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劫林明(2)‧錫盡繁華失‧老人婦孺撐起半邊天

洪水退去,留下滿地泥濘,也掀開林明美麗山水包圍下的真實面貌。

這一刻,我們驚訝的發現,撐起林明生命力背後那雙手,竟然是老弱婦孺交疊而成。老一輩的礦工們,承載著林明礦業輝煌時的驕傲記憶,經歷了林明由繁盛走向黯淡,仍以濃得化不開的依戀和深情守護著林明,讓這片土地的活力一直生生不息。

Advertisement

然後,我們看到了林明的獨一無二,林明的溫暖人情,林明的歷史痕跡……

林明曾經因為錫礦業而有過一段輝煌的歷史。但是隨著礦場停工以後,主要的經濟支柱不復在,林明也從鼎盛走向沒落,從熱鬧走向平靜。

今天的林明,還住著二千餘名村民,其中老人家佔了半數,另外半數是婦孺,他們是林明屹立至今的重要一環。

留守林明的老年人都是前林明地底錫礦場的礦工。當年他們還是年輕力壯的生力軍時,為林明的錫礦業打下輝煌江山,現在大半處於退休年齡,很多也已老態龍鐘,腳步蹣跚。他們把一生的青春貢獻給了錫礦場,對這個山城有著難以割捨的眷戀。

ADVERTISEMENT

林明的婦女以家庭主婦為主,她們多半是礦工第二代的孩子,有的也是以前林明礦工,有些則跟隨著丈夫的步伐留在林明。

小孩則是孫子輩的一群,他們的父母原也是林明人,但為了討生活而到關丹工作,由婆婆和公公照顧。在林明年輕人口外流的此刻,他們是林明活力的象徵。

這一群人,與林明的文化遺產、豐富自然生態,營造出林明鎮獨有的生活形態,更交織出林明獨一無二的美麗特色。

老男人特別多

林明婦女團隊在本季水災中送溫情,煮大鍋飯接濟災民,也帶出林明另一奇特景像,那就是林明老男人特多,而且都是孤家寡人,沒有結婚,沒有子女的中年男人。

林明人稱這些為“寡佬”的老男人年齡介於50至70餘歲,有的白髮蒼蒼,有的健步如飛,當然也有點步履維艱。看他們成群拖著蹣跚的步伐排隊取食物,可謂一個小奇觀。

原來這些寡佬大部分都是林明以前的老礦工或從事與錫礦業相關的工作,他們把一生青春獻給礦業,從沒有想及自己的終身大事。錫礦業沒落之後,他們因年紀大又不富裕,更不容易找到配偶,只能孤單生活。

吊橋特別多

在彭亨州境內,有兩個地區可以見到吊橋,一個是淡馬魯縣文德甲區內的馬來甘榜,另一個就是林明。

林明河上有至少5條吊橋,這些吊橋都是橫跨林明河上空,銜接林明街至對面港的交通之一。它們也是林明河山洪爆發,把林明木橋淹沒後,村民往來街上的主要通道。

即使是在平日,林明人也都愛以吊橋來往。不管男女老幼、先生、小姐,看他們騎著摩多不疾不徐,很輕易的就橫過了林明河,沒有絲毫懼色,果然的訓練有素。

吊橋也已經是林明旅遊的一個賣點,到訪的遊客非得到吊橋走一趟,否則就不算到過林明。

林明人愛騎摩多

在林明,隆隆的摩多聲絕對掩蓋過嗖嗖的汽車聲。林明人的解釋是:林明地小、路小,騎摩多最方便。即便如此,林明人騎摩多出入的次數也太嚇人了吧!

林明人一天跨上跨下摩多次數少說也有10次。從清晨出門買菜、嘆早茶、到巴剎買菜、找朋友、吃午餐、搓麻將、下午茶到晚上串門子、唱卡拉ok,都是嘟嘟嘟摩多出門。

關丹一些人把摩多形容為林明人的第二隻腳。他們說,林明人可以為了買一枝冰淇淋、一粒麵包,而不厭其煩的騎著摩多從對面港到街上,再由街上回對面港。那種勤快程度讓人自嘆不如。

空屋特別多

林明屋子不算少,可是空屋特別多,廢置的屋子也很多,原來這些屋子都是離開林明的人所留下的。

一些空屋不時還會有人回來住一住,有的則是在過年過節時才有人回來,平時都是空置,但更多的空屋子已經是沒有人居住了,特別是礦場時代留下那些小小間的礦工公司屋,在住戶離去之後被廢置,很多在沒有人打理的情況下,殘破不堪。

近年林明興起出售屋子的現象。不少關丹人在政府數年前鼓吹發展旅遊業時,興起一股收購林明舊屋的潮流,以改建成度假屋,但礙於旅遊發展計劃遲遲未見明顯進展,購來的屋子也就閒擱一旁。一些人則把它們當成週末週日的度假屋,在假期帶領家人到林明度假,呼吸林明新鮮空氣,享受林明的恬靜。

不過,收購屋子的比例不比空置的屋子多,所以林明還是瀰漫著一種抹不去的蒼涼感。

河面與木橋平行原理

年年豪雨成災的林明,有一條與河面平行的木橋,它也是河兩岸居民唯一讓車輛通行的通道,而這一條通路卻幾乎逢雨季就會淹沒,因此有不少人有一個這樣的疑問:為何不把橋建高一點?

林明人的答案是:林明上遊是伐木區,山洪來時,就會有不少的樹桐、樹木隨山洪漂下來,如果把橋建高了,山洪一來,挾帶著樹桐的洪水形成一股很大的衝擊力,輕易就能把橋樑沖斷。

把橋建得與河面平行,山洪來時,河水與木桐就會從橋面上流過,不會沖斷橋樑。不過,這個估計偶有失策,林明木橋也曾遭洪水沖走或沖斷的記錄,但比率相對較低。

林明鎮小檔案

林明位於彭亨州東部,距離首府關丹以北42公里,人口約二千餘人。林明地名由來,據說是早期原住民追趕野獸時短矛(LEMBING)餘留在河床上,後人發現後以此命名。

林明曾有一座世界最大、最深的地底錫礦場。礦井最深達1600公尺,每一層距離30公尺,整個礦場全程近322公里。

它在1800年因被發現蘊藏豐厚錫礦而被開發,初時由小型公司以金山溝方式零星開採,也有為數不詳的散戶以“洗琉瑯”方式在山溝各別開採。直到1906年,在英國投資的Pahang Consolidated Company(PCCL)接手管理後,林明錫礦業才邁向全盛期。

高峰時期,林明礦場雇用的工人高達1萬5000人,林明市景一片繁華。惟隨著錫礦業於60年代逐漸走下坡,錫礦場在1986年倒閉後,只剩下河水不歇的林明河與老樹古街見證了這一段繁華。

 

 

【免責聲明】
光明網促請讀者及網民,共同維護言論自由精神,營造理性交流環境;任何人身攻擊、鼓吹種族與宗教仇恨、誹謗與造謠等留言,皆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本網站有權刪除任何違反此原則的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你也可能感兴趣...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