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局:过去2年 沙巴有111次地震
![](https://webcdn.guangming.com.my/wp-content/uploads/2024/12/vdbbfd.jpg)
(吉隆坡29日讯)气象局过去两年来,在沙巴共监测到多达111次的微弱地震。
气象局总监莫哈末希山阿尼说,去年和今年的记录显示,最强的震级发生在斗湖海域,达里氏3.9级,但规模较小,未对周边地区的居民带来影响。
他向《马来西亚前锋报》说,气象局时刻确保国家海啸预警系统(SAATNM)处于最佳运作水平,以应对可能因地震引发的灾难。
“我国自2004年12月26日遭遇海啸灾难后,建立了SAATNM系统,并每年两次进行优化和维护。一旦发现系统出现损坏,就会立即修复。”
系统在地震后8分钟发讯息
“系统拥有与发达国家相当的技术,能在地震发生后8分钟内发布地震讯息。”
莫哈末希山提到,我国也处在印度洋海啸预警和减灾系统(IOTWS)、太平洋海啸警报系统(PTWS)及南中国海海啸预警中心(SCSTAC)观察范围。
他解释,这些系统下的成员将监测并通报印度洋、太平洋和南中国海的地震和海啸活动。”
此外,国家南极研究中心和马大海洋与地球科学研究所的气象学家拿督阿兹占说,我国并未免于地震,只是发生大规模地震的风险非常低。
他指出,沙巴因为地理位置接近太平洋火环,是我国是最容易发生地震的地区。
“半岛因为受到苏门答腊岛的保护,所以很少发生强烈地震;而砂拉越位于婆罗洲北部,亦较不易发生大规模地震。”
阿兹占表明,我国的沿海地区,仍可能受到菲律宾吕宋(Luzon)海和安达曼(Andaman)海地震引发的海啸影响。
“大马的沿海地区,特别是半岛东海岸、砂拉越海岸和沙巴海岸,仍有可能受到吕宋海地震引发的海啸影响。
“半岛西海岸也可能会受到安达曼海的海底地震影响。”
阿兹占表明,国人无需担心地震威胁,因为我国鲜少发生里氏5级以上的地震。
“虽然我国没有遭受强烈地震的风险,但高楼大厦仍按照特定规格建造,包括考虑到建筑物在地震中的耐久性,包括双塔楼和公共医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