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副刊

疫情阻拋柑遊行 線上慶元宵

由峇峇娘惹流傳的元宵拋柑覓良緣,以及潮州人傳承在元宵敲潮州大鑼鼓和提燈遊行,都是檳州元宵節盛事,今年轉成線上與民同慶。

本地華人慶元宵的方式,融入了峇峇娘惹的文化,多年來一直傳承着元宵節單身女性拋柑,單身漢撈柑尋覓良緣的習俗。

Advertisement

月十五元宵節,俗稱“中國情人節”,古時單身男女會在此時外出賞花燈覓良緣。這項傳統節日隨着中國人南下流傳到我國後,融合了本地習俗,形成別具一格的新春文化,近數十年來,每逢元宵節亦可見單身女子聚集在海邊、河邊或水池旁拋柑,而單身漢則忙着撈柑,希望在這月圓之夜締結美好姻緣。

2020年1月,拿督陳穎椿(中間坐者)帶領檳州華人公會的會員在新年前進行祭祖儀式。右是黃秋麗,右三是林秀星。(摘自檳州華人公會臉書)

百年慶遇上大瘟疫

由峇峇娘惹組成的非政府組織檳州華人公會(State Chinese Penang Association)於1920年創立迄今100年,多年來不遺餘力傳承峇峇娘惹的傳統習俗,每逢過年也會團聚歡慶。

ADVERTISEMENT

檳州華人公會主席拿督陳穎椿表示,公會曾於二戰爆發期間暫停運作,更無法歡慶農曆新年。這場新冠疫情是該會自二戰之後,第二次無法舉辦新年慶典活動。

他說,峇峇娘惹一直在傳承華人的傳統習俗,以往每逢除夕、天公誕和元宵節,公會都會召集會員們一起慶新年,今年為了抗疫,公會轉而預先錄製視頻,新年時通過線上與會員們一起慶新年。

“2020年是本會創立100週年,意義深重。會員原本已經為100週年慶典籌備舉辦大型慶祝活動和國際座談會‘了解我們的過去;創造我們的未來’(Knowing Our Past;Charting Our Future),卻沒想到會碰上冠病大瘟疫,被迫將慶典和座談會一再延後至2021年。

“我們以為今年1月疫情得以控制,於是將相關活動定在1月16日,奈何因疫情惡化而實施行管令2.0,於是我們只好改在線上舉行。”

新年吃甜甜 討個好意頭

檳州華人公會副主席林秀星表示,新年吃“甜甜”(甜品或糖水)寓意新年好意頭,是華人傳統習俗。娘惹每逢元宵節一定會煮娘惹椰漿糖水,又稱平安粥(Pengat)給一家老少享用。

“Pengat是用椰漿煮而成,與另一種常見的甜品摩摩喳喳(Bubur Cha Cha)有點相似。Pengat的食材很豐富,有香蕉、白豆、番薯和芋頭,是峇峇娘惹每逢元宵節一定要吃的甜品。

“此外,本會婦女組每逢元宵節會召集娘惹們大展廚藝,一起製作娘惹糕點,例如糕加必(Kuih Kapit)、番婆餅(Kuih Bangkit)、雞蛋糕(Kuih Bahulu)和蜂窩餅(Kuih Loyang)等等。這些娘惹糕點融入了本地馬來糕點特色,如今成為本地華人慶祝新年時必備的新年糕餅。”

宣傳主任黃秋麗表示,娘惹們不只廚藝精湛,也心靈手巧擅長縫珠繡鞋,還有獨樹一幟的娘惹舞。因此,今年婦女組預先錄製娘惹舞和娘惹糕點、珠繡鞋的製作方法,在農曆新年期間通過官方臉書專頁播放。

一群娘惹曾於2020年檳城喜迎元宵慶典上呈獻娘惹舞蹈。(摘自檳州華人公會臉書)

娘惹元宵出門 拋柑覓良緣

林秀星說,峇峇娘惹融合福建人與馬來人的文化。因此峇峇娘惹族群也流傳一句福建俗語“拋柑嫁好尪,拋鼓娶好某”,意旨女性拋柑將嫁個好老公,男性拋鼓將娶個好老婆。藉這一句俗語,衍生出大馬獨有的元宵節拋柑的習俗,並在80年代中流行起來,爾後擴大至不分籍貫同歡共慶的一個活動。

據悉,40年代之前的娘惹平日是足不出戶,只有元宵節才有機會踏出家門,因此會趁元宵節時到海邊或河邊拋柑,希望邂逅如意郎君。

“若是娘惹的住家距離拋柑的海邊或河邊遙遠,那麼就會乘搭三輪車。以前的三輪車會在座椅前方以一塊布遮住乘客的樣貌。但元宵節時就會掀開布幕,以便娘惹的美貌可以被峇峇看見。

“單身的峇峇會趁元宵節尋覓心儀的娘惹。惟當時電話難得一見,通訊非常不便,娘惹不會把聯絡方式寫在柑皮上。因此,若峇峇有意娶某娘惹為妻,那麼就得在元宵節時,打聽並留意對方住在何處,以便元宵節之後到對方家中提親。”

本地華人慶元宵的方式,融入了峇峇娘惹的文化,多年來峇峇娘惹一族也一直傳承着元宵節拋柑覓良緣的習俗。如今每逢元宵節,可見單身女性將寫上聯繫方式的柑拋入海或湖中。

現今的單身漢並沒有拋鼓討老婆,而是乘船使用工具將柑撈起來,希望從中撈得好姻緣!

