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醫

【心臟炎專題】病毒感染引 心包炎心肌炎 接種疫苗降風險

(吉隆坡訊)心包是一個堅韌的雙層膜囊,包裹整顆心臟,如同皮膚是身體對外防禦的第一層屏障,心包也能夠保護心臟,不讓毒素或病毒造成損傷。

心臟炎(carditis)是指心臟發炎。心臟壁可分為3層,每一層的發炎都有不同的名稱。若我們解剖心臟(圖1),從外到內依次會看見的是心包(pericardium)、心肌(myocardium)和心內膜(endocardium),因此分別稱為心包炎、心肌炎和心內膜炎。

Advertisement

心臟內科顧問 林建賢醫生

心臟內科顧問林建賢醫生(Dr Lim Kien Chien)指出,心肌是心臟最主要及最厚的一層,負責控制心臟跳動,人們常說的心臟病發或心臟衰竭等,往往指的便是心肌問題;心內膜則是心臟最內層、覆蓋各腔室表面的一層組織,而心瓣其實就是心內膜延伸的皺襞(fold)。

“因此,心內膜發炎往往會提及心瓣發炎,心內膜炎其實專指心瓣的問題。”

心包細分之下有可分為外層的纖維性心包和內層的漿膜性心包。
漿膜性又分為壁層和臟層,之間的空隙便是心包腔。

ADVERTISEMENT

心包護心臟防病毒入侵

那何謂心包?心包是一個堅韌的雙層膜囊,包裹整顆心臟。就像是網購時為包裹加多一層氣泡墊防撞一樣,這層外膜也具有保護心臟的作用。

“首先,心臟位於胸腔,週遭還有肺、胸腺、淋巴組織和各種大小血管,因此心包可以將心臟與其他器官組織分隔開來。”

他說,心包的臟層和壁層之間的間隙為心包腔,一般會含有10至15毫升(ml)微量的心包液。如同汽車引擎需要黑油來進行潤滑一樣,心包液能夠減少心臟不停舒張和收縮時所產生的摩擦。

“就像我們受傷後會流血甚至流膿,心包發炎時心包腔內的積液會變多,可能是血液、膿液或是單純的水分,並且隨着發炎嚴重程度而增加。”

“這種狀況是不容忽視的,因為心包炎最危險的併發症就是心包膜積水(pericardial effusion),嚴重能導致心包填塞(cardiac tamponade)。”

骨痛熱症造成心律失常

他指出,若心包膜積水達100毫升還不算棘手,但是超過200毫升就會對心臟造成傷害,因為大量的液體會導致心臟受壓,在無法適當地放鬆的情況下,舒張期血液充盈量會減少,那麼收縮時的泵血量也會減少。

“隨着血壓下降,患者會出現各種症狀,隨時可能死亡。”

再者,如同皮膚是身體對外防禦的第一層屏障,心包也能夠保護心臟,不讓毒素或病毒造成損傷。這也是病毒或毒素侵襲時,‘首當其衝’的往往就是最外層的心包。

他也表示,病毒感染是造成心包炎最普遍的原因,包括引起兒童手足口症的克沙奇病毒(coxsackievirus)、腸道病毒(enterovirus)、細小病毒(parvovirus)等,平常導致我們傷風咳嗽的鼻病毒(rhinovirus)亦有可能引起心肌炎。

“至於結核性心包炎(tuberculous pericarditis)在大馬也稍微常見,這屬於細菌性感染所致,也就是俗稱的‘肺癆’。”

此外,一些像是蛇或蝎子的毒素、惡性腫瘤(癌症)、放射治療和某些化療藥物也可引起心包炎。

“外力造成的傷害(trauma),像是被球踢中胸口亦可導致心包和心肌發炎。”

其實,臨床上單純的心包發炎比較少見,心包炎和心肌炎經常會同時發生,好發群體為兒童或青壯年。

如同用手時需要肌肉去控制動作,心臟的收縮與放鬆也需要心肌來控制。當心肌受損,就會導致心力衰竭,意即心臟變得虛弱,無力泵血。

骨痛熱症在我國十分常見,但它不只是會導致發燒、血小板降低或出血而已,嚴重時也可引起心肌炎。“曾有患者因骨痛熱症入院,之後出現心跳過速現象,造成心律失常。他的心跳在休息狀態下高達每分鐘190次,需要採用除顫器來恢復心臟正常節律,這正是心肌炎的症狀之一。”

