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馬國內地方

男子轟隆市發展缺規劃 “是給人住還是給車?”

(八打靈再也7日訊)記憶中陽光明媚的林蔭大道,轉眼變成鋼筋水泥高架天橋,讓生育斯、長於斯的吉隆坡男子深感居住環境已面目全非,質問所謂的宜居城市規劃,究竟是“為了人民,還是為了車輛而建”?

自稱從小在克拉末成長的TikTok用戶米凱爾,日前上載題為“當城市規劃讓現實生活品質惡化”的視頻,展示吉隆坡遮拉迪路在2013年和2024年的變化,直言看了對比“很想哭”。

Advertisement

“小時候這條馬路有陽光穿透樹葉,光線很美麗,乘車穿過這條林蔭道讓人覺得舒服;但是它今天變成了這個樣子,我很難過。”

 

米凱爾指2013年的遮拉迪路是條林蔭大道,陽光穿透樹葉,光線美麗。(視頻截圖)

如今這條路上的所有綠樹都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座高聳的灰色高架天橋大道,完全遮擋了日光,往昔風景不複存在引人唏噓。

ADVERTISEMENT

他批評說:“負責這座城市設計和規劃的人,根本不懂對城市重要的事。譬如,一個城市並非由道路網絡組成,只要求四通八達。

“城市應該是宜居的地方,如果城市生活讓人感到痛苦,為什麼要住在城市里?城市到底為誰而建,是給車子還是給人居住?”

 

米凱爾認為住在“意大利面大道”旁的民眾猶如惡夢的一件事,就是要如何從這一側,去到另一側呢?(視頻截圖)

米凱爾還提及被暱稱為“意大利面大道”——擁有12個交界處的白沙羅─沙亞南高架大道(DASH),指許多人就住在靠近這段大道的哥打白沙羅地區。

他調侃道,“如果人們住在道路的這一側,要如何去到對面?”,以及該如何穿越龐大複雜的大道去到看似很近的目的地,“這好似一場惡夢”。

這段視頻似乎戳中許多吉隆坡人的心聲,自稱來自迪沙班登、蕉賴馬魯里、克拉末、旺沙馬朱,還有雪州白沙羅地區的網民,都留言對米凱爾的發言深有同感。

他們都認為兒時記憶中成長的隆市已不複存在,而國人依賴車輛代步,車流量增加造成交通堵塞,讓人懷念起從前綠樹夾道的城市風景。

 

 

標籤
你也可能感兴趣...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