她打趣地說,雖然今年元宵節無法舉辦實體慶典,單身男女無法拋柑和撈柑,但是如今科技非常發達,單身男女也不必等元宵節才來覓良緣了!

非一般新衣 展現族群特色

林秀星也說,每逢正月初一峇峇娘惹都會穿新衣和新鞋拜年,但不是穿一般的新衣──娘惹要穿上新的娘惹服和珠繡鞋,峇峇則穿新的唐裝迎新年。

“每逢新年,當峇峇娘惹一家團圓時,最愛玩Cherki紙牌遊戲。這種紙牌遊戲老少咸宜,有助於促進一家人的情誼。”

她說,平日峇峇娘惹家庭也遵守許多華人傳統禁忌,例如在家掃地時,必須從外頭掃到裡面。新年時也一樣遵守禁忌,大年初一不能掃地,以免掃走好運氣。

每逢元宵節,武吉淡汶居民都會扶老攜幼一起參與潮州大鑼鼓和提燈遊行,第二排左四是周鍵諵。

擬申遺推廣 百年遊行慶典

往年,每逢元宵節早上至下午,周鍵諵會先帶領鼓隊沿戶到當地居民住家敲打潮州大鑼鼓,居民都會打開住家大門迎接。鼓隊入屋前會先向神明上香,然而才進入居民家中敲鑼打鼓!但是,若是喪家,3年內不可進入喪府內打鼓。

此外,隊伍也到當地的神廟打鼓。然後,晚間時隊伍會在街上遊行並呈獻舞台表演。遊行路程大約3公里,全程約1小時半。

目前,他在着手處理為這項逾百年歷史的遊行慶典申遺,希望此慶典可以代代相傳,每年都成為檳州的元宵節盛事。

他表示,武吉淡汶有逾40間神廟,因此除了元宵節,平時若有神廟舉行酬神儀式,他也會召集鼓隊到神廟敲打潮州大鑼鼓。

往年周鍵諵(第二排右四)帶領鼓隊到神廟敲打潮州大鑼鼓歡慶元宵節。今年因疫情影響,轉成線上直播神廟打鼓的過程。(摘自武吉淡汶元宵節臉書)

敲潮州大鑼鼓 喚醒三頭牛

坐落在檳州威南縣的武吉淡汶(Bukit Tambun)居住着許多潮州人。過去逾100年來,當地一直傳承着每逢元宵節,召集居民一起敲打潮州大鑼鼓和提燈遊行的習俗。今年,這項遊行改成通過線上直播的方式與民同慶。

武吉淡汶社委會主席周鍵諵表示,根據其祖先敘述,在中國廣東省潮汕地區,多年來流傳着元宵節敲打潮州大鑼鼓慶元宵的習俗。祖先南下在此落地生根後,將潮州音樂融入了本地色彩,但是依然保留着潮州大鑼鼓的音韻特色。

“這裡也流傳一個民間故事,話說武吉淡汶的一座山,其山形乍看之下猶如三頭牛在睡覺,不起身勞動工作。於是,居民就組成鼓隊沿戶敲打潮州大鑼鼓,以便把三頭在睡覺的牛叫醒,起身勞動迎接新的一年。”

由於武吉淡汶人口外移,在人手不足的情況下,這項傳統遊行慶典曾經一度停辦12年之久,直到2018年復辦。

召集小學生 擔起傳承使命

武吉淡汶的長輩都會將敲打潮州大鑼鼓的技能傳承給後輩,因此周鍵諵自幼已向長輩學習敲潮州大鑼鼓。

如今,他也肩負着傳承文化的使命,指導威南縣包括武吉淡汶和峇都交灣區的小學生敲打潮州大鑼鼓。

“每逢新年我都跟學校互相配合,正月初五或初六時,就會召集五年級和六年級的小學生一起練習潮州大鑼鼓,為元宵節的遊行慶典做好準備。

“由於學生或居民都是趁課餘或業餘時間前來打鼓,因此鼓隊的成員並不固定。一般上我會視情況彈性調動隊員。一個鼓隊至少需6名隊員。不過,若是在戶外打鼓就需12名隊員,如此鼓聲才夠響亮。”

今年不遊行直播與眾同樂

在疫情影響下,周鍵諵認為應以居民的健康為先。因此,今年元宵節不會舉辦遊行慶典。

今年他與鼓隊不會沿戶打鼓,但會在遵守SOP下到神廟打鼓,並通過“武吉淡汶元宵節”臉書專頁直播廟裡打鼓的過程與居民分享。

同時,他也會將去年和前年該遊行慶典的片段剪接成視頻,讓居民通過線上回味往年的熱鬧氣氛。

“武吉淡汶有許多年輕人在外地或是外國工作,今年因行管令都無法回鄉過年。因此,遊子們可以通過線上觀賞直播和視頻,遠距離與家鄉的家人和居民慶新年。”

Tags
【免責聲明】
光明網促請讀者及網民,共同維護言論自由精神,營造理性交流環境;任何人身攻擊、鼓吹種族與宗教仇恨、誹謗與造謠等留言,皆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本網站有權刪除任何違反此原則的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你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