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醫

睡夢中全身動彈不得?放鬆緩解鬼壓床

(吉隆坡訊)從醫學角度上解釋,這種現象為睡眠癱瘓症,又稱睡眠麻痺,是一種有意識卻無法移動身體的症狀,並非某些未知的力量作祟。

腦神經內科顧問兼大馬中風理事會主席符芳基副教授(Hoo Fan Kee)

Advertisement

腦神經內科顧問兼大馬中風理事會主席符芳基副教授(Hoo Fan Kee)指出,睡眠癱瘓症通常發生在一個人即將入睡或將醒未醒的階段。在過度期間,人們可能無法移動或說話幾秒或長達幾分鐘,也可能出現各種各樣的幻覺,或是聽見周圍的聲音,拼命掙扎數分鐘後才“醒來”,令全身疲累,有時甚至滿頭大汗。

出現幻覺周圍有聲音

“研究人員認為,在大多數情況下睡眠癱瘓只是一個症狀,表明身體在睡眠階段不能移動身體,可分為睡眠前癱瘓(身體已進入睡眠,但意識尚清晰)和睡眠後癱瘓(睡眠結束前意識已清醒)。”

他說,睡眠癱瘓症發生的真正原因不明,簡單來說是人們在快速動眼期中因為某種原因,意識已清醒過來,但是肢體肌肉仍停留在低張力狀態,造成不聽意識指揮的情形。此時也經常因為身體出現不正常狀況而大腦無法解釋,加上對恐懼的幻想,而造成幻覺的現象。

ADVERTISEMENT

“正常的睡眠週期包含兩種主要形態,即非快速動眼期(NREM)的入睡期、淺睡期、中度睡眠期和深度睡眠期,以及快速動眼期(REM),成人每晚一般經歷3至5個循環週期。”

身體與大腦無法同步

他說,REM階段是人們開始做夢的階段。此時大腦仍在活動,但是人體大部分的骨骼肌肉都處於極低張力的狀態,身體會完全放鬆,呈現類似癱瘓的狀態。這其實是一種自我保護機制,因做夢時大腦非常活躍,所以中樞神經會讓非必要的肌肉放鬆,避免人在做夢時隨着作出動作,傷到自己或是枕邊人。

“醫學上其中一種解釋為,在正常情況下,若一個人從夢中醒來,腦袋會讓身體從‘放鬆、癱瘓’的狀態解除,與意識的恢復時間完美同步,然而有時則會發生不同步的狀況,腦袋已經結束睡眠狀態,惟身體依然無法控製手腳,令睡眠癱瘓症發生。”

“若偶爾出現睡眠癱瘓症,對人體健康沒有太大影響,主要是造成害怕或心神不寧,影響情緒。不過若是發生次數過於頻密,嚴重至影響睡眠品質等,則應尋求醫生就診,排除是否患有潛在的罕見疾病。”

家族遺傳并非疾病 每10人4有睡眠癱瘓

睡眠癱瘓症不算少見,大約每10人中可能有4人曾有類似的經驗。

符芳基說,第一次往往發生於青少年(10多歲)時期。醫學上認為可能與睡眠癱瘓症有關的因素包括家族遺傳(原因尚不清楚)、睡眠不足、睡眠時間變化或不規律、精神狀況如壓力和藥物濫用等。

“睡眠癱瘓症並非疾病,大多數人無需接受治療。若是發作次數較高、焦慮或無法入眠,治療潛在的病因可能有所幫助,方法包括改善睡眠習慣,確保每晚有6至8小時充足睡眠、使用抗憂鬱藥物以幫助調節睡眠週期,或是治療可能導致睡眠癱瘓的心理問題或其他睡眠障礙。”

他提到,許多人在面對突如其來無法支配身體動作或發聲的狀況時,頓時驚慌失措和拼命掙扎,令心情愈來愈緊張,這是可以理解的。

屬罕見病猝睡症之一

“《行為睡眠醫學》中的一篇報告提供了數個緩解睡眠癱瘓的方法。研究人員對經歷過睡眠癱瘓的人進行調查,並詢問他們是如何中斷睡眠癱瘓,和使用的方法是否有效,得出幾個成功率最高的方法:嘗試移動手或腳、嘗試轉動眼球、收縮嘴周圍的肌肉,並保持積極的想法,試着放鬆並觀察呼吸。”

“由於大家對恐怖作品中的‘鬼壓床’印象深刻,在遇見相似情況時就下意識就聯想到相關片段,其實只要明白睡眠癱瘓症是可以自然緩解的生理現象,就不會再‘自己嚇自己’,放鬆情緒等待身體‘醒來’恢復肌肉張力。”

雖然睡眠癱瘓症並不是一種疾病,

但它可能是罕見病猝睡症(narcolepsy)

的症狀之一,

他們比一般人更容易發生睡眠癱瘓症。

猝睡症白天過度嗜睡

“猝睡症又稱發作性嗜睡症,是一種病因不明的慢性睡眠障礙,臨床上以不可抗拒的短期睡眠發作為特點。除了白天過度嗜睡,多數患者伴有猝倒(突然喪失肌肉控制力倒下)、睡眠幻覺和睡眠癱瘓等其他症狀,合稱為‘發作性睡病四聯症’。”

他補充,猝睡症患者在進行日常活動時,會毫無警覺地進入睡眠狀態,在入睡或醒來時可能失去對全身肌肉控制的現象,就會出現不能活動肢體和不能說話的“睡眠癱瘓”症狀。

“不過以上情況屬少數,若患有猝睡症,首先出現的症狀是白天過度嗜睡,大家不必過於擔憂。若懷疑自己有類似症狀時,可尋求專業協助進行診斷。”

Tags
【免責聲明】
光明網促請讀者及網民,共同維護言論自由精神,營造理性交流環境;任何人身攻擊、鼓吹種族與宗教仇恨、誹謗與造謠等留言,皆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本網站有權刪除任何違反此原則的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你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