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馬國內地方

水災黑區住宅蓄水池 擬改建地下自然蓄水

(大山腳25日訊)威省市政廳明年將展開研究,將水災黑區的住宅區蓄水池改建為地下自然蓄水方式,以“自然洪災管理”的方式解決水災、水源危機及休閒地不足的問題,預計耗時18個月。

威省市長拿督羅查里說,市政廳從明年開始研究威省現有的水災黑區防洪蓄水池,以及將來屋業發展計划的防洪蓄水池,改建為地下蓄水防洪方式,以快速排出雨水,紓解內澇問題。

Advertisement

羅查里強調,興建具有多重功能的地下蓄水池,不僅有效解決蓄水池容量不足,無法容納大量的雨水問題,同時也增設民眾休閒空間。

羅查里披露市政廳從明年開始研究地下蓄水防洪方式,以舒緩水災問題。

“地下蓄水池所排出的雨水,可以充作美化周邊環境用途,舒緩水源不足的問題。市廳也推崇雙功能的蓄水池,一方面可蓄水,另一方面可成為休閒地,一舉多得。”

推崇雙功能蓄水池

ADVERTISEMENT

他說,市政廳工程局已開始研究上述方案,在最基本的防洪管理系統,制造更多的蓄水區域,包括住宅區蓄水池改為地下防洪蓄水方式,該項研究計划預計需要18個月。

“如果現有的防洪蓄水池的地下也能蓄水,就可以蓄更多的水,這就是其中一個自然控制水災的方法,它讓水不會快速的排入海,水被蓄流入地底下或乾涸。”

“我們在治水計划中已耗資不少,包括興建防洪堤及蓄水池,但,水災問題依然存在,因為我們的地勢和海平線一樣,甚至更低,而且蓄水池也負荷不了大量的雨水。”

他說,水災的原因主要是大量雨水、人們因發展而砍伐樹木摧毀蓄水地帶,以前雨水會蓄入地下,或緩慢的流入河流及大海。

他指出,威省共有12個防洪蓄水池及281個乾涸的蓄水池,即威北有3個蓄水池及41個乾涸蓄水池、威中有6個蓄水池及173個乾涸蓄水池、威南有3個蓄水池及67個乾涸蓄水池。

羅查里昨日出席首長曹觀友在市廳推展市廳出版的“低碳及智慧城市成就手冊”後受詢時,這么說。

馬章武莫花園大面積的蓄水池,依然負荷不了大量雨水,導致該區逢雨必淹。

水災黑區的馬章武莫花園,雖然該花園擁有兩個蓄水池,依然無法解決淹水的問題。

當地居民陳淑英(83歲)受訪時說,她已居住在馬章武莫花園10多年,該住宅區第18、19及20條路逢雨必淹。

她說,每次下大雨就會淹水,最嚴重的情況是水淹至膝,汽車也無法通行。

也有居民對上述計划极為贊賞,希望當局能在該花園落實有關計划。

居民透露,每當蓄水池周邊雜草叢生,當局接獲居民投訴后,就會派人噴灑農藥,但刺鼻的藥味令居民難以忍受,也導致草叢里的蛇只亂竄,甚至匿藏民宅中,引發各种安全隱患。

Tags
【免責聲明】
光明網促請讀者及網民,共同維護言論自由精神,營造理性交流環境;任何人身攻擊、鼓吹種族與宗教仇恨、誹謗與造謠等留言,皆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本網站有權刪除任何違反此原則的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你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