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醫

胎記與痣大不同 醫生:把握治療最佳時間

(吉隆坡訊)民間相傳一種說法,老祖宗說胎記是閻王爺蓋的章,是給下一世投胎時做的記號,閻王爺踹了一腳而形成的胎記。

Advertisement

其實,據醫學根據,新生兒的胎記發生率約為10%,大概10個寶寶中就有1個會帶有胎記。

小兒專科及小兒皮膚專科連曉思醫生(Heah Sheau Szu)指出,胎記是胚胎發育時期基因突變所致,導致色素不穩定或過多,所以在肌膚形成局部色斑。基於寶寶的色素在0至1歲時不穩定,過了1歲之後父母才能觀察到嬰兒的真正膚色,甚至有可能浮現更多胎記。

ADVERTISEMENT

胎記的種類繁多,一般可分為色素型(黑/藍綠)和血管型(紅)兩大類。前者是黑色素細胞形成的,造成黑色或藍灰色胎記;而後者由血管擴張或血管增生所造成。

血管增生導致胎記

如上所述,血管型胎記因血管擴張或增生導致的,比較需要注意的是草莓樣血管瘤、葡萄酒色斑的生長位置,比如長在鼻子旁邊會影響到呼吸、長在嘴唇周邊影響進食、長在眼睛附近會影響視力,甚至有者可能會引起腦部發育不健全、發展遲緩、癲癇症等重要生理機能。

“身為父母親,都希望孩子是一個健全的寶寶,但人總是沒有十全十美無缺陷。當寶寶出生後,一旦發現孩子身上有任何胎記或色斑,必定會感到萬分心痛。有些母親可能會指責自己,在懷孕時期吃太多某種食物造成的,其實這些說法並沒有科學依據。”

她表示,如果胎記長在孩子的臉上或頭部範圍,這種比較明顯可見的地方,長久以來會造成小孩的自信心低落,可能會遭到同學取外號或來自外界的異樣眼光。因此,她提醒新手爸媽,在寶寶出生之後,檢查寶寶的身上是否出現胎記,並且把握在寶寶進行健康檢查或注射疫苗的時候,向醫生提起胎記及健康問題,尋求專業的諮詢。

她也補充,部分父母或許會嘗試使用民間偏方,無論如何去除胎記應該諮詢醫生的專業意見,切勿耽誤治療的最佳時間。

以目前先進的醫學科技,加上兒童的皮膚自我修復能力較好,胎記是可以去除的。

長期暴晒 患皮膚癌風險高

皮膚是人體面積最大的器官,會產生癌病變的細胞有許多種,其中最常見的是來自表皮層內的角質細胞及黑色素細胞,因為它們是第一線接觸到陽光的組織,長期照射紫外線很容易導致這些細胞的癌病變。

如此來說,紫外線可說是皮膚最大的敵人!很多人認為,擁有小麥色的皮膚就是健康,所以很多人都喜歡做日光浴。殊不知,在陽光底下暴晒會增加罹患皮膚癌的機會。

葉文敏指出,澳洲是全世界皮膚癌發病率最高的國家,澳洲人民熱愛戶外活動,長期在太陽底下暴晒,不知不覺提升罹患皮膚癌的風險。

有鑑於此,澳洲在過去20年致力推行“SLIP SLOP SLAP”醒覺運動,呼籲人們在太陽底下要做足防備措施。比如套上(SLIP)長袖/白色衣物、塗上(SLOP)防曬霜、戴上(SLAP)帽子,以抵抗患上皮膚癌的風險。我國的天氣四季如夏,葉醫生建議大眾不妨實行SLIP SLOP SLAP,做好預防措施,遠離皮膚癌。

◆SLIP 

套上長袖或淺色系衣物,對紫外線的折射效果比較好,有助防曬。

◆SLOP 

選購SPF 50+++的防曬油,出外前半小時擦上防曬油,每4小時需要補擦一次,若是在海邊則每小時補擦一次。

◆SLAP 

戴帽子遮陽。

嬰兒血管瘤 常見於女寶寶

◆鮭魚色斑

出生後就會被發現,由於呈現如同鮭魚一樣的粉紅色或淡橘色,許多父母誤以為寶寶在出生時,被醫護人員所致的疤痕。通常這種胎記長在眉心、頸後或眼皮或後腦勺,並在1歲半之後慢慢消失。

