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

每天浪費1.66萬公噸 家庭丟棄食物占44.5%

(吉隆坡20日訊)今年3月份,當政府宣布全國實施行動管制令(MCO)時,一夜之間,面包、米飯、雞蛋、礦泉水和其它必需品成了國人瘋搶的“產品”;類似的恐慌搶買現象,近日在政府宣布一些地區和州屬實施有條件管制令(CMCO)以阻遏冠病病例的飆升時再度上演。

惟當某些食物因大量搶購過多而沒食用時,其保質期過後就不可避免地被扔進垃圾桶。

Advertisement

浪費食物是馬來西亞一個永久性的問題,大馬固體廢料及衛生管理機構(SW Corp)披露,我國每天產生重1萬6667.5公噸的食物廢物中,來自家庭的丟棄食物便占44.5%。

 24%食物廢料仍可食用

據了解,約24%或4005公噸的食物廢料被歸類為仍可食用,其數量足以每天為297萬人提供三餐。

該機會聯邦直轄區主任莫哈末查希提到,在3月18日行管令落實前,吉隆坡每天產生的食物垃圾平均是2.1公噸,4月份則下降至每日1.7公噸,反映出每天浪費的食物減少了0.3公噸。

ADVERTISEMENT

他解釋,食物垃圾減少的原因是大多數餐館提供外賣和送貨上門服務、營業時間縮短,同時婚宴及其它聚會等活動都被禁止。

“MCO期間,酒店和餐館都不被允許提供自助餐,相信也是導致食物浪費被減少的原因。眾所周知,自助餐是造成食物浪費的最大因素之一。”

“大多數人們在這期間多數都獃在家,不論是做飯抑或選擇打包食物,都是留在家中,因此都吃會完所有的食物。”

莫哈末查希告訴《馬新社》 ,當行管令進入有條件和複蘇式式階段,政府在6月和7月逐漸放寬行動限制,及多數經濟領域都獲重新開放後,吉隆坡的食物垃圾量又開始平均每日增加2.2至2.3公噸。

根據SW Corp公司的廢料成分研究發現,在MCO期間和齋戒月期間,平均產生的食物垃圾量較去年同期減少40.9%。

他說明,食物垃圾可分為“可避免”和“不可避免”兩類,前者包括未食用的食物,而後者則包括果皮、骨頭和其它不能食用的廚餘。而無可避免的廢料可變成堆肥,用作花園肥料。

他聲稱,SWCorp公司正和非政府組織及廢料管理特許經營商阿南弗拉有限公司合作,通過在布城第5區的創新回收設施厭氧消化廠(anaerobic digestion plant),將食物垃圾堆肥成肥料。

據了解,該厭氧消化池可容納最多50公斤的食物垃圾,歡迎附近地區的居民加以善用這設施。

此外,大馬食物銀行基金會首席執行員阿都華合則披露,該基金會與多個非政府組織超市尋求合作減低食物 ,即每日前往收集剩餘的食物,然後轉送給其他有需要的群體,包括那些無家可歸的社區等。

他聲稱,該單位每日可收集超過1000公斤的食物,這些食物來自巴生河流域一帶的酒店、超市、批發市場及食物制造廠。

“基金會迄今已分發過剩食物給62萬2726戶家庭,及來自195所大學的7萬7251名學生。”

Tags
【免責聲明】
光明網促請讀者及網民,共同維護言論自由精神,營造理性交流環境;任何人身攻擊、鼓吹種族與宗教仇恨、誹謗與造謠等留言,皆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本網站有權刪除任何違反此原則的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你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