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醫

真菌入侵沾污水 雨天穿涼鞋易染腳癬

(香港訊)在多雨季節,既不想弄濕雙腳,但又擔心染上皮膚病,怎麼辦?

上班遇上大雨,為免雙腳被捂住一整天,很多人都會穿通爽的涼鞋或拖鞋,但皮膚及性病科陳俊彥醫生和林嘉雯醫生都認為,涼鞋和拖鞋無法保護雙腳,反而增加腳部接觸真菌及細菌的風險。

Advertisement

糖尿病人高危一族

陳俊彥解釋,塑膠製的拖鞋和涼鞋不吸汗,汗水容易積聚於雙腳,有利真菌滋生;加上雙腳沒有完全包裹,容易被街上污水濺到。

“戶外環境充滿細菌,如金黃葡萄球菌及抗藥性金黃葡萄球菌,若不慎接觸皮膚,有可能導致蜂窩性組織炎,嚴重可致細菌入血。”

林嘉雯指出,曾有病人穿涼鞋到巴剎買菜,腳上傷口被街上污水濺到,感染抗藥性金黃葡萄球菌,誘發蜂窩性組織炎,皮膚長出膿瘡,需要留院治療。

ADVERTISEMENT

“腳上有傷口、皮膚乾燥出現裂紋,以及免疫力低者如糖尿病人、服用免疫系統抑制劑的病人等,都是高危一族,真菌容易乘虛而入。”

但別以為腳部有明顯傷口的人才要留神,我們身上或有看不到的傷口,不能掉以輕心。

“皮膚作為身體最大的器官,有時一些很細微的傷口,或皮膚乾燥缺裂,病菌都有機可乘。”

雨靴配棉質襪吸汗

碰到下雨天,最好還是換上一雙防水雨靴。究竟選高筒雨靴還是低筒雨靴呢?大家也許會跟隨潮流或視乎衣服配搭作考慮,但林嘉雯說,雨量多時,應選擇保護力較高的高筒雨靴,否則雨水進入鞋內,因塑膠物料不透氣,雨水連同汗水悶在鞋內,反而成為真菌溫床。

“另外,應配以一雙棉質襪,吸汗之餘,亦有助隔開皮膚與塑膠接觸,避免引起敏感。切忌穿上一整天的雨靴,回到公司後應換上乾爽的鞋,並待雨靴徹底乾透才再次穿上。”

尤其天氣不穩定,前一刻風和日麗,下一刻暴雨突如其來,上班族平時可在公司放置後備鞋襪,以備不時之需。“萬一雙腳濕透,回到公司後應馬上除下,換上乾爽的後備鞋襪;收工前若鞋仍未乾,可用紙巾或毛巾盡量印乾雙鞋,總比穿上濕掉的鞋好。”

炎熱的天氣,對於多腳汗的人而言,穿上密頭鞋,悶出腳汗,會否令真菌大量滋生? “其實不用擔心,密頭鞋具保護力之餘,所用的物料不一定侷促。平日沒有下雨時,可穿布鞋,並搭上棉質襪吸汗。”

林嘉雯表示,如果真的出很多汗,應每天更換多於一雙襪,又或公司環境不太骯髒的話,可換上拖鞋,以免悶着雙腳。回到家後,要將鞋晾乾,如翌日仍未乾透,應換上另一雙鞋子。

腳趾長水皰痕癢腫 常見脫皮盡早求醫

不過,陳俊彥指出,這不是最常見的腳癬症狀,如果單憑以上病徵判斷患上腳癬,可能與其他有相近病徵的疾病混淆;萬一用錯方法治理,病情會惡化!

有特別不適才求醫

“癬由真菌感染引起,喜歡在潮濕溫暖的地方滋生,當中以腳癬最為常見。”

他說,很多患者以為,患有腳癬腳趾間會長水皰、痕癢、紅腫等。

“但其實整只腳很厚皮、乾燥,不太痕癢,腳掌很多皮屑脫出,甚至出現灰甲;或者連手都有不斷脫皮的情況,這些病徵反而較為常見。”

為何會有這樣的誤解?陳俊彥解釋,皮膚乾裂脫落大部分人未有察覺是癬,加上沒有特別不適,不會求醫;反而長水皰、痕癢等病徵明顯,患者察覺不妥才會看醫生。

他表示,不止腳癬會出現腳部脫皮,經常運動或走路令腳部摩擦增加都有可能脫皮,普遍在前腳或腳踭等壓力點出現;惟腳癬的脫皮多在非受壓的地方,而且有特定形式——呈圓圈狀,外圍脫皮但中間沒有。

