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 七月不是焚化日,普度不僅度亡靈

國內大小城鎮的住宅區、商業區,都搭起了棚,如山的紙扎品,雕著華麗圖騰的大香擎天而立,時辰一到,即煙火瀰漫。

入夜時,傳來震耳的電子音樂,台上的勁歌狂舞,驚醒了平日寧靜的住宅區。這是農曆七月的情景。

Advertisement

盂蘭勝會確實給社區帶來干擾,只是大家本著對傳統文化的尊重,而且“一年一次”尚在容忍的範圍之內,也就相安無事。然而,當慶典的變質與舖張已經超出容忍的程度,問題就產生了。馬來西亞佛教總會雪隆分會主席明吉法師接到一些關於盂蘭勝會對社區造成干擾的投訴,因而邀請了馬來西亞佛光山總主持覺誠法師、佛教慈濟基金會的陳志偉,以及法鼓山的林忠彪,進行了一場題為“七月不是焚化日,普度不僅度亡靈”的座談會,向社會大眾發出呼吁,導正盂蘭盆節的意義。

覺誠法師:盂蘭節的由來

盂蘭盆節源自佛教的一部經──《盂蘭盆經》。經中講述的是佛陀的弟子目犍連尊者在禪修時看到自己的母親死後墮入地獄受苦,心痛萬分。眼看母親在地獄挨餓,喉管細如針孔,無法進食。目犍連尊者運用大神通力把食物送到母親身邊,無奈飯食只要拿到嘴邊,即火化成灰。傷心的目犍連苦無對策,於是前往請教佛陀。

當時的佛陀正在精舍裡與眾弟子禪修。平時,佛陀與僧眾都外出托缽,可是當雨季來臨時,佛陀不鼓勵弟子外出,以免誤踩地上的蟲蟻。因此,在佛教的原始習俗中,每年的四月十五到七月十五,為期三個月,僧眾在寺院修行,由在家信眾供養飲食,這段時期稱為“夏安居”。七月十五,安居結束,因為眾弟子的密集修行,都有所成就,佛陀感到歡喜。因此,七月十五又稱“佛歡喜日”。信眾在這一天到寺陀供養僧眾,故稱“供僧日”。這一天,在佛教傳統中是一個喜氣洋洋的日子。

ADVERTISEMENT

說回目犍連尊者。他在這一天來到佛陀面對,佛陀說:“你母親的痛苦,猶如把盆子倒置(即是‘盂蘭盆’的字義),適逢結夏安居,唯有通過眾佛弟子的覺悟之力,誦讀、憶念佛陀所宣說的真理(即誦經傳統的由來),將這份安寧、喜悅與自在,化成清涼的祝福,傳達給你的母親,和所有佛弟子的七世父母(此舉即是‘迴向’的意義)。”之後,目犍連尊者在禪定中看到母親含笑往生忉利天,解脫地獄之苦。後人將這一天的誦經、供僧、迴向等等儀式,稱作“盂蘭盆法會”。

後來佛教傳到中國,與道教的“中元節”,以及民間信仰焚燒金銀紙的習俗相結合,形成今天的面貌。

明吉法師:超度內心的貪婪

接到社區對盂蘭勝會投訴,我有感而發。佛教是提倡慈悲精神的宗教,當然也認同愛護人類的居住環境、保護大自然等等普世化價值。現代人環保意識本該要提升,而源自佛教的盂蘭盆慶典,卻演化成一種對居家環境造成干擾與破壞的舉動,著實讓人遺憾。

大眾每年都在普度,卻忘記了,從這種種習俗、儀式中獲得利益的,本該是活著的你我啊!農曆七月,我們都曉得要普度鬼道眾生,卻忘了,正真要超度的,是我們內心的貪婪、嗔恨與愚癡。

我們不得不正視全球暖化的問題,在進行普度儀式時,別忘了佛教“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核心精神,減少大量的焚燒活動,保護地球環境,自利利他。

身體環保•關愛大地

##雖然出席座談會的都是馬來西亞佛教界代表,但這不是為宣導教理而來,而是為呼吁大眾從環保與人類共同利益的角度,省思盂蘭盆法會的意義。

台灣慈濟功德會的證嚴法師說,現在的普度法會,度的都是眾人的肚子。古代的農業社會,大部分人家境貧困,吃肉的機會不多,所以才會特別珍惜諸如過年或中元普度等等慶典,宰殺家禽供奉神明與祖先。以最好的物資拜神祭祖,這種心意是善的,只是現在我們已經生活在豐衣足食的年代,中元普度的大排延席,似乎已沒有這等必要。

節制飲食,是身體的環保;減少殺害動物,保護大自然,是對大地的關愛。身體這小乾坤淨化了,環境這大乾坤才有望成淨土;大地萬物活得自在,人才有望平安。

陳志偉:減少焚燒紙紮品

全球暖化似乎已經成了人類居住環境的危機,我們不得不正視。慈濟功德會多年力行環保工作,“資源再循環”是當中的重要一環。我們所用的物品,都是來自地球的資源。再循環,即是延續物命,將大地資源重復使用,減少資源消耗,也避免制造過多垃圾。

紙張的原料是樹木。紙張是一種可以重復使用的資源,它原先是一張洁白的紙,我們使用後將之循環,它可以再被制成有顏色的紙張供印刷用。當我們把報紙、雜誌、傳單丟棄時,它們還可以再循環制成紙皮等等較為粗糙的紙。一棵樹提供給我們的紙張,原來可以如此發揮它的作用,但是,如果變成金銀紙或紙扎品,一旦焚燒,就什麼都沒有了,物命從此終結。

林忠彪:煙霾始作俑者

法鼓山除了關注生態環保,也注重“生活環保”,即提倡簡單、少欲知足的生活方式,以及“禮儀環保”,即關心自己身、口、心的一舉一動。我們都說要學習慈悲,可是當大量焚燒紙扎品與金銀紙而造成社區污染,干擾居民生活,我們對自己的鄰居,何曾慈悲?

祭祖拜神,皆是在求一家平安,但大量的香一燒起來,漫天煙霧,肯定危害建康,家裡小孩還會安全嗎?我們一直在顛倒習俗的根本用意。

煙霾來襲,我們都感到無奈,可是,為什麼每到農曆七月,我們卻自己制造煙霾?

焚燒金銀紙畢竟是傳統文化活動,

我們並不否定其存在價值,

只是,我們應該將農曆七月還原至其本來的意義,

多提倡孝親活動,減少焚燒,

以利益眾生的角度去加以省思。

大環境的改變,從個人開始。

 

 

【免責聲明】
光明網促請讀者及網民,共同維護言論自由精神,營造理性交流環境;任何人身攻擊、鼓吹種族與宗教仇恨、誹謗與造謠等留言,皆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本網站有權刪除任何違反此原則的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你也可能感兴趣...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