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醫

灌輸5種警報概念 減兒童性侵害

(吉隆坡訊)兒童性侵害”(Child Sexual Abuse)像是個禁忌,大家覺得不講、不談論,就好像事情沒發生或不會發生。但是,兒童性侵害案,卻活生生的發生在許多孩子身上。

在美國,研究顯示,每10位孩子中就有一位,在18歲以前就遭遇性侵害。

Advertisement

性教育工作者蔡秀琴指出,近期在報紙或網絡上,出現許多兒童被性侵的報導,令人非常震驚和難過。

不要使用暱稱或兒語

“根據報告顯示,性侵兒童案接近90%都是熟人所為,如父母、兄長、親戚、鄰居、照護者,甚至是教育機構的師長,特別是因疫情行動管制令期間,兒童幾乎完全不出門,危機也隨之提高。這也表示,必須更早給予他們性教育了。”

她表示,有一句話非常真實:“你擔心實施性教育太早,但性侵害者永遠不會認為你的孩子還小。”只要正確教導,就可以讓孩子多一道保護自己的安全盾牌。

ADVERTISEMENT

“為了孩子的安全,父母必須在他有語言能力的時候,就教導用正確的名稱指出身體的隱私部位和生殖器官,不要使用暱稱或兒童用語。”

她強調,學齡前和小學一年級的孩子,必須已懂得使用胸部、乳房、乳頭、陰莖、睪丸、陰部、陰道、臀部等的正確名稱來指出自己的隱私處。

“這樣不僅讓他們覺得性器官和其他器官一樣都是身體的一部分,也可以更坦然的看待自己的身體,對身體的擁有權更有概念。”

“這是實施性教育非常重要的原則,個人對身體的保護意識,就是從認識自己的身體器官和隱私部位開始。”

她指出,在許多難以將罪犯定罪的案件里,其中一個原因,是因為孩子沒有辦法明確說出,被性侵的身體部位名稱。

所以,父母要讓孩子知道,身體是屬於自己的,要保護好,別讓自己受到傷害。

5警報不能含糊帶過

她說,對年紀較小的孩子進行性教育時,不能含糊帶過,更要具體的說明與解釋。

她建議,父母親可以讓孩子具備5種警報概念,讓他對性侵害有更明確的認識:

第一,視覺警報,也稱為“看看警報”。

較小的孩子可以透過看看警報,更好的理解性侵犯。

告訴孩子,若有人要求看自己、或對方的隱私部位或裸照,也算是一種視覺警報。

第二,言語警報,也稱為“說說警報”。

如果有人和孩子討論隱私部位,比如稱讚他的胸部很美或陰莖很大,或要比較陰莖的大小等,都是屬於言語警報。

第三,觸摸警報,也稱為“摸摸警報”。

孩子必須明確的知道,除了父母和醫護人員外,誰都不可以碰觸自己的隱私部位。

如果有人要求觸摸,必須馬上拒絕。

父母還要明確告訴孩子,即使醫護人員也必須在父母或其他成人的陪伴下,例如洗澡或搽藥時才可檢查隱私部位,而這種碰觸也是非常短暫和輕微,不會產生疼痛的。

第四,獨處警報,也稱為“一個人的警報”。

教導孩子如果單獨和陌生人在一起,那就是拉起獨處警報了。這時候孩子必須趕緊走去人多的地方,或回到父母親的身邊。

第五,擁吻警報,也稱為“抱抱吻吻警報”,告訴孩子,除非獲得父母或本人的允許,否則別讓任何人隨便擁抱和親吻,而且即使獲得允許,擁吻也不可能觸碰到隱私部位。

當然,只教導孩子身體的界限,仍不足以保護他們,父母也需要教導孩子如何拒絕不友善或不舒服的觸碰。

許多熟人所犯下的性侵害,一開始是以試探或漸進方式進行的,如果孩子一開始懂得明確的拒絕,就可減少被侵害的機會。

不能僅口述

具體示範詳細解說

蔡秀琴說,有些父母覺得年紀小的孩子不太懂得拒絕他人,這也是案情的要點。我們不能只給口頭指示,必須要具體的示範及詳細的解說,教導孩子拒絕性侵害更是如此。

“學會拒絕必須要反復練習,孩子是弱勢群體,害怕權威是他們的本能,所以父母需透過角色扮演活動的方式,讓他們能更勇敢表達自己的想法。訓練時若出現之前提及的5種警報,孩子可以大聲的說出:‘我不要你碰我!’、‘你不能這樣摸我’、‘我要回家’等明確拒絕的語言。”

情況不對可不顧禮貌

她提醒,父母親也要和孩子練習,當下情況不對,孩子可以不顧禮貌、不用回答對方的問話就跑開,並且馬上告訴可靠的成人。

“只有通過反復多次的練習,孩子才有機會在遇到性侵害危機的時候脫離危險。我們要將‘我是身體的主人概念’植入孩子的腦中。為了要建立這樣的概念,父母必須在日常生活中允許孩子表達自己內心的看法。”

她說,當孩子不喜歡在新年或節日里被親朋戚友擁抱和親吻時,父母需接受他的想法,父母可以教導孩子這樣的表示:“對不起,叔叔/阿姨,我不喜歡別人碰我的臉頰或嘴唇,但是我們可以握握手。”

一般上,對方若沒有侵犯的意思,以上的說法可以讓別人覺得孩子很懂事,說話很得體,自然會和孩子握手,笑一笑離開。

絕對不是遊戲或秘密

“同時,父母親也要孩子清楚知道,碰觸隱私部位絕對不是遊戲或秘密,如果有人和孩子說這是玩遊戲,或與孩子之間的秘密,或是遭人威脅,如果將某事情說出,就會遭到懲罰,也一定要告訴父母親。”

她提醒,保護孩子是每個父母親的義務,尤其要讓孩子知道,遭到性侵害並不是他的錯。

“也許我們無法透過性教育,全面保護孩子的安全,但起碼可以確保他能夠完整的表達過程,父母就能迅速地做出反應,將傷害減至最低。”

Tags
【免責聲明】
光明網促請讀者及網民,共同維護言論自由精神,營造理性交流環境;任何人身攻擊、鼓吹種族與宗教仇恨、誹謗與造謠等留言,皆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本網站有權刪除任何違反此原則的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你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