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蘇菲亞(IN.Deed Communications) 整理◆王宇 骨痛熱症對健康造成嚴重的影響,有些人甚至會因此而承受長遠的痛苦和折磨。 以下為一位康復期的患者和內科兼重症監護專科珊蒂拉南醫生,分享患上這病的鮮為人知現象。 (吉隆坡訊)許多人認為,骨痛熱症是一種輕微的疾病及嚴重的骨痛熱症(簡稱骨痛熱症重症)也少見,估計每20宗病例有1例重症。然而,截至2024年7月,我們全國累積骨痛熱症病例高達83,131例。 重症患者需住院治療 由於我國骨痛熱症病例數量眾多,每20宗病例就有1宗嚴重骨熱症病例的情況並不算罕見,而且後果極可能是非常可怕的,因為骨痛熱症重症的患者通常需要住院治療,並且面臨更高的內出血、血漿滲漏、器官損傷、呼吸問題甚至死亡的可能性。此外,第二次感染骨痛熱症也更有可能是嚴重型病例。 無論如何,對於那些遭受嚴重骨痛熱症感染後遺症的人而言,統計數據並不能給予他們慰藉。這種已經存在卻鮮為人知的現象,我們稱之為骨痛熱症後症候群(post-dengue syndrome)。 對巴瓦尼(Bahwanee Muthusamy)來說,感染骨痛熱症是一段漫長艱辛旅程的開始,更糟糕的是,這段抗病過程已經持續了6個多月仍然看不到盡頭。 “這是我第二次感染骨痛熱症,第一次感染大約是5年前。最初,我只是輕微發燒,診所測試也沒有診斷出骨痛熱症。我被告知只是病毒性發燒。然而,到了第二天,我頭痛欲裂,嘔吐和腹瀉,血小板數下降到了40。” “事實上,我感覺非常難受,甚至不記得自己曾去過醫院。我哥哥帶我到急診室,他被告知我情況危急。當時我的肝臟已經受到影響,整個人虛弱得無法行走,甚至5天都無法進食。” 巴瓦尼住院兩週且休了兩個月病假。這段期間,由於下背部神經受到壓迫,她無法開車,甚至無法長時間坐着。 “巴瓦尼的經歷被稱為骨痛熱症後綜合症,這是骨痛熱症的臨床表現,在急性期結束後仍持續六週以上。”內科兼重症監護專科醫生,山提解釋:“目前尚不清楚這種情況到底有多普遍常見,但是,隨着越來越多人意識到這種情況,有些研究估計此情況患病率介於18至50%。” 疲倦頭暈疼痛沒食慾 患有骨痛熱症後症候群(post-dengue syndrome,PDS) 的人可能會出現以下症狀:疲勞(症狀範圍可以從輕微到難以忍受)、肌肉骨骼症狀(例如肌肉和關節疼痛或關節腫脹,也稱為反應性關節炎),以及神經系統症狀(如注意力不集中或頭暈),但沒有特定檢測可以明確將患者的症狀確診為骨痛熱症後症候群。 對於患者和醫療保健從業者而言,這都是一個挑戰。珊蒂分析目前的情況,醫院的臨床專家才能識別骨痛熱症的症候群病例。原因是骨痛熱症通常由普通全科醫生診斷,而臨床專家通常會進行後續護理,並且能夠更好地記錄各種持續性的症狀。 “我們每隔四周會對患者進行隨訪,大多數患者在此階段都已完全康復。但也會出現一些極少數情況的例外,我們會遇到症狀持續六週甚至更長時間的患者。” 然而,在診斷出骨痛熱症綜合症之前,醫生需要考慮許多因素,包括患者的個人病史,並調查可能導致這些症狀的任何其他原因。例如:當患者免疫系統受到損害時,繼髮型感染很常見,而關節腫脹也可能是由痛風引起的。 她說,為了排除其他可能的原因,醫生也許會建議做血液檢查或影像檢查。只有在排除所有其他原因後,醫師才能斷定患者正在經歷骨痛熱症後症候群。 對巴瓦尼來說,骨痛熱症後症候群已經持續了六個多月,而結束這場折磨彷彿仍遙不可及。她說,整個經歷就像是一場噩夢。它影響了我所做的每件事。即使像爬樓梯這樣簡單的事情,我也需要很大的力氣來完成,而且我不能像以前那樣工作,因為我很容易感到疲累。 