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醫

發炎殃及口腔大牙 智齒阻生不拔禍害大

(吉隆坡訊)阻生齒(impacted tooth)是指牙在頜骨內不能萌出到正常咬合位置,而智慧牙或智齒是其中常見的阻生齒,亦稱阻生智齒(impacted wisdom tooth),好發於18至30歲年齡層。

齒頜矯正專科顧問盛曉舜醫生(Dr Sia Sheau Soon)

Advertisement

齒頜矯正專科顧問盛曉舜醫生(Dr Sia Sheau Soon)指出,智慧牙其實是人類第三顆臼齒(大牙)或磨牙(molar),其功能與其他臼齒一樣,可幫助咀嚼食物。根據蒙古人、白人、原住民和黑人的牙頜骨分類,澳洲原住民的牙頜骨較大和長,智齒容易萌出,所以,澳洲原住民罕見有智齒阻生的煩惱。

“可是,亞洲人的智齒卻因為趨向於蒙古人種的牙頜骨,常見有智齒難以萌出和阻生的問題。通常,智慧牙位於上下齒列最後的一顆,全部萌出的話理應有4顆智齒,但實際上不是每個人都有智齒或萌出的智齒數目不一,有的人甚至天生沒有智齒。”

他說,智齒能夠完全萌出、形態位置正常、與旁邊牙齒的鄰接關係正常,加上咬合正常的智齒是不需要拔除的。但是,如果智齒無法萌出或萌出後引起紅腫、疼痛的話,病人就有必要掛診牙科解決智齒的問題了。

“很多時候,智齒的阻生就是因為盡頭沒有空間加上第二顆大牙的阻攔,所以才會打橫生長或長歪,長久下去牙齒深處易藏食物,容易造成蛀牙。”

ADVERTISEMENT

其他牙齒可根管治療

“一旦第二顆大牙發生蛀牙,並侵蝕了牙齒的保護性琺瑯質和牙本質,細菌就會入侵神經和牙髓,造成膿腫和牙髓炎,屆時病人會感到疼痛無比,難以入眠。”

他提醒,如果發生在其他牙齒的話,牙醫會嘗試通過根管治療(俗稱抽牙根)來拯救,不過,發生在智齒上的話,通常會選擇放棄,以拔除智齒來改善問題和緩解疼痛。

“還有一種常見的情況是,智齒與盡頭的牙齦形成一個狹窄較深的盲袋,容易嵌塞並積存食物碎屑和細菌,刷牙時也難以潔淨,加之冠部牙齦易因咀嚼食物發生磨擦而損傷,提高潰瘍和感染的風險。”

為什麼智齒被視為“沒有用的牙”?

他解釋,這可能因為智齒是人類進化過程中逐漸消退的牙齒,也可能是因為人類吃大多精化食物,很少咀嚼纖維或固體類食物,影響牙頜骨發展,以致智齒功能萎縮退化。

“通常,第一次出現智齒阻生症狀前來掛診的病人,我們會替他們洗牙,並處方一些止痛消炎藥物,以改善症狀。不過,智齒和第二顆大牙本來就是不容易清潔和容易引起細菌感染,因此許多病人都有智齒阻生的反复症狀,我們會建議這些病人拔掉智齒。”

他表示,有時候,病人以為是智齒疼痛的問題,想要掛診牙科拔掉智齒,但經過X光檢驗後發現,原來是第二顆大牙被蛀,並且侵犯牙髓導致疼痛,所以,有些病人要拔的不是智齒而是第二顆大牙。如果還可以補救的話,病人可進行根管治療免除拔牙。

臉型扁平 牙頜較短 華裔智齒阻生比他族多

阻生智齒主要以4種角度分類,盛曉舜說,近中阻生(mesioangular impaction)、水平阻生(horizontal impaction)、垂直阻生(vertical impaction)及遠中阻生(distoangular impaction),有些智齒的萌出也有高、中和低位之分。

“並非所有人的智齒都是阻生齒,除了澳洲原住民,本地也有一些馬來人或印度人的智齒是非阻生智齒,齒列偏向V型或較長型,所以智齒有足夠的位置可以正常長出來,很少有智齒阻生的問題。反觀華裔多數因為臉型扁平、牙頜或齒列較短,所以智齒的空間不多,無法順利萌出而有阻生的問題。”

