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人醫生聯會反對強制標價 建議診所徵RM20監管費
![](https://webcdn.guangming.com.my/wp-content/uploads/2024/11/image2-10.jpg)
(吉隆坡18日訊)大馬私人醫生協會聯合會(FPMPAM)主席山姆加納丹說,針對衛生部強制普通科診所標明價格公告,該會認為不應用無休止且無效的規定來壓制普通醫療體系。
他針對星報本月12日的相關報道回應,並建議會員增加最低20令吉的監管合規收費(RCC),以抵消轉嫁給普通科醫生的不合理費用。
他聲稱,已有數據顯示,醫療費用上漲的原因在於私立醫院的收費,而非支付給專科醫生的費用,同樣的情況也適用於普通科(GP)診所。
他表示,普通科醫生的咨詢費和藥費在本地區處於最低水平,這一基礎醫療服務為不願使用公共醫療設施的人群提供了可用、可負擔且可及的選擇。
山姆加納丹認為,衛生部的政策應是培養並支持普通科醫療體系,以保障患者的福利,而非用無休止且無效的規定來壓制該體系。
過度監管 診所被迫關閉
他說,大馬生產力機構報告已明確指出,我國的醫療實踐已受到過度監管,這種不合理的監管不僅會增加成本、降低普及性,還會危及患者的護理質量,這項強制標價的規定也不例外。
目前,我們看到的情況是,衛生部通過一系列“快速解決方案”試圖緩解政府醫院患者等待時間過長的問題,但這些措施均未能成功。
“普通科醫生的咨詢費用在過去20年中保持不變,衛生部未能更新普通科醫生的收費標準,卻采取錯誤的方式放寬了普通科醫生的收費監管,導致監管真空,這一真空現正被中間商所利用。”
“過去,盡管普通科醫生僅占門診醫療服務提供者的40%,但卻承擔了多達60%門診負荷。然而,這些‘快速解決方案’帶來的結果卻適得其反,普通科醫生的患者負擔減少,許多普通科診所因過度監管、過度管理及中間商行業的繁榮而被迫關閉。”
山姆加納丹指出,患者如今湧向公共醫療設施,導致情況比以前更糟,等待時間更長。
他表示,維護醫生與患者之間的社會契約至關重要,這種契約體現在密切的醫患互動和富有同情心的關懷。然而,如今的情況是,中間商通過各種醫療卡、排除條款、差異化的福利、擔保函及預評估文件等商業化合同接管體系。
他說,我們擁有久經考驗、有效且經濟高效的私人普通科醫療體系,應當利用這一體系緩解公共設施的門診壓力,使政府醫院能夠專注於二級和三級護理。
“根據衛生部1986年的一項研究,私人普通科診所每次醫生與患者的接觸費用(每位患者28令吉)遠低於政府診所(每位患者56令吉)。我們相信,若今日重做此類研究,結果仍將相似。”
山姆加納丹聲稱,衛生部需要重新規劃其政策。公共部門已經一團糟,如今其政策也在擾亂私人部門。與此同時,為了緩解第7條收費表未修訂所帶來的問題,該會建議會員在賬單中加入“監管合規收費”(RCC)。
他強調,此收費將有助部分抵消普通科醫生和專科醫生在遵守眾多強制性規定時所產生的額外費用及專業和行政時間成本,這些成本目前尚未被考慮在內。
以下是一些已轉嫁給普通科醫生的不合理費用,即強制性醫療責任保險、《個人數據保護法》(PDPA)年度費用、疾病通報的行政成本、目前由普通科醫生免費提供的數據成本、醫療廢物處理費用及過期藥物處理費用。
FPMPAM建議會員從最低20令吉監管合規收費起步,並根據需要定期進行調整。對於公司體檢組織(MCO)患者,應直接向患者收取。對於掛靠患者,會員應適當向掛靠單位收費。隨著更多新規定的實施,RCC收費將作相應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