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骨走位一觸即痛‧脊椎鎖螺絲終可走動

(檳城訊)家住邦咯島的資深園丁吳祥新,21年以來周而復始地在花園內做粗重的工作。今年中旬,他在園內忙著時,腰骨突然走位,導致他無法站立和行走。由於邦咯島沒有骨科專科醫生,他唯有向普通醫生求助,但服藥後情況未見改善,繼續痛得輾轉難眠。一直到忍受不了,他才在兒子的陪伴下前來檳城求醫,並被診斷患上脊椎滑脫症,伴隨椎管狹窄症,必須開刀和鎖螺絲。他在多番思量後,終於接受手術,並在術後3天重新站起來,讓他開心地說自己重獲自由了!

資深園丁吳祥新說,21年以來他天天在花園內打水、種花、搬花盆、修葺花樹,必要時還得爬樹做粗活,因此,身上出現一些輕微的肌肉疼痛在所難免。不過,今年中旬的某一天,他的腰骨突然走位,導致無法行走。

Advertisement

他回憶說,他的左腳又麻又硬,若手輕碰到更會痛到流淚。那時左腳不能走路一星期,更夜夜難眠,只好去醫院。由於邦咯島沒有骨科專科醫生,他只好看了普通百科醫生後才打算。

物理治療無改善

診治醫生一星期內為他打了4支針,但情況依舊,再加上心裡隱約感覺病情不簡單,導致他整天憂心忡忡,加劇了失眠的情況。

吳祥新說,過後他到檳城尋求物理治療,每天進行兩次,即早上10點和下午5點,做些伸展筋骨的動作。只是一段日子後,他的情況還是沒有改善,腳仍不能行走,最後只好轉換醫院。

ADVERTISEMENT

腰骨移位壓神經線

他敘述,醫生先讓他吃3天的藥物,希望可改善情況,因為進行手術有一定的風險。

“結果情況還是沒有改善。醫生說,這次必須進行核磁共振攝影(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詳細檢查。”

檢查後,確定他的腰骨已移位,差點壓斷了神經線。醫生診斷他患上脊椎滑脫症,伴隨椎管狹窄症,必須開刀和鎖螺絲。

吳祥新曾聽說這種手術的成功率不到五成,手術失敗的結果就是變成植物人,讓他很迷惘。可是,他的主診醫生告訴他,手術成功率達80%,並給他詳細解說。經過多番考慮手術的好壞處後,他才接受手術治療。

術後3天終可行走

他笑言:“開刀後的3天我已可以走動了,真的好開心,終於可以再次走路!這種感覺很美妙,好像重獲自由!原本之前還擔心手術會影響腎臟功能,幸虧沒有事。”

其實,早在開刀後的第二天,吳祥新就迫不及待地嘗試下床行走,畢竟無法行走的日子真的是度日如年。

“不過,醫生知道後不准我行走,他說術後第三天才可以行走,我只好乖乖聽醫生的話。第四天醫生就讓我出院了,在檳城親戚家休養一個月後才回老家。”

自行做輕微物理治療

綁腰帶防骨架走位

吳祥新的主診醫生說,他的腰骨已移位半吋,還生骨刺,手術時須將他的腰骨拉回原位,以螺絲固定,再清除骨刺。

吳祥新表示,手術進行了六七個小時。手術時,他的臉朝下,因醫生須在背部開刀。手術後他覺得身體疼痛,醫生便幫他打針。

第一至第三個星期,他用手扶架學習走路,醫生也讓他綁腰帶,以防骨架走位。如今已綁了兩個多月,已經足夠,但他想繼續綁著,覺得比較安心。他說,只有在行走或有活動時才綁,睡覺時就可脫下了。

現在他已痊癒兩個月,不過腳部仍有輕微麻痺。他在家裡會自行做些輕微的物理治療,如躺在床上輪流舉起左右腳做伸展練習,每次10下,以讓血液循環更好。

“經過這次疾病,我堅持天天做伸展運動,好好照顧飲食,因為不想再生病了。”


你知道嗎?

腰椎退化性關節炎

創傷及骨科專科醫生孫志健指出,脊柱就是俗稱的“龍骨”,由脊椎骨節相接而成一條縱形的管道。脊柱的結構包括頸椎7節、胸椎12節、腰椎5節、5塊薦椎和4塊尾椎。

脊柱負責支撐身體的重量,同時必須借助關節軟膏的潤滑作用,完成必要的活動,例如讓身體可左右旋轉。然而,隨著年齡的增長和日月積累的磨損消耗,椎骨、關節軟骨難免會出現狀況。

此外,舊傷或舊疾都可能使關節軟骨磨損、椎間盤受壓不均衡、肌肉拉扯,最終在椎體周圍磨出粉刺狀的東西,形成骨刺。

有些病人的骨刺情況很嚴重,使脊椎內腔變狹窄,造成脊柱管內的脊髓被壓迫而患上脊椎內腔狹窄症(Spinal Stenosis)。至於脊椎滑脫症(Spondylolisthesis)則因關節滑脫移位所致。

因此,舉凡會影響或加重脊椎關節壓力的工作或活動,病人必須作出調整,如減輕體重、避免提舉重物、改正姿勢、使用束腰帶、常做暖身及伸展運動,以確保脊椎關節不受傷。

 

 

【免責聲明】
光明網促請讀者及網民,共同維護言論自由精神,營造理性交流環境;任何人身攻擊、鼓吹種族與宗教仇恨、誹謗與造謠等留言,皆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本網站有權刪除任何違反此原則的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你也可能感兴趣...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