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副刊

氣耕草莓大又甜 棄高職賣屋種菜

整理\黃嘉芳

土耕法太耗地,水耕法又太耗水電,一心環保的先軀者沈宣甫為減少對地球的損害,棄厚薪高職,從行銷總監的崗位出走,再攜手一群志同道合者研發氣耕法,讓蔬果如草莓、青江菜、俗稱生菜的「萵苣」等可在無土無水的情況下,僅靠氣霧便茁壯成長。經過數年的努力和打拚,她創辦的公司及研發的氣耕法終在台灣農業版圖上佔了一隅,盼能繼續帶領農業往環保路上走得更快更穩健。

Advertisement

陽光、空氣、水和土壤是構成植物存活的4要素,但因以土壤種植的蔬菜被禁止帶上太空,坊間遂有“綠手指”研發出不靠陽光、不靠水土,只靠空氣存活的植物,而這種被稱為“氣耕法”的太空農法不但可輕鬆應對氣候變遷、乾旱缺水、經濟發展等問題所帶來的困境,以及環境永續等挑戰,同時,它也能轉化為新的可能,並激發出永續食物的解決方案,且將是智慧城市自給自足的關鍵。

氣耕的概念是在都市演進的實際環境中,通過生物科技、驗證、物聯網各類複雜的解決方案,把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實驗環境帶入真實生活環境進行實證,期盼藉此能解決全球面臨的食物永續難題。

沈宣甫(前右)把氣耕法商業化,並成功減下土耕98%用水、水耕七成電力,然後採用更環保的氣耕法種出肥美蔬菜。

沈宣甫和同事展示氣耕菜的框架。

ADVERTISEMENT

隨着氣耕法“面世”,自給自足將不再是難題,且家家戶戶未來都將能以這種農耕方式種植,屆時,即使是人在都市也可隨時買到或吃到現採的新鮮蔬菜。

其實,若你在氣耕法“面世”前看到漂亮的溫室裡有着一落落的架子,而架上種滿鮮綠色的生菜,那必定是享譽已久的水耕菜,因它們並非種在土裡,而是種在水裡,且是使用LED燈取代陽光照射蔬菜,就連溫室的設備也近乎全自動化——這就是全球科技廠一度瘋狂投資的植物工廠。

根據市調機構MarketsandMarkets預估,至2025年,全世界植物工廠產值將高達125億美元(約542億令吉)。然而,看似龐大商機,背後的代價卻不小。

這是因為種植水耕菜的溫室所用的LED燈會發熱發燙,所以室內就得靠冷氣降溫,而這不僅耗能、耗電,還排碳,所以,水耕法可說是“超不環保”耕種法。

“種菜還要吹冷氣?我真的不能接受,”台灣甫田科技創辦人沈宣甫在談到這類植物工廠時,多次搖頭。

9年前,沈宣甫還是太平洋生活行銷的總監,當時,以“水耕法”為主的植物工廠正夯,並成了財團、科技廠爭相投資的標的,而她所屬的老東家也於2012年投資了一座植物工廠,並指派她負責植物工廠的行銷工作。

她說,在這之前,她從沒想過,有朝一日就連蔬菜也要吹冷氣。

“LED燈會發燙,蔬菜又種在室內,空間不通風,所以就須開冷氣,以免溫度過高,農作物被熱死,結果,植物工廠每年的電費都高達上百萬。”

她說,這些成本,一直讓水耕菜的終端售價降不下來。

水耕菜須吹冷氣

推動環保氣耕法

在經營水耕法的植物工廠從事行銷工作期間,沈宣甫眼見水耕菜須長期吹冷氣,以緩解代替陽光的LED燈所散發的高溫的作法使得碳排量暴增,以致她日思夜想的問題都是:“科技農業,能不能不要這麼耗能?”

2014年,她終於決定辭職,並從整天穿着昂貴套裝、腳踩高跟鞋的光鮮白領搖身變成女青農,因她想證明“能”。

“當時會辭職,是因為我做了一個簡易的氣耕箱來種草莓,結果種出來的草莓又大又漂亮,就連日本農業博士也特地跑來台灣向我請教,我那時就想,這一定有機會!”

她憶述,她當時先把水化成霧氣,再連同養份噴在植物的根部,結果,這種耕作方式不僅用水量只需一般農業的2%,同時,又不像水耕法那樣經太陽照射後水會升溫,據她觀察,霧氣反而能帶走熱量。

“終於可以不用再開冷氣了。”

2015年,沈宣甫研究了無土栽培,經過三百多次種植測試後,她在氣霧栽培的動態參數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成就。

2018年,她創立了Airtree Inc.甫田科技,並成為Airtree的創辦人。在建立Airtree Inc.之前,她擁有垂直智能農業方面的2項專利,進而開始專注於智能城市解決方案,如再生能源和水源管理,行動性與安全性等。

沈宣甫是從小在台灣長大,且曾在小學任教幾年。現在,她正努力成為一名社會企業家,不僅要提供魚或教導如何釣魚,而且還要為弱勢群體構築革命性、可獲利及可供自力更生的綠色經濟產業。

