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副刊

災區戰區施援11年 葉維昌返港 覓家國出路

若在谷歌輸入葉維昌三字,必然會出現“人道救援工作者”這類關鍵字。他曾在紅十字國際委員會(ICRC)任職,走入戰區內展開人道救援工作。關於他在戰區的故事實在是太多太多了,幾乎讓人忘記他是一名香港人。從香港衝出國際很難,可要重新回港發展更難。近些年來,香港正值多事之秋。他說,是時候回家了。去年,他決定辭職回港,將工作重心轉往香港青少年組織,希望藉此與香港青少年一起尋找香港的未來出路。

Advertisement

對於自己當年決定到戰區從事救援工作的因緣際會,葉維昌說,故事比一匹布還長。

“簡單來說,我當初離開香港,目的不過是想為這世界做一些事情,且想要與國際社會接軌,最好的方法便是加入國際性組織,紅十字國際委員會(ICRC)便是我的最佳選擇之一。”

ADVERTISEMENT

相較於父母的年代,他認為,現代人更加幸福。最明顯的便是廉價機票使旅遊變得容易,幾乎人人都能“飛”。

“但究竟有多少遊客是真正走入當地,瞭解當地人的生活,或成為他們的一分子?”對他來說,單純以遊客身份走訪外國,並無法滿足他想瞭解世界和體會各地人文風俗的渴望。

此外,正經歷戰爭的國家並不表示它所有地區都在打仗,裡頭也必然存在一些安全地帶,以及一些危險區域。其中,有些戰亂地區更禁止遊客進入,他當年最想去的地方,便是遊客無法到訪的地方。

他想要與戰區人民站在同一陣線,認識並瞭解他們所面對的生活困境。這個想法驅使他報考與加入紅十字國際委員會(ICRC)。這是因為只有人道組織才能令他安全前往這些被視為危險的地區。

“在我父母嘅年代,可能資訊仲未咁發達。佢哋睇到國際新聞只會講‘哦,嗰啲地方好亂’,但我唔想我以後對住年輕人或者屋企嘅小朋友時,都是講同一句嘢。咁父母俾我哋讀咁多書,我們有無超越到佢哋為我哋建立嘅嘢?”

深入戰亂區瞭解問題始末

超越父母、理解戰亂,是驅使他前往動亂地方的關鍵字。以巴衝突、阿富汗戰爭、俄羅斯與烏克蘭之爭、菲律賓馬拉維危機,從第二次世界大戰至今,戰爭仍在世界各地持續發生。

他說,大部分人通過媒體認識戰區,但並沒有深入瞭解問題的始末,從而對有關國家形成偏差印象。

“世界唔系咁單純嘎!阿富汗都有分塔利班管轄同政府管轄嘅地方。唔好太膚淺去睇國際新聞,要更深入啲睇問題。好似大馬舊年政權更替,你哋都唔想外國人淨系‘哦’一聲,而是希望佢哋瞭解點解一個政權制度轉變成功,對於大馬人來講嘅意義咁大。我唔想睇國際新聞時,淨系好膚淺睇一件事。”

既是好奇心也是責任心。他說,作為香港人民的社會責任,是將上一代為他們建立的觀念,昇華成另一個層次,為香港下一代提供更多社會責任。

“我好想喺我嘅年代,喺社會最亂嘅地方,見到自己嘅身影。我唔想我自己只是一個旁觀者。”

加入青少年組織

從葉維昌隻身前往中國汶川大地震展開救援工作,後來加入紅十字國際委員會(ICRC),至今已是11年了。人生能有多少個11年?他似乎來到了人生的下一個階段。所以,他決定辭職並返回香港,將接下來的時間都留給家。

過去,他忙着在戰區參與人道救援工作,奔走世界各地,幾乎大部分時間都在國外度過,減少了與家人共聚的時間。歲月不饒人,如今,他的父母年紀漸長,他說,是時候回家陪伴父母了。

“我都唔希望我嘅父母無希望嘎!”

人生在不同階段,都會有不同的責任。他曾用最年輕的身體在世界各地留下足印。如今邁入中年,是時候回家了。他是土生土長的香港人。他說,除了父母建立的家,與此同時,家也代表曾給予他無數養分,讓他能與世界接軌的香港。

“如今,香港嘅問題越來越多,我喺世界各地看咗咁多,個意義喺邊度?我系時候為香港做啲嘢啦!”

