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ebcdn.guangming.com.my/wp-content/uploads/2021/09/未命名-50913a.jpg)
(中國·福建12日電)中國福建省莆田市11日新增38例冠病(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感染者,疑似疫情源頭的林姓男子從新加坡入境,歷經38天丶經9次核酸檢測和1次血清檢測結果均為陰性。專家認為“超長潛伏期”應是特殊現象。
莆田10日爆發本土冠病疫情,初步判定為Delta變異株。根據官方說明,疫情一開始是在當地小學的病毒核酸檢測中發現的,經專家研判,其中林姓學生家長疑似為本次疫情源頭。
根據10日的官方通報,林姓男子於8月4日自新加坡從廈門機場入境,在廈門進行集中隔離14天後,轉移到仙遊縣繼續集中隔離7天。
通報還表示,在入境後21天集中隔離期間,林姓男子共進行了9次核酸檢測和1次血清檢測,結果均為陰性;在9月10日確診之前,林姓男子已經入境38天。
中媒11日引述武漢大學中南醫院重癥醫學科主任彭志勇說,根據以往觀察,在設定的集中隔離觀察期內,約95%至99%的感染者都能夠被排查出來,但不能避免會有個別極端情況出現。
他認為,不需要特別擔心Delta變異株會有大量“超長潛伏期”的情況,因為Delta變異株目前表現出來的普遍特徵,“其一是傳染力強,其二是病毒載量高,所謂病毒載量高,其實也意味著它很容易就被篩查出來,目前看來,Delta變異株其實比之前的毒株更容易被發現”。
為何病毒載量高起初仍檢測不出?紅星新聞引述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感控科醫生湛玉曉先前表示,多次核酸檢測才檢出陽性,可能跟當時體內病毒量的多少丶采樣方式是否正確以及個體因素差異等相關。
此外,早在1月,中國疾控中心副主任馮子健接受采訪時就說,核酸檢測由陰轉陽有多方面的原因。可能存在少見的長潛伏期病例,也可能是密切接觸者在解除隔離時,核酸檢測試劑敏感性存在問題,還有可能是密切接觸者在隔離期間被感染,各種情況都可能存在。
文/圖:互聯網
光明網促請讀者及網民,共同維護言論自由精神,營造理性交流環境;任何人身攻擊、鼓吹種族與宗教仇恨、誹謗與造謠等留言,皆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本網站有權刪除任何違反此原則的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