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醫

看醫生正確用藥 治異位性皮膚炎需耐心

異位性皮膚炎無法根治,在漫長的治療過程中,往往醫生須一步一步地引導患者或病童父母,建立起醫患的信心和耐心。

慶幸的是,大多數異位性皮膚炎病童的病情,隨着年齡增長都會有所改善。

Advertisement

(吉隆坡訊)每個人包括孩童都有皮膚發癢(itchiness)的經歷,如果發癢的狀況劇烈、持久反复或影響生活作息,那就必須就診了。

兒童皮膚專科顧問連曉思醫生(Heah Sheau Szu)指出,我們常說“不痛不癢”的話,可以不予理會,所以,臨床上大部分病童都是因為持續反复的皮膚發癢才會掛診。

她說,兒童皮膚發癢的原因很多,而最常見的原因有幾種,包括蕁麻疹(urticaria,俗稱風膜)、異位性皮膚炎(atopic dermatitis/atopic eczema)、接觸性皮膚炎(contact dermatitis)、蚊蟲叮咬反應(insect bite reaction)。

“蕁麻疹可以好發於孩童全身,通常呈現不規則的紅斑塊、大小不一、迅速變化,奇癢無比。在孩童中最常見的起因是過濾性病毒感染後的免疫過敏反應,往往在輕微的傷風、咳嗽、感冒後一兩星期就突然起疹。”

ADVERTISEMENT

生活環境暗藏過敏原

“這類蕁麻診屬於自限性疾病,過後會自行消退,快則一兩天,慢則一兩個月,問題在於起疹時全身奇癢無比,孩子會不停地抓癢,這對年幼的孩子來說是蠻痛苦的。”

她解釋,由於病童抓癢不止,使患處的皮膚又紅又腫,甚至破裂,因此在這種情況下,醫生就會處方一些抗組織胺(antihistamine)來緩解孩子症狀。

“除了病毒性感染,食物、藥物或環境中過敏原也可以引起蕁麻疹。通常這些起因不易被發現,醫生總須要像偵探般對病史抽絲剝繭,從頭問到尾,比如什麼時候開始起疹、吃過哪些食物或藥物或保健品,是否添新家具、寵物、新愛好或活動等。”

“有時候,父母都沒有察覺這些看似平常的東西竟然暗藏過敏原而誘發蕁麻疹。雖然食物、藥物或環境中過敏原導致的蕁麻疹不常發生在兒童身上,但是,如果真的發生在孩子身上,就會很難偵查到病源。”

連曉思提到,異位性皮膚炎又稱異位性濕疹(atopic eczema),是繼蕁麻疹後,最常見發生在兒童身上的皮膚發癢疾病。通常病童被確診的時候,她會告訴其父母說,異位性皮膚炎目前是無法被根治的,但是可以通過治療緩解病情,以減低復發率和嚴重度為治療目標。

“最常見的症狀為嬰兒兩頰乾燥、粗糙、發紅,其他好發部位包括手肘、頸部和膝蓋後。

兒童異位性皮膚炎的病發率是10%至20%,在馬來西亞則是14%,不過,這已經是10年前的數據,相信現在的病發率更高。”

“這是一種國家或城市發展越先進,病發率就越高的疾病,例如英國、澳洲的病發率通常超過20%。異位性皮膚炎之所以難以被治愈,主要因為形成因素複雜,包括基因、環境與免疫系統交互影響所致。”

過敏性基因遺傳性強

她表示,在異位性皮膚炎形成因素之中,基因遺傳就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異位性皮膚炎、過敏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哮喘和過敏性結膜炎(allergic conjunctivitis)被視為四大過敏性體質,而且過敏性基因的遺傳性很強,如果父母患有這些疾病,孩子有很大的風險會得到遺傳。

“父母其中一人患病或攜帶異位性基因的話,孩子得到遺傳的機率高達20%至40%,如果父母同時攜帶異位性基因,孩子患病的機率將超過50%,而且,遺傳的未必是單一疾病,有可能是兩種以上,甚至患上‘一個配套’共4種過敏性疾病。”

她強調,除了基因,大環境如全球暖化與污染、微環境如室內塵蟎都可以使異位性皮膚炎惡化。越城市化的地方,封閉式的環境就越多,這些封閉式的環境多數設有冷氣、地毯等,也是塵蟎容易繁殖的環境,所以,居住在內的孩子易患上異位性皮膚炎、過敏性鼻炎、哮喘等過敏的問題。