珊蒂補充說,伴隨骨痛熱症後症候群而來的各種後果,也會影響一個人的心理健康。她進一步解釋:“骨痛熱症後症候群會嚴重影響一個人的生活質量,這種經歷會導致一個人抑鬱,尤其是那些認為自己患有骨痛熱症,症狀也不會太嚴重的人。例如一個年輕活躍的人可能會發現,他們經常感到疲倦、頭暈或疼痛,食慾不振,幾週甚至幾個月都無法恢復正常活動,等到那個時候,他們已經歷了肌肉質量的下降和長期患病的其他後果。” 一個人最多感染四次 簡而言之,珊蒂認為,骨痛熱症後症候群與海嘯有相似之處,即使襲擊來去匆匆,但已經造成傷害,留下了慢性發炎和高度活躍免疫系統等後遺症。此外,如果患者以前曾感染骨痛熱症,他們將會遭受更大的影響。骨痛熱症有四種不同的病毒株,因此一個人最多可能會被感染四次,而且第二次感染更有可能發展為骨痛熱症重症。 珊蒂表示,整體而言,老年患者和患有高血壓、缺血性心臟病、肥胖症和自體免疫疾病等併發症的患者,更容易演變成嚴重的骨痛熱症,這也會提高骨痛熱症後綜合症的可能性。另外,老年人也更有可能需要高度依賴照顧或重症監護,因為他們的健康狀況可能會惡化得更快,症狀也會持續更長時間。 對於那些正在從骨痛熱症症狀恢復的患者,珊蒂建議應充分休息、每晚睡眠時間保持至少8至10小時,同時確保攝取均衡飲食,多吃水果和蔬菜。 珊蒂也為照顧者分享以下適用於不同族群的建議,以幫助促進他們所照顧之人的康復。 ◆兒童:雖然他們往往恢復得更快,但建議他們先待在家裡一週不要去學校,然後才逐漸恢復正常活動。 ◆老年人:鼓勵老年人更頻繁午睡,同時確保晚上有充足休息時間,因為身體需要透過休息來完成自我修復,老年人需要更長的時間才能恢復。 ◆糖尿病和高血壓患者:他們出院後血壓降得很低的可能性更高。因此,他們可能無需立即恢復服用藥物,或者也可能需要暫時調整劑量。與醫生討論這一點非常重要,這樣才能確保密切監測和跟進患者的情況。 ◆潰瘍等出血風險高的病人應監測是否有黑色、黏稠狀大便等警訊。 多管齊下防蚊症 高風險群應打疫苗 由於骨痛熱症在我國屬於地方性流行病,因此預防是重要關鍵,專家建議採取多管齊下的方法,因為沒有單一方法是完全有效的。 “在整個醫學生涯中,我看到人們採用多種方法來控制骨痛熱症,但病例仍在不斷增加。” 珊蒂分享自己的觀察心得:“我們需要回歸基本採取預防措施,舉例:人民和政策制定者需要調查所有積水的地方,例如廢棄容器和雨水槽,新加坡是禁止排水溝的,因為它們是已知的蚊子滋生地。” 同時,她也指出,我們需要探索創新的預防策略,例如骨痛熱症疫苗,該疫苗已於今年2月獲得馬來西亞衛生部核准應用。“這是大家值得考慮的事情,尤其是那些存在可能導致疾病惡化的現有風險因子族群。” 疫苗分為兩劑接種 目前,私人診所和醫院均提供骨痛熱症疫苗。疫苗分兩劑接種,間隔期為三個月。她表示,高風險族群應該考慮接種疫苗。這包括患有合併症的老年人(因為他們更有可能需要重症監護)、肥胖者、患有高血壓、缺血性心臟病和自體免疫疾病患者,以及正在接受可能影響免疫系統藥物治療(如類固醇)的人。 納入國家免疫計劃 如同巴瓦尼這樣曾感染骨痛熱症的人,六個月後仍可能接種疫苗,以防止後續感染不同的骨痛熱症病毒株。 珊蒂說,骨痛熱症狀疫苗將在許多方面有所幫助,尤其是在減少政府和公立醫院的入院人數、併發症和死亡率方面。雖然人們對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存在常見的疑問,但此疫苗研發已經進行了很長時間,泰國、印尼和巴西等許多國家也已經開始使用此疫苗,巴西甚至也已經將此疫苗納入國家免疫計劃。人們會逐漸適應骨痛熱症疫苗,如同所有其他疫苗一樣,骨痛熱症病例的數量肯定會有所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