),容易乾且方便處理。

Tags
【免責聲明】
光明網促請讀者及網民,共同維護言論自由精神,營造理性交流環境;任何人身攻擊、鼓吹種族與宗教仇恨、誹謗與造謠等留言,皆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本網站有權刪除任何違反此原則的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你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