胸痛心跳加速馬上就醫

他表示,新冠病毒也不例外,危重患者常發生急性心肌損傷,原因就包括了心肌炎。大多數時候,他們也會出現多重器官衰竭,主要是富含ACE 2受體的是肺部、心臟與腎臟。

如先前所提,毒素、某些乳癌和淋巴癌化療藥物、外力傷害、可引起心肌炎。其他罕見的原因包括結節病(sarcoidotic)或鉅細胞的浸潤、急性風濕熱(可導致全心炎)、周產期心肌病變(peripartum cardiomyopathy)和甲狀腺功能亢進。

他指出,疫苗方面,天花疫苗是目前已確定唯一可能引起心肌炎副作用的疫苗。至於冠病的mRNA疫苗,的確有收到心肌炎和心包炎的報告,以年輕男性居多,通常發生在第二劑接種後的3至5天內。然而,對比已接種人數,此類現象仍屬於罕見情況,實際上有無關聯仍在調查中。

 

 

心瓣受損無法操作 細菌做窩引發心衰

心內膜是心臟最內層、覆蓋在心房和心室表面的一層組織,就像是家中所鋪的地磚那樣,非常光滑,可以分隔心臟本身與血液,而心瓣即是由心內膜的皺襞(fold)形成的。

何謂心瓣?林建賢解釋,先瞭解人體血液循環系統:心臟可分為左心和右心,左心最主要的功能是將含氧血泵至全身器官,之後這些血液需要被回收,流向右心再被泵至肺部吸收氧氣、排出二氧化碳,再回到左心。

2原因造成心內膜炎

他指出,心瓣作為“心門”,是為了確保血液能朝着固定方向流動。

一類是位於心房和心室之間,可避免心室的血液回流到心房,像是左側的二尖瓣和右側的三尖瓣;另另一類則位於心室和動脈之間,可避免血液迴流至心室,包括主動脈瓣和肺動脈瓣。

他表示,造成心內膜炎的原因大致可分為兩類。

“第一類為感染性心內膜炎,可以是由病毒、細菌和真菌感染所致,而最為普遍的則是細菌性心內膜炎。常見受影響的心瓣依序為二尖瓣、主動脈瓣、合併二尖瓣和主動脈瓣,以及三尖瓣。至於肺動脈瓣的感染較為罕見。”

這類感染性心內膜炎,即心臟細菌感染,是多種細菌感染之中最為嚴重的,因為細菌每一次心臟泵血,血液中的細菌也可以被傳送至各種重要器官,包括腦部、眼部和肺部等。不僅如此,其嚴重性更在於治療上十分複雜。

他用簡單方式比喻,這些細菌十分聰明,進入心臟後會在心瓣處“做窩”,做好了一間屋子便生孩子,生了孩子就需要做更多的屋子,接着又再生孫子,而他們往往都會聚集在一起,因此,我們會發現心瓣處會出現贅生物(vegetations,見圖2)。

“細菌在心瓣‘做窩’會怎麼樣呢?要知道它們可不是靜靜待在那裡無所作為的,就像是發展城鎮需要砍樹,它們會掠奪該處的資源,影響心瓣發炎、受損,無法正常操作。長期下來,當心瓣因為結疤打不開,就會造成心力衰竭,而這也是心內膜炎最嚴重的併發症。”

SLE影響心血管系統

第二類可引起心內膜炎的是因為自體免疫疾病,譬如系統性紅斑狼瘡(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和結締組織疾病。

SLE其實是一種微血管發炎疾病,常影響心血管系統,可造成血管內膜發炎現象,而血管內膜與心內膜是一樣的組織。不過,與SLE有關心內膜炎,或稱利-薩二氏心內膜炎(Libman–Sacks endocarditis)已較少見,因為目前大部分的SLE患者都能接受適當的治療,病情受控。

“另一種自體免疫疾病即急性風濕熱(acute rheumatic fever),在發達國家已少見,而大馬屬於發展中國家,此病不算罕見,每10萬人口少於20例。”

他說,急性風濕熱由A群鏈球菌(group A streptococcus)感染引起的併發症,好發於6至15歲孩童。A群鏈球菌常引起兒童喉嚨疼痛(咽喉發炎)或皮膚層細菌感染,人體會對其感染和抗原產生A群鏈球菌抗體。

“由於人體某些組織如心臟、關節、皮膚或神經系統的抗原和鏈球菌的抗原類似,因此會造成混淆,再引起身體不正常免疫反應,導致器官系統發炎,稱之為風濕熱。”

