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與掌聲

很多時候,我們實在不能怨天尤人。有怎樣的人民,就選出怎樣的領袖,造就怎樣的社會。社會有病、制度使然,建立制度的就是領袖。說到底,領袖的素質很重要。

台灣著名評論人楊照有一篇文章,以美國經典政治小說《國王的人馬》(All The King’s Men)解構換了位子的領袖。他說,這些人掌權前是理想主義者。他們理想動人,感動群眾。可是一旦得權,很多人就分不清理想與群眾掌聲之間的區別。

Advertisement

首長林冠英308時就挾帶“希望”,感動群眾。人民渴望改變,一手推動改朝換代。他人氣也一時無兩,所到之處掌聲總是此起彼落。他也確實耗盡時間全檳跑透透,一天睡眠時間不過5小時。

可是,當你對群眾掌聲過份依賴,自己便在掌聲大響中只聽見群眾拍手叫好的話語,聽不見最初的理想呼喚。海底隧道計劃提出後,整個計劃都只是個模糊的概念。計劃至今一味宣傳將有更多銜接兩岸通道,但很多人民疑問過後更多車輛湧入、城市被汽車攻陷和環境破壞,政府如何化解,卻沒更全面解答。

更令人難明是在這樣一個重大決策上突然跑一個巫統部長納茲里來背書,兩人台上“惺惺相擁”。納茲里揚言為冠英搭橋、要一起瘋,交情深厚到好像昨天行動黨罵巫統,都是人民自己的幻想一樣。

敵我兩造本來就是競爭,水火不相容。私交好無不可,但應在政治以外。林冠英最初理想,是要給人民一個與巫統“不同”的理想制度。可是在以為有群眾掌聲就是理想的證明,群眾掌聲就代表純潔與正確後,竟然也想踏上由巫統搭建的橋上。

ADVERTISEMENT

可見,政治真是門可能的藝術。甚麼義憤填膺的理想,在嚐過權力春藥後都只變成虛偽政治表演。所以,給領袖太多掌聲,最終受傷的只是群眾自己。

 

 

【免責聲明】
光明網促請讀者及網民,共同維護言論自由精神,營造理性交流環境;任何人身攻擊、鼓吹種族與宗教仇恨、誹謗與造謠等留言,皆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本網站有權刪除任何違反此原則的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你也可能感兴趣...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