少接觸傳染源

孩子易患過敏病

連曉思提醒,孩子的免疫系統是好還是弱,多少都是遺傳自父母,而科學家近二、三十年來專注於免疫系統的研究,很多藥物都是靶向免疫系統,通過抑制免疫系統的過度反應,降低過敏的發生。

“以前,過敏的問題並不常見,現在卻是日漸普遍的疾病,為什麼人體免疫系統會改變?科學家發現,這與人類生活越來越先進化相關,包括用在身上的產品、吃下的食物等潛移默化在改變人體基因和免疫系統。”

“人體免疫系統的發展從遠古以來都是用於對付當時社會所存在的微生物入侵。以前在甘榜生活的孩子,從小就習慣於戶外與泥土和微生物接觸,感染寄生蟲也很平常,而免疫系統從一開始就被’鍛煉’於對抗寄生蟲與微生物,這些孩子很少會有過敏性體質的問題。”

她說,我們的環境非常乾淨和衛生,所以才有衛生假說(hygiene hypothesis)的出現,意即孩子因為缺少接觸傳染源、共生微生物和寄生蟲,從而抑制了免疫系統的正常發展,進而增加了罹患過敏性疾病的可能性。

“這是因為免疫系統長久失去對付微生物入侵的‘目標’,並處在非常‘沒有經驗’的狀態,一旦發現身體異常或出現入侵微生物的話,就會過度反應和爆發,對付那些本來就不需要被對付的微生物或過敏原。”

治療第一步潤膚保濕

選擇有認證產品

治療異位性皮膚炎的第一步是潤膚與保濕,但是,市面上嬰兒護膚產品種類繁多,而且很多父母帶孩子來掛診時已經使用過很多產品仍不見效,身為醫生就有必要協助父母找出適當的產品。

父母擔心類固醇副作用

“我們必須告訴父母,哪些產品有臨床實驗,即試驗在人體或異位性皮膚炎病人身上,而且有效及良好的科研背景,讓孩子可以安全使用,這也包括適當的沐浴露和洗澡方式。父母最需要正確的資訊來選擇孩子可用的產品,除了分析產品的成分,我們也會建議父母到醫學網站查詢產品的資料。”

連曉思提醒,除了潤膚,我們也會使用外敷類固醇藥物治療兒童異位性皮膚炎。這是一種正統和有效的治療,不過,很多父母都有“類固醇恐懼症”,擔心孩子接受類固醇治療後,皮膚會變薄、形成依賴、對身體有害等的副作用。其實,正確使用和適度劑量的外敷類固醇藥物是安全有效的。

“當然,如果父母堅持不用類固醇的話,還有非類固醇藥物抗發炎藥如鈣調神經抑製劑(calcineurin inhibitor,又稱鈣調磷酸酶抑製劑)。當然,此藥有一定的限制,即只供兩歲以上的兒童使用,而且小部分病童使用後可能皮膚更紅更癢,對於嚴重型異位性皮膚炎則沒有太大的療效。如果潤膚和類固醇治療皆無效,醫生就會處方口服藥物。”

請問醫生

突然停藥回彈更大

Q1.類固醇藥物雖然可用於治療兒童異位性皮膚炎,但是副作用高,應該少用為妙?

A1.其實,類固醇藥物已有許多科研證明,如果使用正確,副作用是很低的,很多時候是自行用藥或濫用,才會使病情惡化或衍生出其他問題。

有些人沒有依據醫生指示用藥,使用類固醇兩天后看到效果就停藥,導致疾病反反复复,甚至回彈更大,一發不可收拾。

接受類固醇治療的病人要有耐心和信心,醫生使用足夠但不至於傷害病童的劑量,如果開始見到療效也不要停藥,而是逐漸減少劑量,讓身體的免疫系統慢慢調適。

Q2.口服止癢藥物能有效控制兒童的異位性皮膚炎?

A2.口服止癢藥只是短期控制異位性皮膚炎的其中一個輔助治療法,並不適合長期服用,患童還是需要潤膚、外敷和其他的治療來控制病情。A2.

Q3.異位性皮膚炎需要做過敏測試嗎?

A3.根據馬來西亞衛生部推出的臨床實踐指南(CPGs),異位性皮膚炎的診斷無需根據測試而是臨床的鑑別診斷即可。

除非是接觸性過敏或部分食物過敏的病人才需要進行過敏測試。

Tags
【免責聲明】
光明網促請讀者及網民,共同維護言論自由精神,營造理性交流環境;任何人身攻擊、鼓吹種族與宗教仇恨、誹謗與造謠等留言,皆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本網站有權刪除任何違反此原則的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你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