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醫

清肺潤燥 止汗妙品 整棵桑樹 可入藥

(吉隆坡訊)這棵不一樣的植物,就是“桑樹”。桑樹藥用的四個部分,中醫者最為熟悉藥用功效,臨床常用,至於民間(不是醫者)未必對其深度了解藥用的發揮。就讓這篇文章一一剖析桑樹四味的藥用寶藏。

Advertisement

桑樹為桑科植物。中國種植桑樹歷史悠久,已有三千年的栽培史,《詩經》中即有“言採其桑”之句。其葉可飼蠶,其皮可造紙,果實可食用,葉、枝、果、根皮均可入藥,因此,桑樹全身都是寶。

經霜後採收又稱冬桑葉

ADVERTISEMENT

桑葉味甘、苦,性寒,歸肺、肝經,功能疏散風熱、清肺潤燥、清肝明目。常用於風熱感冒,肺熱燥咳,頭暈頭痛,目赤昏花。由於一般認為“冬至後採者良”,所以藥材須經霜後採收,處方用藥時常寫作“冬桑葉”或“霜桑葉”。

桑葉治汗出,由來已久。秦漢時期的《神農本草經》中將桑葉列為中品,附於桑白皮項下,並記載有“桑葉除寒熱、出汗。” 由於古代文獻不加標點,所以歷史上有人誤認為桑葉能發汗(即理解為“除寒熱,出汗”)。對此混淆之處,歷史上專門有人予以澄清過,如清‧張志聰《本草祟原》:“《本經》蓋謂桑葉主治能除寒熱,並除出汗也”。清‧陳士鐸《辨證奇聞》有“桑葉,…..引經止汗。”

古代名醫擅用桑葉止汗

被稱為金元四大家之一的名醫朱震亨(朱丹溪)在《丹溪法》一書中記載;“經霜桑葉研末,米飲服,止盜汗。”(盜汗:入睡後不自覺的出汗,醒後即停止。)明末清初的名醫傅青主,很擅長用桑葉止汗,他擬定有止汗神丹、遏汗丸、止汗定神丹等幾個藥方,都選用桑葉為主藥,並稱讚桑葉為“收汗之妙品”。

其他醫學文獻如《本草撮要》也有:“以之代茶,取經霜者,常服治盜汗。”當代上海著名中醫顏德馨教授,根據《醫學入門》中“思慮過度,以致…..有汗出者,……青霜第二番葉,帶霜採陰乾,或焙為末,米飲調服”的記載,臨床進行了驗證:治療一盜汗兩年餘的60歲老婦,別無所苦,飲食如常,惟覺精神疲憊,用霜桑葉研末,米飲調服9克,早晚各服用一次,結果半月而愈,終未復發。該老婦在用桑葉治療之前,曾始用益氣固表,後改滋陰降火等法治療均無效。原以為久治不癒的“頑疾”,僅桑葉一味竟收全功。

對桑葉止汗,顏老還說:“先師秦伯未先生,亦喜用此味治頭面出汗(俗稱蒸籠頭),確有淵源。”

另有對更年期綜合徵烘熱汗出,用桑葉研末,空腹米湯送服,療效頗佳。

藥食兩用

纖維含量超過蔬果

桑葉,是被中國衛生部列入“既是食品又是藥品”的藥食兩用品種之一。桑葉中食用纖維含量達14.5%,超過蔬菜和水果,在食品工業中有廣泛的開發利用價值,可開發為普通食品、保健食品、飲料、調味料等,已開發有桑茶、桑葉面、桑豆腐、桑葉餅乾、桑葉豆粉(奶粉)、桑葉酒、桑葉火腿腸、桑葉醋、桑葉醬、桑椹果汁等。

如桑茶在日本被譽為長壽茶,日本古書《喫茶養生記》記載桑葉有改善“飲水病”(即糖尿病)的作用。桑茶的生產工藝與普通茶類似,需經采桑、洗晾、切葉、殺青、揉搓、解塊、烘乾、製香等工序;桑茶營養豐富,含有人體生長發育所必需的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肪、維生素等,且易於吸收。將桑葉與中藥組配的尚有桑菊香豉茶、桑葉枇杷茶、霜桑葉茶、蜜桑葉茶等10多種。