▲▼以架子栽種草莓更易打理和更利收成。

溫室氣耕菜用水

比沖馬桶水還少

走進與甫田公司合作的農場,只見溫室內是一整排的氣耕作物,包括青江菜、萵苣等。

打開蔬菜底部的控制箱就可看到,這些蔬果的下方都是長長的氣根,只要把霧氣噴在氣根上,就等同替植物做Spa。

詢及以氣耕法為主的溫室裡的水箱須備有多少水時,甫田科技技術長涂勝博說,溫室水箱裡的水明顯比用來沖一次馬桶的水量還少。

“這一桶水,可以撐過兩次葉菜收成(編按:可達傳統土耕的5倍產能),因為我們是直接把霧氣噴到根上,所以不像那些種在土裡的蔬果,每次澆水後,大部分水份都會被泥土吸走。”

8年摸索種植法

科威特人來取經

氣耕比水耕省水,也更省電,因此,有人甚至遠從科威特到台灣甫田科技公司叩門、談合作。

不過,僅僅是為了打造更節能的儀品溫室,甫田科技技術長涂勝博就整整花了8年的時間。

“這是因為每一種作物所需要的溫度、濕度、氮鎂磷鉀等營養全都大不相同。”

換句話說,若所有農作物都改用氣耕法栽種,那就得重新去摸索每種作物的生長條件,以及多久必須噴灑一次霧氣?營養液要加多少,才能控制葉菜產量比土耕來得多?也唯有如此,成品才會有市場。

8年間,沈宣甫共試出120組參數,其中不只葉菜類,就連嬌貴不好養的草莓、藍莓樹,她都能種得出來。

“一切都是等待,你試栽種一種作物,就必須等一個春夏秋冬,才有辦法知道各種測試組在每個季節裡會不會種出你要的結果,若是抓不準,我明年又得繼續努力。”

一些民眾利用氣耕植物為住家增添綠意。

以氣耕法栽種的生菜既肥美又可口。

氣耕菜綠意盎然,可充作室內或戶外的“綠屏風”。

摸透農作物參數

1年1收變3收

沈宣甫說,氣耕菜生長的速度根本趕不上燒錢的速度。為了籌備資金,她只好把坐落在台北的豪宅賣掉,並遷居屋價較便宜的桃園,以換取更多資金繼續研究。

上千個日子過去了,她逐漸摸熟各種作物的參數,甚至連許多原本1年只能收成1次的作物,她也能把它們變成1年收成3次。

“比如原本只在冬季結果的草莓,我們可以控制霧氣的溫度,‘誘騙’草莓在夏天也能長。”

只不過,參數有了,產業和市場能不能接受成品?

起初,以沈宣甫為首的甫田科技一再面對同業的懷疑、農民的質疑。

“離開土壤的菜,就是不知道為什麼沒有菜味,而且,我們也會懷疑,這些氣霧耕的菜,成本很高,因為它必須加裝很多感測器才能監控濕度、溫度和養分濃度,否則很容易死給你看。”

一名台灣大型生菜供應商的董事長也說,在台灣很難有市場,除非是氣候極端如常缺水,缺土地的國家,也許還有機會開拓氣耕菜的市場。

“農民真的會覺得我們是在用高科技的東西去騙錢,”涂勝博坦言,當時,他們一直無法打開台灣市場。

隨着此路不通,他們便想往國外走,包括去接新加坡、中國、日本的訂單。

“世界之大,總有我們的容身之處吧。”

然而,因為許多客戶的所在地不是太冷就是太熱,導致他們的噴霧管線設備容易爆管,或是過熱導致植物枯死。因此,他們當時不只須摸熟植物的生產條件,同時還得因地制宜,調整設備的材質和作法。

不過,這種客製化的調整,每做一次就要燒一次錢,更何況他們創業到了第6年,仍處在賠錢的狀態中,但他們仍舊硬着頭皮做下去。

沙漠設櫃種菜

訂單賺數百萬

為什麼即便是小單生意,沈宣甫也願意為他們做修正?

“我是行銷人出身,不是農業出身,所以我願意去聆聽客戶的看法和需求,在按照他們的意見修改之後,我就能將之運用到更多地方。”

她說,她當時把自己變成“空杯”,不斷成長,她開拓的氣耕行業才有機會跳脫傳統市場,並開展新的應用市場。

比如,他們後來開始接到光電業者的訂單,並在酷熱的太陽能板下,也能設置氣耕設備,以種植蔬菜。早前,他們更因此爭取到遠在中東科威特的訂單,並發現在炎熱的沙漠裡,竟可以在貨櫃內用少量水種出蔬菜,而這筆訂單的價格更是高達逾百萬美元。

若非過去的8年“練兵期”為她培養出彈性與靈活度,她就不可能迎來這筆大訂單,甚至讓公司終於轉虧為盈。

為了贏,沈宣甫總把自己往最困難的地方推,為了克服困難,她總習慣把牙根咬得比身邊人都緊。

大學時期念化學系時,她一直是班上萬綠叢中一點紅,為了證明自己贏得過男同學,她拚了命念書,第一份工作,她就到化工廠當產品經理,為了證明自己比男性有能力,她自告奮勇,獨自到德國、印度接外銷訂單,結果,她在印度時被人跟蹤,”可是,我最後都拿着百萬大單回來。”

現在,她仍然在以男性為主的農業裡打滾,她告訴自己,不要被瞧不起,所以只要出現在農民面前,她必定挽起頭髮,身着農夫裝,還學講台語,“我們不僅要融入農民的圈子,同時還要比他們更像農人。”

“我的經驗告訴我,人只要堅定,沒有什麼是不可能的,很多事不是不可能,而是看我們有沒有下定決心,哪怕是必須熬過8次春夏秋冬才能出頭。”

 

 

 

標籤
你也可能感兴趣...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