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味印尼] 岳母家美食滿載鄉情

去年11月,我和太太及北京的弟弟,到印尼邦加(Bangka)南部的沙橫(Toboali),為高齡92歲的岳母祝壽,轉眼至今已近半年了,弟弟最近致電詢問我,今年11月老太太生日,我們還會不會去?這也勾起我們對太太的沙橫老家的美好記憶。

別說生日時的熱鬧及琳琅滿目的食物,就是我們回來的平日,家裡的美食也異常豐富,令我們這些遠離家鄉的遊子,感到非常享受。家裡美食的故事,每天都在上演,而且花樣翻新,天天不同,各自精彩。

Advertisement

美食故事的背後,卻透出濃郁的親情與鄉情關懷。岳母、妻舅及其太太,十分理解我們在外多年,對家鄉美食那種迫切的心情,特別加以照顧;加上邦加人愛吃、會吃,家裡肯定要準備很多東西。

流動小販的炸糕

聽到門口外面的叫賣聲,他們就會把流動小商販叫進來。還是這個馬來女子,記得她以前是賣叻沙(Laksa)的,這次卻在賣炸番薯(Ubi Goreng)、炸香蕉(Pisang Goreng)以及炸綠豆餅,剛剛炸完不久,香氣襲人,買了一些。

Ubi Goreng也是小時候家裡常吃的,把很普通的番薯,做到極致,即使在南洋番薯種植的發源地中國,也沒有做出這般風味。除了點心攤可見到它,咖啡店裡也必不可少的。

ADVERTISEMENT

Pisang Goreng是印尼本土的平民化小食,而炸綠豆餅卻是閩南、潮州的東西,沒想到馬來人與華人朝夕相處,美食文化的互動薰陶,也學會做中國風味的小食了。

其實,那天妻舅也買了叻沙回家,用Simpur葉子包的,調料醬汁用塑膠袋裝着。拿回家後,盛入盤子裡,再加上家裡的炸蝦片、炸紅蔥頭末等,成為加強版的叻沙。弟弟吃了讚不絕口,岳母又叫他再添加一點。

沙爹(Sate)也是街上買來的,澆上一層厚厚的花生醬汁,裡面有芫荽籽等香料,使沙爹口感更上一層樓。我在香港吃所有的泰國餐館,也點了沙爹,但總是少了邦加這種醬料,這失落的感覺,正如廣東人說的:“到喉不到肺”。

傳統客家菜包粄

還要隆重介紹沙橫的菜包粄,所謂粄,就是客家話的糕點。它用米粉皮,包起用嫩木瓜、沙葛或白蘿蔔切成的絲,它的餡要加上豬油渣及蝦米干,用豬油炒一下,包起來蒸,保持客家風味。不知道大馬及印尼其他地方有無?

Bolu Lapis(荷蘭式奶油千層蛋糕),邦加糕點的名片,家家戶戶必備的,因為可以久存,來客時,招呼人家喝咖啡,就是吃它。不過,烤製工夫很繁雜,考起人們的耐心。

邦加人愛吃炸的食物,容易發熱氣。家裡常常買來涼粉(Cincau)糖水喝,用以清涼解毒。其實,它是過去唐山叔公,從華南地區帶來的飲食習慣,看其好像是中國口音的印尼名字Cincau,就知其來龍去脈的大概。它在梅州地區叫仙人粄。

涼粉是用一種樹根,泡水磨研,稀釋出來的黑呼呼汁液,熬煮時加入澱粉,冷卻後就是香味濃郁的Cincau塊,印尼土著在市場像豆腐一樣切塊賣。爪哇、蘇門答臘及加里曼丹城鄉,都興吃這個,將它做成冰飲,加上椰汁等,雅加達的Es Campur(雜冰水),就是用它及大紅芸豆、綠豆等組成。

每次我們回家,吃的東西多了,家裡的貓貓很聰明,知道“有嘢食”(有東西吃),每天處於亢奮狀態,牠也是家裡的美食故事的得益者。

(光明日報/好玩週刊.文:周新)

 

 

【免責聲明】
光明網促請讀者及網民,共同維護言論自由精神,營造理性交流環境;任何人身攻擊、鼓吹種族與宗教仇恨、誹謗與造謠等留言,皆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本網站有權刪除任何違反此原則的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你也可能感兴趣...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