將新鮮桑葉在低溫低壓下製成桑葉粉,以適當比例調入小麥粉中,可烤製出風味煎餅、麵包。將桑葉風乾搓細,用酒精提取,再經過濃縮、鹼化、銅代等一系列處理,得到色彩鮮明的葉綠素,可廣泛用於化妝品、食品著色等。

果皮枝區別

桑椹養肝益腎

桑之果穗即桑椹,藥材名稱亦稱為“桑椹”,又稱桑椹子,古稱桑實。入藥始載於唐‧《新修本草》,列為中品,附於“桑根白皮”項下論述。藥材有紫色、白色兩種,以紫色者為藥材主流。味甘、酸,性平,歸心、肝、腎經,功能養肝益腎、滋陰補血、潤腸。用於眩暈耳鳴,心悸失眠,鬚髮早白,津傷口渴,內熱消渴,血虛便秘。

《新修本草》有“單食,主消渴”,其對糖尿病人頗為有益。本品有增強免疫、激發淋巴細胞轉化的作用。歷史上桑椹救荒,功莫大焉。如李時珍《本草綱目》雲:“史言魏武帝軍乏食,得乾糧以濟飢。金末大荒,民皆食椹,獲活者不可勝計。則堪之乾濕皆可救荒,平時不可不收採也。”

臨床應用

用對配伍 抑制血糖升高

治療感冒咳嗽時常用到桑葉,如治風熱感冒的常用方桑菊飲中,用桑葉與菊花、薄荷、杏仁、連翹、蘆根配伍使用。

對於燥熱傷肺,咳嗽咽乾之症,可用桑葉與杏仁、麥冬、石膏、枇杷葉等配伍,如清燥救肺湯。

在用於治療高血壓時,桑葉也是常用之品:對於肝陽上亢型高血壓,頭昏目眩,可與菊花、鉤藤等配伍;用於明目時,桑葉可與菊花、千日紅、決明子等同用,內服治風熱目赤澀痛,單用桑葉煎湯外洗,可治風眼淚下;對沙眼目赤目癢,可先將桑葉煎湯去渣,再加入芒硝溶化,乘熱熏洗。

桑葉用於治療糖尿病也取得了一定的療效。據報導,日本人用桑葉研製出了可降低血糖和血壓的藥物,並證明桑葉中所含成分具有抑制血糖升高的功效。

桑白皮止血清肝

桑之根皮入藥名為“桑白皮”,始載於《神農本草經》。性味甘、寒,歸肺經,功能瀉肺平喘、利水消腫。用於肺熱咳嗽等,以及水腫(如中醫之風水、皮水);還可止血清肝,治衄血、咯血及肝火偏旺之高血壓。瀉肺利水、平肝清火宜生用,肺虛咳嗽宜蜜製用。

桑枝治上肢肩臂關節痛麻

桑的嫩枝入藥名為“桑枝”,性味苦、平,歸肝經,功能祛風通絡,利關節,用於風濕痺痛,四肢拘攣,尤宜於上肢肩臂關節酸痛麻木,寒證、熱證均可用之,而以熱痺更為適宜。藥理研究有顯著的降壓作用。

桑枝可治肺氣咳嗽。趙溍《養疴漫筆》載一桑枝治嗽案: “越州一學錄少年苦嗽,百藥不效。或令用南向柔桑枝條一束,每條寸折納鍋中,以水五碗,煎至一碗,盛瓦器中,渴即飲之,服一月而愈。”

 

 

Tags
【免責聲明】
光明網促請讀者及網民,共同維護言論自由精神,營造理性交流環境;任何人身攻擊、鼓吹種族與宗教仇恨、誹謗與造謠等留言,皆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本網站有權刪除任何違反此原則的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你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