“除了觀察脫皮,還可留意腳甲有沒有增厚、變黃變灰、趾甲與甲床分離,這些可能是真菌感染腳甲而出現的灰甲;結合腳掌脫皮及趾甲的不正常表現,就很可能是真菌感染。”

症狀相似常被混淆

他提醒,真菌傳染力高,如果菌量多,患者全身多汗較濕或免疫力低,可蔓延至身體其他地方,不止感染腳掌或感染腳甲形成灰甲,當感到腳掌痕癢而用手接觸真菌,真菌可傳染至手,形成手癬;而手部受感染後接觸到身體其他部位,可形成體癬(俗稱金錢癬),如留意到相關病徵應盡早求醫。

“長水皰、紅腫、滲水、脫皮等徵狀,不是腳癬才有,汗皰疹也有相似症狀,兩者常被混淆。”

陳俊彥表示,汗皰疹學名是急性皮膚炎或急性濕疹,發病成因眾多,可由異位性皮膚炎、接觸性皮膚炎誘發,至於腳癬本身都可以是原因之一。

“雖然兩者病徵相似,但並不難區分,

醫生同樣可根據患者生活習慣、

脫皮情況、灰甲等徵狀斷症。

一般汗皰疹會用類固醇治療,

惟若將腳癬誤當汗皰疹用上同一方法,

可能愈塗愈差,

因此,不建議病人自行買藥。”

刺穿水皰易染細菌

另外,腳上長出水皰,有病人會將它刺穿,以為能加速復元。但他指出,刺水皰的工具或手指未經消毒,和水皰破損,都容易感染細菌。

曾有病人因而整隻腳腫起,演變成蜂窩性組織炎,最後需入院治理。 “其實,有水皰就應向皮膚科醫生求醫,簡單藥膏或者口服藥就能處理好。”

他亦不建議病人亂用偏方,將雙腳浸醋、浸海鹽,可能觸發刺激性皮膚炎,而未能殺滅真菌;本身腳癬已有傷口,再這樣浸泡或出現細菌感染。

另一個常與腳癬混淆的疾病是俗稱“牛皮癬”的銀屑病,雖名為“癬”,卻與真菌感染無關,而是一種免疫系統疾病。

他說,銀屑病人的手腳與皮膚癬患者相近,同樣會脫皮,而且指甲變厚變灰,但皮膚癬的皮屑較幼細,而銀屑病則較粗糙,而且受影響的位置多為手肘、膝蓋、頭皮、髮線等地方。

皮膚及性病科林嘉雯醫生

皮膚及性病科陳俊彥醫生

保持良好衛生習慣 勿赤腳共穿拖鞋

預防腳癬,保持良好的足部衛生很重要。

尤其不應與家人共穿拖鞋;出入泳池、更衣室等潮濕的公用地方應避免赤腳。

坊間有售針對真菌的噴霧劑或藥水,在鞋內使用或有幫助,但不能取代良好的生活習慣。另外,問及五趾襪有助于吸去腳趾間汗水?

陳俊彥認為,這些好壞參半,它雖有助保持乾爽,但若疏於替換清洗,反而助長真菌在趾縫間生長,故穿五趾襪要不時換襪。

病人間常有迷思:明明已用完醫生處方的藥膏,但隔幾個月腳癬又再復發,為何一直不斷尾?

抵抗力差反復感染

陳俊彥認為,如果患者生活習慣沒有改變,常在更衣室、泳池、健身室等公用地方赤腳,或足部衛生情況差劣,真菌可再次來襲。

第二,部分人如糖尿病患者、免疫力系統受損的病人抵抗力較低,都容易反復感染。

第三,腳癬一再復發,或是未處理好身上的真菌,尤其是灰甲容易受忽略,如果真菌藏於腳甲內,接觸到腳掌皮膚,可能會再次復發。

他提醒,如有灰甲必須與腳癬同時治理。

常見脫皮
別以為腳趾痕癢、長水皰和紅腫就是腳癬典型病徵,醫生指其實脫皮更常見,只是不痛不癢易遭忽略。

Tags
【免責聲明】
光明網促請讀者及網民,共同維護言論自由精神,營造理性交流環境;任何人身攻擊、鼓吹種族與宗教仇恨、誹謗與造謠等留言,皆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本網站有權刪除任何違反此原則的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你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