“不僅如此,當急性風濕熱造成永久心臟瓣膜受損,則稱為風濕性心臟病。瓣膜受損會導致心臟衰竭,其結構異常也會增加感染性心內膜炎的風險。”

看血流瞭解心瓣  ECHO診斷心內膜炎

在診斷心內膜炎上,彩色杜普勒的心臟超聲波(Color Doppler ECHO)可以很準確地看見血流狀況,有助於瞭解心瓣是否正常操作。

另外,就像孕婦可通過3D超聲波查看胎兒樣子,ECHO也能呈現心臟的立體影像,讓醫生查看心內膜炎或細菌感染的範圍(贅生物)有多大。

林建賢說,ECHO也可分為經胸壁(TTE)和經食道(TEE)兩種,前者屬於非侵入性檢查;後者則需要將導引器置入口中,順着食道往下探測,所產生的影像可不受胸壁干擾,讓醫生更清楚檢視心臟結構,在檢測心瓣有無細菌感染上的敏感度會更高。

罹患風險人人皆有

“通常我們會讓患者先進行TTE,若仍看不清楚或有無法解釋的情況再建議TEE。不過,有時候當贅生物太小,掃瞄結果可能也不明顯,然而當患者一直發燒、心瓣有問題卻又找不出源頭時,我們仍不能排除心內膜炎。”

他說,另外,我們也需要做血液檢查或血液培養(blood culture),意即將血液樣本拿去實驗室化驗,查看是否含有細菌。正常的血液裡是不可含有細菌的,若出現便意味着嚴重的細菌感染,可能是心內膜炎,也有可能是更嚴重的敗血症(sepsis)。

他指出,我們亦可通過驗血查看炎症標誌物,譬如C反應性蛋白(CRP)、紅細胞沉降率(ESR)等來輔助診斷,以獲悉患者身體是否有細菌感染的成分。

心內膜炎的風險人人皆有,但是有一些人群存在較高的風險。

“第一類是曾置換人工瓣膜的患者。人工瓣膜對身體而言是外來物,罹患感染性心內膜炎的風險較高。”

拔牙告訴醫生病史

對於患有複雜先天性心臟病者,譬如先天心臟有孔等,在成年之後感染心內膜炎的風險也比一般人高3倍。曾有感染性心內膜炎病史也屬於高風險群,因為治療上非常複雜,很多時候不能確保細菌百分之百清除乾淨,有時細菌只是在“睡覺”,以至於患者痊癒後的風險仍高。

另外,風濕性心臟病、靜脈吸毒者(細菌直接進入血液)、免疫功能低下(長者、糖尿病患、愛滋病患)亦是心內膜炎的高風險群。

他強調,正因心內膜炎治療之棘手,加強預防措施就非常重要。因此,這些高風險患者在接受口腔(拔牙、根管治療等)、外科或某些侵入性檢查(如照胃鏡)時,記得要先告知醫生本身的病史,接受預防性抗生素(antibiotic prophylaxis),減少心內膜炎發生的風險。

心包炎胸痛心肌炎可猝死

問1:心包炎和心肌炎有何常見症狀?

答1:心包炎最標準的症狀是胸口疼痛,在因胸痛到急診科求醫的患者中占了約5%至10%。

其典型的特徵包括痛楚發生在胸口中央或左側(心臟位置)、深呼吸或躺下時會特別痛,坐起身會稍微緩解。有些患者可能會覺得喘、心跳變快;有時也可能是無症狀的,患者只是曾感冒或咳嗽(通常是病毒感染所致)。

心肌炎可以是無症狀或可能像突發心臟病發作那樣,出現胸痛、喘、心跳加速、或昏厥(syncope),也可能有心衰的症狀、心律失常,甚至猝死。

心電圖為第一線診斷標準

問2:如何診斷?

