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群活泼的戏剧系学生遇上擅长以戏剧呈现内心世界,总是让演员静静缓缓地展现肢体张力的资深戏剧导演时,一场特别的演出将会产生怎样的火花? 《猫の事务所》这出舞台剧,确有让人期待的新看点! 资深剧场导演叶伟章继舞台剧《雨》的独特呈现风格获得回响之后,这次将改编来自日本知名作家宫泽贤二的同名作品《猫の事务所》。与以往不同的是,他将携手新纪元大学学院戏剧与影像系第20届学生呈现此作品。 我们相约在校园的排练室里,采访现场犹如一场圆桌会议,座上有此剧导演兼导师叶伟章与六位演员,包括许键达、叶玟颉、罗梓轩、陈柔宁、安紫惠和余宗峻,侧边有副导演郭碧容、制作人陈慧萱以及参与的学生旁听并打点一切。访谈时笑声不断,大家无拘束地谈着剧场资深导演如何与戏剧新鲜人相处,聊着这群学生透过此剧排练获得的最大体会,大家相互调侃,互相补充以完整对方的话语,活络的对话让排练室热起来。 快与慢的体悟 年轻的心为着所爱的事情而热血沸腾,多么鼓舞人心!然而,当我们了解到叶伟章导演的戏剧风格向来细腻而优美,并以缓慢形成一种力量时,目光焦点不禁再投往眼前活力无限的学生身上。当走进一个以慢为主的排演情景里时,现时代的年轻人慢得下来吗? 身为导师兼此剧导演的叶伟章深有体悟。 “以他们的年纪,我觉得要他们慢下来是蛮难的。因此我必须要强调,我没有把这部戏定义为肢体剧,我们就只是尝试一下、接触一下就好。我没有想过要揠苗助长,不会要大家还没有准备好时就做些高难度的东西。这次是一部很简单的戏,非常简单。但就是我们努力、尝试把简单做好。在这份踏实的基础上把简单做好,也是我想灌输的一个概念。” 此次创作中,叶伟章既是导演也是指导老师,尝试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不断摸索与他们相处的方式。他发现许多人在进行身体训练时都认为是在发力而已,总觉得需要用尽全力。 “虽然我常说训练时该要意识你的身体,了解你的身体,但是他们都好像没有听懂。”他略想一想:“但是看得出他们有在调整。” “他们的'字典'里仿佛只有'快'和'非常快',因此,我并没有期待他们立即完全理解,而是希望种下一颗种子,让他们意识到身体可以拥有不同的词汇。”他说:“当我们意识到身体美学的存在时,我们便开始理解,所谓的'快'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处理,而不仅仅是单一的表达方式。这让我开始思考,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或者说,属于东方身体的词汇。这也延伸成我后来表演系统的训练。”与快相对,慢是一种更为深刻的体验,是为了让自己有机会腾出空间来体验生活、反思生活。 不是童话故事 回到是次演出创作,走进宫泽贤治的作品世界里,不难发现他向来有着以童话包装现代社会议题的风格。 《猫の事务所》便是一个关于“霸凌”的故事。但在叶伟章看来,对于“霸凌”这一社会议题,他并不感兴趣以愤怒的情绪来描绘。他说:“可能很多人会描绘的方式都脱离不了愤怒、欺负与被欺负。可是我对于这个不太有兴趣。我比较想讲的是心理状态,在这个情况之下,会是什么心情。我比较想讲的是愤怒以外,我可以怎样去描绘这个心情,与其说'诉说',我更会用'描绘'这词,怎样去刻画心情。这个比较恒常是我说故事的方法。”他继续说道:“触动我的,可能是孤独这个主题。” 这次,他在剧本中删减了一只猫,加入了寂寞的男子和说书人两个角色。 “这些角色没有特别的意象或隐喻,重点在于将所有元素连接起来,呈现一种整体的意象。” 