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醫

男人年過40錢不能省 體檢拼下半生健康

(吉隆坡訊)如今社會賦予新新男性的責任除了孝順父母的兒子、出外賺錢養家的丈夫、疼愛孩子的父親之外,更衍生出暖男、男神或帥大叔等形容詞,可是卻鮮少有人會注意男性健康(men’s health)的重要性,尤其是處於哪個年齡層要做哪些體檢,往往等到健康亮起紅燈後才後悔不已。

泌尿外科顧問  李永業副教授(Dr George Lee Eng Geap)

Advertisement

因面子問題拒求醫

泌尿外科顧問李永業副教授(Dr George Lee Eng Geap)指出,大眾的焦點多數是集中在長者(elderly)、兒童(child)或者是女性健康(women’s health),可是卻鮮少有人提及男性健康,這其中最大的原因是男性在社會扮演的角色往往被形容為“強壯”、“雄赳赳”或“威武”等。

盡管如今與古希臘斯巴達(sparta)文化已相隔超過2000多年以上的歲月,但對於男性而言,實在無法接受自己“弱不禁風”或“體弱多病”,因為那是一種恥辱,但並非每一位男性從出生就一定強壯或健康,假如是先天基因不全,或因意外發生,男性亦可能是必須受保護的那位。

“此外,缺乏關注自身健康、生活作息不正常,以及為了滿足社會對男性的要求而過於逞強如進行一些危險行為等,都會使到男性的健康進一步受損,再加上男性因着不必要的面子問題而不願求醫,錯失了可以讓健康重返正軌的機會。”

ADVERTISEMENT

“女性在更年期前有雌激素(estrogen)作為‘保護神’,

但男性並沒有類似的激素來保護健康,

加上易受到煙酒等不良生活習慣影響,

因此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也比女性來得高,。”

因此,在如今高喊“男女平等”的時代,正視男性健康刻不容緩。

 

健康危機始於40後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對健康的定義:“不僅為疾病或虛弱之消除,而是體格、精神與社會完全處於健康狀態”,對男性健康亦如此。除了體格上的健康,也要關心他的精神與社會接觸等層面,而今次我們要更加了解的是,男性在哪個年齡層要接受哪些體檢。

有人說40歲也是男性的健康分水嶺,並且羅列出男性9大健康隱患,包括脫發禿頭、眼睛傷害、心臟不給力、肺有點黑、啤酒肚、性冷淡、胃病頻密、腰痠背痛及肥胖等。

他表示,除了上述曾提及的先天原因及意外發生,男性在40歲之前無須做太多不必要的體檢,一般簡單體檢如檢查三高(高血壓、高血糖及高血脂)以及自我檢查睪丸已足矣,所謂自我檢查睪丸就是在洗澡時用手觸碰本身的睪丸,檢查看是否有腫塊、硬塊或者疼痛,假如發現有異樣,並且維持了一段時間,必須盡早告知父母或監護人,然後求醫進行深入檢查。

“另外,若家族有心血管病史的男性,他的風險會比其他人來得高,因此在體檢時可多注意三高指數,須注意的是以前醫學認為勃起功能障礙(ED)的病因多與心理因素有關,但目前已修正為生理因素占多數,其中心血管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壓或高膽固醇等會造成男性面對陽痿的困擾。”

 

關注家族遺傳疾病

當男性邁入50歲大關後,除了一般體檢之外,也必須多注意一些與家族遺傳有關的疾病篩檢,特別是家族有直腸癌或叔父輩等有前列腺問題。

他建議,每年至少做一次體檢,項目除了驗血檢查三高之外,也要註意胰臟癌、睪丸癌、前列腺癌、大腸癌的風險因素,甚至也要註意是否有罹患幽門螺旋桿菌的可能性。

他透露,當“男人40”之後,心血管功能也會逐步下降,倘若加上有三高、吸煙、肥胖及缺少運動等,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會增加,所以在體檢方面也必須把心血管檢查納入其中。

另外邁入60大關的男性,一定要每年進行前列腺癌檢查,除了驗血檢查前列腺特異抗原(PSA)之外,也要加入肛門指檢,而有家族大腸癌病史的男性也要進行肛門檢查。

   坦然面對報告結果 基因檢測有必要才做

如今不同的醫療單位都有針對不同年齡層而提供不一樣的體檢配套,價格介於數百令吉不等,可了解後再決定。

那針對男性是否要進行基因檢測(genetic testing)呢?從醫生角度來看,倘若沒有作好心理準備,包括若報告出爐後獲知有多少機率會罹患哪一類癌癥,是否能坦然面對呢?

及早治療避免高昂醫費

李永業指出,比如說報告出爐後告知有52%會有前列腺癌,對於消極的人來說就會精神崩潰,覺得“完了,我有超過一半機會患癌”,可是若是心態積極的人“接下來我要保持每年做體檢,及早發現即可”。

“不僅是心態上的沖擊,更實際的可能在接下來會面對保險費用被調高的情況,或是影響了家人包括下一代的保費等,此外,我並不建議貿然去進行基因檢測,除非是在主治醫生已經清楚分析情況,並且也告知是有必要才考慮是否進行。”

從中糾正不良生活習慣

除了身體會通過一些癥狀傳達健康訊號,而定期進行體檢的另一好處是可以密切關注本身的健康狀況,一旦發現異樣可立刻采取必要措施,包括可讓醫生盡早做出決定哪一治療方案更適合患者。

另外,通過體檢也能了解身體目前狀況之余,也曉得該如何去糾正不良生活習慣,比如酗酒、抽煙或熬夜等所帶來的傷害,通過改善不良習慣讓健康重返正軌。

長者須攝取更多膳食蛋白

問:從醫生角度,到底長者應攝取更多抑或更少的蛋白質呢?

答:正確答案是長者須比年輕人攝取更多膳食蛋白來維持身體健康、促進疾病恢復及保持身體功能。攝取足夠蛋白質可減少不必要的并發症,同時可避免褥瘡(壓瘡)、加速手術傷口癒合、降低感染率、縮短住院時間、減少再入院及提高生活素質等。

以健康的長者為例,一天蛋白質的總攝取量是1.0g至1.2g乘以目前體重,若是有急性或慢性疾病則須提高至1.2g至1.5g,須視疾病的嚴重程度來決定,不過若是有嚴重腎病的長者則須根據個人所需來限制蛋白質攝取,以免對腎臟造成不必要負擔。

長者的蛋白質攝取可以來自肉、魚、堅果、豆類、雞蛋及牛奶等,此外亦可食用口服營養輔助品來增加蛋白質的攝入量。

文 \ 何建興    整理 \梁盈秀

Tags
你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