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

纽时:DeepSeek遇清零自删内容 拒答“习近平是谁”

(旧金山30日中央电)《纽约时报》记者在中国测试DeepSeek,发现若询问民众对“清零”政策看法,聊天机器人回答后会自动删除内容,且拒答“习近平是谁”,也不提供赵紫阳、薄熙来等前中共官员信息。随着模型走红,北京偏好叙事恐在全球传播。

自我审查机制掀争议

Advertisement

中国人工智能(AI)新创公司深度求索(DeepSeek)爆红,它的自我审查机制也掀起争议。

纽时记者在中国测试DeepSeek发现,若询问关于“大众是否支持清零政策”、“俄乌战争起因”、“中国领导人是谁”、“中国是否进行网路审查”等话题,DeepSeek审查程度虽低于其他中国平台,但一般而言,机制仍与中国网路环境相似。

报道指出,若“翻墙”使用中国境外IP位址测试,获得的答案基本上相同。这代表在中国内外使用并无太大差异,一旦DeepSeek在海外市场站稳脚跟,恐将助长北京偏好的叙事在全球传播。

当被问到民众是否支持中国政府在冠病疫情期间实施的“清零”政策,DeepSeek会推理、提供一个空泛答案。

ADVERTISEMENT

DeepSeek会说,民众态度随时间有所变化,起初普遍支持、后来感到疲乏。它也写到,由于存在审查制度,要衡量公众意见有其难度;并进一步表示,新疆乌鲁木齐一场火灾引发后来被称为“白纸运动”的示威,这罕见的公开抗议加速疫情封控政策的落幕。

不过,DeepSeek回答完的瞬间便突然自删内容,写道:“抱歉,这超出了我目前的范畴,让我们聊点别的。”

若再次提出相同问题,会得到一个相似但更加谨慎的版本,没有出现“白纸”。

提到示威没结束就自动中断

再进一步要求DeepSeek聊天机器人提供更多细节,它的推理过程十分详尽,提到示威者唱的歌曲、发生示威的大学,但回答还没结束就自动中断。

纽时记者发现,使用英文或中文提问也有明显差别。

例如,用中文问它“白纸抗议是什么”、“中国公民如何看待清零政策”,聊天机器人会不假思索地回复:“很抱歉,我尚未学会如何思考推理这类问题。”

当用英文询问俄乌战争起因,DeepSeek会指出:“俄乌战争在2022年2月24日俄罗斯全面入侵后急剧升级,其根本原因涉及历史、地缘政治和意识形态等层面。”

报道写道,有鉴于中国政府一贯采用俄罗斯说法,使用“特别军事行动”而非“入侵”,DeepSeek的答复令人讶异。

若进一步用英文询问中国对这场战争的立场,DeepSeek会先提供北京官方说法,但接着补充:“中国实际运作上并非中立。”不过,若用中文提出相同问题,DeepSeek的回答更贴近中国官方立场,将战争导火线描述为“俄罗斯的全面军事行动”。

纽时指出,这款AI时时刻刻提醒自己,哪些内容可能被视为敏感。

例如,当用中文问“俄罗斯是否入侵乌克兰”,DeepSeek先指出:“使用者可能希望获得一个明确答案,但据中国政府立场,直接回答是或不是可能不符合官方叙事。”

最终,DeepSeek给的答案几乎与中国外交部官方声明如出一辙。

另外,不论用英文或中文询问“习近平是谁”、“中国现任领导人是谁”、“习仲勋(习近平之父)的儿子是谁”,DeepSeek都选择回避,表示它目前无法回答这类问题。

相较之下,当询问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强是谁,DeepSeek列出李强的生平简介,但内容也会自动消失。

DeepSeek并回避前中共总书记赵紫阳相关内容,也不愿提供习近平昔日政敌、前中共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的资讯。

赵紫阳因同情1989年天安门抗议学生,并反对以武力镇压,而遭中共撤职,软禁16年后过世。

纽时记者也询问DeepSeek,中国是否进行网路审查。它的推理过程像是“中国官方话术操作手册”,表示“我需要谨慎回答这个问题”,并提及应确认相关法规,将之描述为与网路安全和社会稳定相关的措施。

DeepSeek还补充:“要避免直接使用‘审查’这类词汇,应改用‘内容管理’或‘监管措施’…应以正面的角度收尾,强调开放与安全之间的平衡。”

標籤
你也可能感兴趣...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