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即時國際

氣候變化致東南亞颱風變強 威脅沿海地區及糧安全

(新加坡1日訊)根據週三發布的一份聯合科學研究報告,受到氣候變化影響,東南亞颱風生成地點離陸地越來越近,且強度增加速度更快,嚴重威脅沿海地區及糧食安全。

由美國羅文大學、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及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共同展開的研究顯示,氣候變化改變東南亞熱帶氣旋的路徑和強度,不僅更靠近海岸線,停留的時間也更長。越南海防市、緬甸仰光、泰國曼谷等城市,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強烈風暴威脅。

Advertisement

上週,颱風“格美”造成菲律賓首都地區和北部省份受到嚴重洪澇災害,多地停工停課,馬尼拉大都會當局更宣佈,首都地區進入災難狀態。

仰光曼谷受嚴重威脅

該研究分析19世紀至21世紀末6.4萬個模擬歷史和未來的氣旋,包括操縱因素如人為碳排放的預期增加及其影響,以此深入瞭解氣旋形成、增強、減速和最終消散的變化。研究成果發表於《自然》合作期刊《氣候與大氣科學》。

報告第一作者、羅文大學地球與環境學院助理教授賈納表示,目前住在人口稠密的東南亞沿海地區居民,處境最為脆弱。她提出2點建議,“首先,應該採取行動減少(二氧化碳)排放,以降低未來風暴帶來的衝擊。其次,應著手保護沿海地區以防範未然,無論未來碳排如何,這些地區很可能將受到熱帶氣旋的一些加劇衝擊。”

ADVERTISEMENT

南大新加坡地球與觀測研究所主任、亞洲環境學院教授霍頓周三向媒體講解時說,熱帶氣旋從海面溫度獲取能量,因此當碳排放增加,海水溫度升高,就為熱帶氣旋提供所需能量,帶來強風、暴雨、引發洪水等。海水越熱,風暴就越大。

他指出,去年碳排放達到歷來最高水平,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是100萬年來未曾見過的水平,“這使熱帶氣旋比過去更頻繁地出現,就連強度也增加了。現在發生的熱帶氣旋更可能是3級、4級或5級,這些級別的風暴是毀滅性的,甚至須遷移沿海城市和基礎設施。沿海的大片農地變得毫無用處,這會威脅到整個東南亞的糧食安全,影響數千萬人的生活。”

影響農作物收割

霍頓強調,儘管大多氣候研究都集中在城市上,但農業課題也非常重要,特別是很多稻米種植區都位於低窪的沿海地區。“如果熱帶氣旋引發洪水,就會導致農作物無法收割;若是發生風暴潮,海的鹽水則會滲入淡水農田破壞作物,這些都是對糧食安全的毀滅性連鎖反應。”

 

 

標籤
你也可能感兴趣...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