◆葡萄酒色斑

呈現如同葡萄酒一樣桃紅或暗紅色斑,分佈的位置在臉上、頸部或四肢。如果色斑沿着顏面三叉神經分佈,生長在眼睛附近、前額的色斑需要檢查眼睛或腦部的血管是否異狀。這種色斑隨着年齡增長會增厚、顏色更深及浮現顆粒等,但不會侵略周邊的皮膚範圍。

◆草莓樣血管瘤

  (嬰兒血管瘤)

常見於女寶寶、白人寶寶及早產兒。它擁有一段自限性的生長周期,在寶寶剛出生時,先從一個小紅點開始發展,出生後第2至3個月進入快速“增生期”,面積變大和變厚,直到第8至9個月進入“退化期”逐漸消退。

◆先天性黑色素痣

一般上,這種痣無須治療,多數生長在臉部及頭部。如果面積追蹤變大超過20公分,或是數量過多,須請醫生評估。

80%東方寶寶有蒙古斑

◆蒙古斑

大約70至80%的東方(蒙古人種)的寶寶會出現這種色斑,通常出現在背部、手腳與臀部。外表為藍黑色的大斑塊,在1至2歲之後會95%至100%消退。

◆太田痣

這種青褐色斑以眼睛四周為區域,主因是不正常色素細胞聚集在真皮層上層,導致外觀看起來像黑青一樣。

◆咖啡斑

皮膚科葉文敏醫生(Felix Yap)指出,人各有“痣”,每個人身上或多或少都會長痣,這是一種很普遍的現象。人們應該與痣互相並存還是身體器官健康出現了警訊?

他表示,很多人都會以為,痣應該在一出生就全部長出來了。其實不然,痣是後天形成,通常在5至6歲的時候開始長出來,隨着年齡漸增,痣也會愈來愈多。不過,40歲之後生長的痣需要額外留意,即有可能是皮膚癌的前兆。

“長在外皮層的痣,看起來比較扁平或少許突起,而老人斑及雀斑同樣也是浮現在外皮層。有些痣猶如一個小顆粒,深色粗糙的表面並有幾根毛髮。紅色痣通常與血管有關,痣的面積隨着年齡成長會變得越大;至於深棕、黑藍色痣須小心可能有癌變的風險。”

惡性黑色素瘤像痣易輕忽

“以臨床經驗觀察,他發現近年來大部分求診病例是惡性黑色素瘤(Malignant melanoma)。無論是兒童或成人都有可能發生,明顯可見指甲下面或後方的皮膚,長了黑色素細胞痣或色素斑,導致手腳指甲出現縱向黑線,與灰甲並不一樣。”

“惡性黑色素瘤的可怕之處,是它常長得很像一顆黑色的痣,經常被人們輕忽,並有可能轉移至局部淋巴結及內部其他器官。如果它是藏在指甲下面,就更難被發現,僅能經由指甲上的一點點色素,透露些許蛛絲馬跡。一旦發現指甲異常變黑,應盡快諮詢皮膚科醫生。醫生一般會要求患者切片,切下一小片指甲和甲肉化驗,以確定是良性或惡性。”

他說,另一種現像是基底細胞癌(Basal cell carcinoma),由於它的外觀呈現為紅色、肉色或黑色瘤,許多人誤以為它是痣。基底細胞癌變化很慢,若延誤治療可能深入皮膚的深層,損害附近的皮膚。

“基底細胞癌屬於常見的皮膚癌,大多發生在曝曬部位如臉部,手背及前臂,與長期紫外線的傷害有關。因此,長期在太陽底下工作的人們,如農夫、工人及漁民等,在年紀大的時候要特別注意這些身體部位是否有不正常的腫塊。”

他提醒,除了痣、斑塊及腫塊,平時千萬別忽視長雞眼、皮膚敏感的問題,因為長久之後會造成皮膚色素沉澱,在肌膚上形成痣。

Tags
【免責聲明】
光明網促請讀者及網民,共同維護言論自由精神,營造理性交流環境;任何人身攻擊、鼓吹種族與宗教仇恨、誹謗與造謠等留言,皆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本網站有權刪除任何違反此原則的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你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