对于有机会再次带领学生一起进行戏剧创作的叶伟章而言,他坚信“教学相长”的说辞,因此也乐在其中,冀望在三个月的训练与排演中尽可能在教与学之中刻画更深刻的感受,直到完成那一场让学生们觉得不可思议的演出。 慢是一种全新的体验 “刚入学时接触了一个由伟章老师所带领的工作坊,开始接触时很排斥肢体剧,心里就不明白肢体表达的概念。今年年头避之唯恐不及,就没再出席那场工作坊,谁知道,就在这部剧里遇到他(叶伟章老师)!开始时,我其实蛮担心'慢'这件事。在老师开始调整我们的肢体时,我努力去跟上这个节奏,但显然还需要一些时间。毕竟,我习惯了自己向来的快节奏,要慢下来是蛮难的。对我而言,这是一种全新的、非常特别的体验。” 慢下来后找到感觉了 “演员的工具就是自己的肢体和声音,肢体训练确实是一个很好的训练。我想分享最近遇到的事情再结合老师的训练。老师的训练很常要我们慢下来,去感受情绪的涌动和细节的地方,这都会给自己带来感触。有一次有机会去到东马,发现东马与吉隆坡之间的生活节奏是不一样的,我从东马回来一下飞机就感受到自己在吉隆坡的生活快到没有办法思考,总是与时间赛跑。回到老师的戏和肢体训练时,我发现真的很难慢下来。因此当我真正可以慢下来去做训练的时候,我终于能感觉内在情绪在流动。所以说戏剧老师是真的可以看得出你的内在和特质。” 训练过程才认识身体 “在接触到这个原著时我首先透过自己的经历去看剧本,尝试用不同的角度去看霸凌与被霸凌者的心态,学习用更全面的角度去看事情。说到肢体概念,我对自己的身体是处于陌生的状态,是透过训练的过程才让我认识身体,每一次的训练都让我更有意识地感受,让身体有链接。无可否认,老师的分享让我们突破了许多认知上的框框,就像让我们知道事情应该是从根出发而不是从枝末出发,让自己更懂得为什么每做一件事情时,只有懂了才能奠定根基,否则就只能落在表面,有形没有神。” 用心感受身体的律动 “我本来就觉得肢体很有趣,肢体表达很美。第一次接触《雨》时,才发现老师的肢体表现形式与我原本的想像大不相同。我原以为肢体表现是外在的,但老师的是很内在,并且用肢体表达情绪,让人感受到动作和线条的优美。在欣赏之际,我突然意识到自己也即将要参与这项工作,心里顿时有些忐忑。因为我知道自己的性格偏急躁,总是难以慢下来。在整个意识肢体的过程中,我意识到自己难以放慢节奏,害怕停下来,害怕做错事。虽然我理解了,但却做不到,这种状态让我感到很煎熬。尽管如此,我仍是很喜欢这个过程,因为它让我能更意识到心理和身体的状态,感受到身体的律动,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我的急躁。” 不断探索各种可能性 “我觉得自己在想法和性格上与伟章老师有点像,在通过第一个月的训练后,老师会跟我们坐下一起讨论,谈感受,聆听老师的理念,这往往会激发自己的潜力,感觉上有许多观念好像是可以打破重来。我从小学到中学,一直在读书,毕业了也就停下了。然而,到了大学,我的学习状态仿佛进入了一个持续进行的过程,不再是简单的停顿。大学给了我许多更新知识的机会,让我意识到,在生活中与世界的联系中,我可以不断地探索,碰撞出更多可能性。” 做自己找到最纯真感觉 “当我第一次听说'事务长'这个角色时,内心默默觉得我一定不会是那个扮演者。我们一直以来学习戏剧时,总是觉得谁和某个角色相似,就让谁来演那个角色。然而,来到老师这里,我发现事情并不如此,这让我觉得非常有趣。接到这个角色后,我试图不去模仿角色的方向,而是尝试从我自己的角度去理解。为什么呢?这就追溯回开始跟老师学习的过程。那时我不断问自己:“这老师到底想要什么?我这样做对吗? ”到后来,我不再纠结这些问题,决定做自己,这才发现那最纯真的感觉,原来许多事情是要从自己出发,而不是为了谁或者什么去做。这种体验让我有了深刻的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