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

繼《蘋果》《立場》 又一港媒《眾新聞》停運

(香港2日綜合電)繼《立場新聞》多名高層被捕並即時停止運作4天後,由多名資深媒體人於2017年創立的《眾新聞》,亦於2日晚上9時30分宣布,將於1月4日(周二)起,停止營運,網站不再更新,一段時間後將會關閉。

《眾新聞》在社交網頁發布聲明表示,過去兩年社會的遽變,“傳媒生存環境惡化,令我們無法再毫無擔憂地,達成我們的理念”,又指身在風眼,“風高浪急”、“情況嚴峻”,“在危機中,我們必須先確保船上的所有人,可以平平安安。”

Advertisement

聲明中並未交代停止營運的原因,但回顧了過去5年的發展。文中提到成立的記者會上,多名資深媒體人表達對香港新聞自由狀況深感憂慮,希望《眾新聞》可以傳承專業新聞精神,回歸新聞初心,為公眾利益、為公眾服務。《眾新聞》在資源極度緊絀的情況下,每天嘗試踏出一小步,由十人變成數十人的團隊。

《眾新聞》於2017年1月1日成立,由香港10名傳媒工作者及新聞學者、新聞工作者創辦,包括資深新聞工作者李月華、前《明報》總編輯劉進圖、前《明報》執行總編輯薑國元、前記協主席麥燕庭及岑倚蘭等,發展至今,其臉書專頁粉絲約有30.5萬人。

一直以來《眾》人數不多,但仍為主流媒體補白,不時出產具素質有關政治、法律界的報道。在2017年創刊當日,《眾》刊出“UGL梁振英日本DTZ調查”報道,該報道獲得第九屆金堯如新聞自由獎印刷傳媒組大獎。

至2019年反修例運動爆發,眾新聞制作的紀錄片《紅磚危城》,榮獲2021年紐約電視電影節人道紀錄片金獎,是當屆所有香港作品,唯一取得金獎的代表。2020年12月《有線》新聞大地震,《新聞刺針》全組遭解僱後,中國組總辭表達不滿。其後《眾新聞》接收中國組原班人馬,每晚繼續報道中國新聞,為香港人提供“主旋律”以外的中國新聞。

ADVERTISEMENT

《眾》在網頁有這個願景,“今天,香港政治和社會環境變化巨大,傳媒工作越加困難,風險大大提高,同業承受不少壓力。時代紛亂,保存真相愈加重要;路越難走,我們越要努力走下去”。不過隨著《立場新聞》倒下,《眾》亦宣布因為在現今政治環境,已經無法繼續這條路。

《眾新聞》將於1月4日(周二)起停止營運,這是香港在過去8個月內,第三家宣布停運的港媒。

《眾新聞》告別聲明全文:

今天是2022年1月2日。成立5年的眾新聞,要跟大家告別。

還記得2017年的元旦,眾新聞成立。在記者會上,多名傳媒“老鬼”表示,對本港新聞自由狀況深感憂慮,希望眾新聞可以傳承專業新聞精神,回歸新聞初心,為公眾利益、為公眾服務,“希望我們的一小步,可以鼓勵業界行一小步,各人的一小步可以形成保護新聞自由的一大步。”

然後,眾新聞在資源極度緊絀的情況下,每天嘗試踏出一小步,慢慢地行出一條小路:獨家新聞、數據新聞、人物專訪、調查報道、深度評論、法庭新聞、中國新聞、眾聲集……縱然我們人力有限,新聞不夠多、不夠快,但我們整個小團隊,老鬼和後生仔都一條心,努力在新聞報道上求真、求深。

慢慢地,我們由十人,變成數十人的團隊;由起初街頭人們一句句的“眾新聞?唔識喎”,到今天聽到人們說:“眾新聞?我有睇。”

5年了,多謝大家。

2017年1月1日,眾新聞發布的首篇文章寫道:

“眾新聞在2017這個特別的元旦誕生,因為,我?想?以後?日子,不論太陽高掛或是風吹雨打,都陪住你唱番呢句:‘同熱愛這片土地,大家刻骨銘記,愁或喜,生與死,也是香港地。’”

我們一直熱愛這片土地,但無奈,當下我們面對的不單是風吹雨打,而是龍卷風吹襲,巨浪滔天。

我們從來沒有忘記初心,但可惜,過去兩年社會的遽變,傳媒生存環境惡化,令我們無法再毫無擔憂地,達成我們的理念。

身在風眼,我們這只小艇,在風高浪急的當下,情況嚴峻。在危機中,我們必須先確保船上的所有人,可以平平安安。

我們,懷著沉重和萬般不舍的心情宣布:

眾新聞將於2022年1月4日(周二)起,停止營運,網站不再更新,一段時間後將會關閉。

衷心感謝訂戶和讀者的支持,你們的厚愛,我們會銘記於心。

過去5年走過的路,會是我們珍重的回憶。

眾新聞團隊

Tags
【免責聲明】
光明網促請讀者及網民,共同維護言論自由精神,營造理性交流環境;任何人身攻擊、鼓吹種族與宗教仇恨、誹謗與造謠等留言,皆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本網站有權刪除任何違反此原則的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你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