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合酒店博物館 仁愛堂回舊址賣中藥

(檳城2日訊)擁逾150年歷史的東南亞第一間中藥店仁愛堂,2009年遷出古跡區後,經4年重修浴火重生,以“文化古跡酒店”定位重回喬治市。

仁愛堂完全依足古跡條例修復,完整保留19世紀建築物的原始風貌,百年中藥店仁愛堂也確定將“回歸”原址營業。

Advertisement

屋租統制法令廢除後,喬治市屋租高漲、居民大量外遷。2009年7月,座落小印度內唐人街與大街交界的仁愛堂,因無法負荷業主提高月租至4500令吉,加上小印度一帶停車位少、顧客卻步,黯然結束百年老店,遷至壟尾新店。

事件一度掀起愛護古跡人士發動拯救仁愛堂浪潮,經檳古跡信託會、世遺辦公室牽線後,成功拉攏“Green building”公司與謝氏福候公達成協議,砸百萬令吉重修。

4年修復老建築

ADVERTISEMENT

酒店業者撥出十八分之一空間、一個完整店面說服仁愛堂中藥店店主張日良回舊址營業。老店換新貌,讓張日良信心滿滿,女兒更愿意接手生意。現在,一排3間店面原址將以“一位三體”的精品酒店、迷你中藥博物館和仁愛堂形式,重回喬治市。

Green building股東尤毓秀與修復顧問林玉裳週六接受《光明日報》訪問,尤毓秀與友人合資經營旅遊網業,多年來萌生自設酒店念頭,卻一直無法覓得合適地點。

直到2009年在比較了馬六甲後,認為喬治市維護古跡意識比甲州進步,最後在檳古跡信託會建議下,造訪仁愛堂。

“初來到,老板要搬了。滿地藥材、中藥用具,甚至有點像危樓。不過,感覺是舒服的,因為這里位處市中心卻鬧中帶靜。一看就對眼了。”

她坦言,自己與友人要走文化古跡路線,找一所有故事的老店。畢竟,建築只是軀殼,故事才是靈魂。只有做出特色主題,才能讓酒店有獨個性。所以接受邀仁愛堂“回巢”建議。

官員要求太嚇人 為建水槽差點拆老店

林玉裳說,仁愛堂修復過程一波三折,尤其政府部門對古跡建築認識不足,差點就要這一排3間店屋的其中一間老店拆毀,就只為建一個大水槽。

“檳供水機構曾因這是酒店,以一般酒店蓄水方程式規格,要求建一個至少一店面大的水槽,讓團隊差點要拆除一間老店。

古跡修復需創意,還有不以拆毀為解決之道的用心。林玉裳親自約見官員,提議在每間客房浴室安裝小水槽取代,最後順利解決。

這是一個個案,其實水利灌溉局、英達利水和消防局都同樣提出,各式不同的要求。這讓股東差點就放棄,受不了個別部門繁文褥節,更承擔不了破壞古跡罪名。

藝文酒店藥店創雙贏

仁愛堂的興衰是喬治市商業的縮影,時勢發展的必然。仁愛堂修復顧問林玉裳坦言,當時要將仁愛堂留原址營業不切實際。老店只有重新包裝才能走出困頓,甚至引起後代興趣,接手延續老店。

她解釋,在新合作架構下仁愛堂只佔一個店面,張日良會在早上為病人把脈看病、開藥或出售成藥。中間店面將把仁愛堂過往營商書信、文件和中藥文物展出,形成迷你博物館。這樣,甚至讓張家後人,更樂意接手經營。

“這樣仁愛堂才能在沒有租金壓力下繼續,酒店又有文化氣息和主題,是雙贏局面。”

綠色修復老店變酒店

仁愛堂的珍貴,在於它是“會說故事”的活古跡。萊特1786年開埠後10年,來自中國梅縣的客家人古石泉在椰腳街創立仁愛堂。90年後古氏家族遷店唐人街,仁愛堂已從小店崛起為東南亞中藥材頭盤商,執本地藥材業牛耳。

酒店以綠色復修為概念,一門一窗均是老木重修,客房大部份桌椅是老木循環再造。木櫥以藥店百年藥櫃改造,每一件都是文物。客房依建築結構建修,17間客房間間裝潢各有特色,出自意大利女設計師匠心獨造。

老屋靈魂在採自然光的天井,為保天井引入陽光,一樓兩間客房是圍繞天井打造,猶如捉迷藏的睡房,不做多餘修改。價格介於180令吉至380令吉不等。有興趣者可上登陸www.renitang.com瀏覽。

 

 

【免責聲明】
光明網促請讀者及網民,共同維護言論自由精神,營造理性交流環境;任何人身攻擊、鼓吹種族與宗教仇恨、誹謗與造謠等留言,皆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本網站有權刪除任何違反此原則的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你也可能感兴趣...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