除了智齒,也有一些牙齒例如“虎牙“或犬齒、前臼齒(premolar)埋伏在牙肉裡(亦稱埋伏齒),這些阻生齒也建議手術拔除,或通過牙齒矯正治療牽引出來和正位,否則會有蛀牙、齒列或咬合異常的風險。

“由於阻生智齒不如普通牙齒般直立長出,所以,我們不能用一般拔牙的方式拔出,加上智齒的位置靠近神經線,拔除阻生智齒需計算其風險,而不同角度的阻生智齒有不同的風險和拔除方式。”

“醫生替患者進行全身或局部麻醉,然後切開牙肉,根據智齒的分類和難度把牙齒拔除,例如遠中或近中阻生智齒大多數需先被切半取出,有的水平阻生智齒則需要切分成幾個部位,一小塊一小塊取出。智齒被拔除後可縫合牙肉。”

拔上牙處理不當 留缺口致鼻漏水

大多數上牙智齒阻生治療雖比下牙智齒阻生治療容易得多,盛曉舜表示,但也有一定的風險,這是因為上牙牙根靠近鼻竇和鼻腔,拔除上牙後留下的牙槽窩如有缺口可能會導致因為喝水而發生水從鼻竇處漏出的問題。

“鼻子漏水可以導致鼻腔發炎,如果嚴重的話可能還需要進行小手術把牙槽窩填補以避免鼻子漏水和炎症的發生。所以說,智齒拔除並非‘5分鐘治療’般簡單,需要謹慎處理。”

他說,除手術後需要注意的是避免強力刷牙或漱口,這是為了讓傷口盡快止血和血液迅速凝結。敷冰塊或喝冷飲則可改善患處腫痛和血液迅速凝結。

“有些病人手術後還感到害怕,因此,我們鼓勵病人喝冷飲或甜食,以達到補充卡路里或‘鎮靜’的作用,而病人飽腹後就可以服食消炎和止痛藥。”

他補充,手術當天不鼓勵進行“行血”運動,例如搬重物、慢跑、瑜伽等,也要暫停抗凝血藥物,待傷口止血後或癒合才恢復日常活動。

靠近神經線 治療下牙智齒風險高

下牙智齒阻生治療比上牙智齒阻生治療風險高。

盛曉舜指出,主要因為下牙智齒的牙腳靠近神經線,目前有3D X光掃描可以更清楚看見牙腳和神經線的距離,降低治療風險,但3D X光掃描約600至1000令吉,比2D X光的費用更高。

“位於下巴的下牙槽神經(Inferior Alveolar Nerve,IAN)及舌神經(Lingual Nerve,LN)功能是給下牙齒周邊提供知覺和部分舌頭提供知覺和味覺,IAN或LN受損則會影響這些感覺。”

他說,不過,下牙智齒阻生治療導致的IAN或損傷風險偏低,約少於1%。

“IAN或LN受損的結果胥視其受損程度,受損程度較輕的話,可能治療後一兩週內對冷熱或味道失去知覺,但會逐漸恢復,受損越嚴重則恢復的時間越久,有者甚至無法復原。”

他提到,下牙離遠中越遠的拔除風險越高,而近中牙齒的拔除風險較低,這是因為IAN或LN是從智齒後方的’轉彎處’往下前方延伸,一些牙腳尖或呈鉤型的智齒拔除風險更高。

“在一些特殊情況下,我們無法取走全部的智齒而被逼留下智齒牙腳,但牙腳日後可能成為細菌的溫床,一旦受到感染就會導致發炎和膿腫,如果神經線也被感染的話,可能會把細菌帶到身體其上部位,引起並發症。”

 

 

標籤
【免責聲明】
光明網促請讀者及網民,共同維護言論自由精神,營造理性交流環境;任何人身攻擊、鼓吹種族與宗教仇恨、誹謗與造謠等留言,皆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本網站有權刪除任何違反此原則的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你也可能感兴趣...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