答2:若患者因胸痛到急診就醫,心電圖(ECG)檢查是第一線診斷的標準,通常可顯示心包炎引起的異常變化。

不過,ECG較難用以分辨究竟是單純心包炎或合併心肌炎。其次,胸部X光檢查可以看見心臟是否有變大,意味着有無積液或心包填塞狀況。

 

心臟超聲波(Echocardiogram,ECHO)也可發現無心包膜積水。因此,當患者有典型的胸痛、心電圖變化和ECHO看見積水現象,通常便能夠確診為心包炎。有時,患者需要接受CT掃瞄和血液檢查,主要是找出病因和查看有無合併心肌炎。

驗血檢測心臟酵素(cardiac enzymes)可幫助診斷心肌炎。如同正常的引擎不應滲漏黑油,心肌也是一樣,正常情況下的肌紅蛋白(myoglobin)不應進入血液。

若出現心肌炎,ECHO可看見心臟功能障礙(stunned),就像是手骨折後需要固定避免移動,心肌受傷後也無法象以往那樣泵血,會儘量不要動太多以免疼痛,因此心臟跳動強度會變弱。當左室射血分數(LVEF)低於55%,意味着心臟無力;低於35%就是非常嚴重的心衰了。

此外,磁力共振造影(MRI)也是非常有效的影像工具,除了能看見心肌有無受損,也可發現導致發炎的特定原因。

最後,心臟組織活檢是最具針對性的,惟這屬於侵入性檢查,一般較為少用。對於有一定程度心包膜積水的患者,我們會建議他們做心包組織活檢的小手術,第一能將細胞取出化驗找出病因;其次可以進行積液的穿刺引流。

無針對性藥揪病因是關鍵

問3:治療方法?

答3:心肌炎和心包炎在臨床上都無針對性的藥物,主要是找出病因和對症治療。

單純的心包炎是以減少發炎和疼痛為主,通常會給予非類固醇消炎藥(NSAIDs)或秋水仙素(colchicine)。這些藥物“治標不治本”,主要是緩解症狀,因為大多數心包炎是自行痊癒的。

至於心肌炎患者可能要服用抗心衰藥物;若心跳過快需要抗心律失常藥物;心跳過慢則得暫時依靠起搏器來幫助穩定心跳。

另外,臥床休養對於心肌炎患者而言非常重要,至少4至6周不可做激烈運動,給心臟造成壓力。

大多數時候,心肌炎患者需要長期複診,這關係到他們的預後。雖然70%的心肌炎得以痊癒,但是有30%患者出現心衰,特別是當LVEF低於35%,心臟功能完全恢復的機率非常低。

他們一年內的死亡率接近20%,而4年內增至二分之一。

感染性心內膜炎症狀發燒

問4:感染性心內膜炎有何症狀?

答4:感染性心內膜炎的診斷是具挑戰性的,發燒往往是患者可能有的唯一症狀。醫生需要保持高度可疑心,通過高風險群組、曾進行高風險程序(拔牙、照胃鏡、照腸鏡、導管檢查等)和詳細的心臟臨床檢查來診斷。

有些患者會有心衰、贅生物脫落至心臟以外器官的症狀。

心瓣或心臟受損引發心衰

問5:心內膜炎可引起什麼嚴重後果?

答5:若抗生素沒能將細菌完全清除,可能會導致心瓣或心臟受損,造成心衰。若細菌在心瓣形成的贅生物脫落,有可能會隨着血液到達身體其他重要器官,導致其他部位細菌感染,或導致血管阻塞。

舉例而言,若贅生物到了腦部,形成感染性動脈瘤(mycotic aneurysm),像氣球那樣越脹越大最後爆破,就可能導致腦部出血(如出血性中風)。

心內膜炎的治療很複雜,且沒人能保證通過抗生素能百分之百將細菌清楚乾淨,患者未來仍有復發的機率。

心內膜炎需注射型抗生素

問6:心內膜炎需要何種治療?

答6:若懷疑是感染性心內膜炎,在抽取血液以進行細菌培養後,需要立即給予大量的抗生素,待結果出爐就改為對病源菌有效的藥物,若是黴菌就要改為抗真菌藥。

要注意的是,這類患者接受的並不是一般口服的抗生素,而是注射型、直接進入血液的。大多數需要住院持續治療至少6周,有者更長達3個月。

有時,當患者心臟結膿或細菌形成的贅生物太大,基本上超過1公分就無法單憑藥物解決。再加上心瓣受損,就需要開刀切除細菌的“窩”,並置換人工瓣膜。

此外,我們也要揪出感染的源頭進行治療,若非如此復發的機率非常高。

康復後,患者也要記得在進行任何牙科、外科或侵入性檢查時,告知醫生病史,以接受額外的抗生素來預防心內膜發炎。

文 \ 楊倩妮 整理◇梁盈秀

Tags
【免責聲明】
光明網促請讀者及網民,共同維護言論自由精神,營造理性交流環境;任何人身攻擊、鼓吹種族與宗教仇恨、誹謗與造謠等留言,皆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本網站有權刪除任何違反此原則的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你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