雖然他離開人道救援工作,但並不代表他就此不再踏入戰區。未來還未來,誰敢把話說盡?如今,他加入香港青少年組織,希望將個人經歷與工作經驗,活用在香港這塊土地上。

人工智慧崛起 青少年壓力重

曾在世界各地奔走的葉維昌發現,許多國家剛大學畢業的青少年壓力沉重,例如全球經濟轉型、AI人工智慧崛起、新興行業以機械取代人力等等問題,都是當今青少年經常面對的問題。

此外,全球人口數量激增,人均壽命提高與退休年齡延長,也從另一方面減少青少年的就業機會。

與世界第二大戰後的經濟復甦相比,許多長輩都認為現代青少年的生活環境優越,理應有更多就職機會。針對這類說法,他則認為可圈可點。

他說,每個時代的青少年都有其難處,現代青少年的難處在於,工作並非單憑努力即能獲得好成績,或許還與國家政策、社會變化等因素有關。

作為一名過來人,他曾憑藉在香港大學的優異成績,獲得美國紐約的國際投資銀行的聘請。“所以,我好希望我這一代人能用超越年代的眼光,睇見現在青少年嘅難處。”

他指出,儘管上一代人抱怨下一代,但怨氣卻無法順利解決問題。唯有用更宏觀的視角,才能包容與理解這一代青少年所面對的問題。

“只有咁先能夠幫青少年帶來更多幫助,之後,我哋先至能同青少年們一齊搵到香港嘅新未來。”

香港值多事之秋 見識青年的難處

香港近年來正值多事之秋。2014年的雨傘運動提倡真普選、2019年的反對逃犯條例修訂草案運動,都讓人看見香港青少年對於政治訴求的行動力。而葉維昌在這個時間點回港發展,也讓他認識到香港青年的難處。

“香港青少年嘅壓力好大。但正正系壓力大,所以令佢哋忽略咗世界原來仲大。”

他避談政治立場。在戰區從事人道救援工作多年,他已見識過各種政治系統。對他來說,這世界並沒有完美無缺的政治系統,只有真的為人民福利着想,才是一個好的政治系統。

“如果你去伊拉克問當地人,想活在沙旦胡先定系今日嘅民主伊拉克時代,佢哋系無法俾你個絕對答案。仍然會有人想活在沙旦胡先嘅年代。阿富汗系咁,烏克蘭都系咁。無論系強權或民主,最重要嘅系嗰個政策對人民有益處。”

他真正擔憂的是,香港青少年會因此而越走越封閉。而他在返港後加入青少年組織的目的,也是想與青少年們一起走過這段日子。

結合全香港社會 覓最佳解決之道

香港雨傘運動爆發時,曾有朋友請葉維昌回去幫忙或是就此事發聲。當時他正在阿富汗,面對紛沓而至的電話與電郵,他忽然因自己不在現場而感到舒服。“如果我喺現場,我覺得我會跟着佢哋嘅情緒跑。”

因為離開香港多年,他反而能夠抽離情緒,用旁觀者角度看待香港。

“雨傘運動唔淨系一個政治活動,仲反映埋這一代青少年所面對嘅生活壓力。香港高房價、中港矛盾、港人對前途出路嘅擔心,以及當時嘅政改,都系雨傘運動爆發嘅原因之一。但喺雨傘運動時,香港社會亦出現好多新價值,例如共用經濟,有人喺街度免費幫人補習。”

他認為,遊行運動並非意味着香港的終結,也不會是開始,而是香港歷史發展的其中一個過程。

“香港是香港人的家,有能力抽離情緒看待此事的人,有責任撥亂反正,帶領大家一起找到新出路,而非安居國外離棄香港。”

他說,唯有結合香港社會上上下下的力量,大家一起努力,才能找到最佳的解決之道。

“如果香港人要為香港未來搵一條路,我希望我系其中一分子。廿一世紀嘅今日,想要行入國際已經唔難。但系行出去後,又要如何返屋企,並讓自己嘅家與世界接軌?呢個系所有香港人都要一齊思考嘅問題。”

他從香港本土邁入國際,再從國際走回家鄉。接下來的日子,他希望與香港人一起渡過難關。


 

 

【免責聲明】
光明網促請讀者及網民,共同維護言論自由精神,營造理性交流環境;任何人身攻擊、鼓吹種族與宗教仇恨、誹謗與造謠等留言,皆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本網站有權刪除任何違反此原則的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你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