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月劉聲 / 嗅到“反中”氣味

再次純屬假設,假設中國成功競標預計於2018年,也就是大馬的大選年(倘若最遲須於2018年舉行的第十四屆全國大選沒有提前到來)啟建的隆新高鐵,而希望聯盟或至今仍不知能否成形的反對黨大聯盟贏得來屆大選而入主布城,由馬哈迪或安華“幕後”掌控的“新”政權一旦上台後,或許會暫時叫停施工中的大馬第一條高鐵計劃,俾着手審查這項由納吉在位時所批准的大型基建工程,是否涉及“喪權賣國”。

在納吉第三次以首相的身份啟程訪華後,希盟因不滿納吉的繼子和兒子隨團尤其是乘坐政府專機,而率先向納吉發難,接着質疑政府為何未經公開招標,竟直接把預計於明年動工,耗資550億令吉(據知由中國提供低息融資),全長約600公里的東海岸銜接鐵道計劃頒給中國公司承建,繼而抨擊大馬政府與中國政府,以及兩國企業界簽署一系列官方文件、諒解備忘錄和協議,包括軍購,總投資額合計1436億4000萬令吉(沒有涉及任何巨額貸款或無償援助),有“喪權賣國”之嫌。

Advertisement

目前是土著團結黨名譽主席的前首相馬哈迪非議納吉與中國的關係很密切,頓使中國成了大馬的“債主”,恐將導致大馬久而久之被中國“殖民化”,而人民公正黨實權領袖安華則“提醒”納吉,大馬若過於依賴及投靠一個國家(中國),不只會犧牲我國的主權,也會對區域的外交政策帶來影響(不知是否暗指大馬在申索南海主權時或會向中國妥協)。

納吉訪華被炒作為政治議題

馬哈迪也質疑納吉這回為何訪華長達一星期,似欲“合理化”他對納吉所作出的指責;根據資料,馬哈迪在位時官訪中國的次數及天數皆多過納吉,他曾先後訪華7次,其中有兩次超過一星期,即1985年11月20日至28日首次訪華9天,以及1993年6月13日至22日第二次訪華10天,而不是如他所說他擔任首相時出訪一般是2或3天。

其實,馬哈迪在位22年期間對促進馬中關係的迅速發展,保持良好勢頭曾作出重大的貢獻,而他每次訪華也曾與中國有關方面簽署或達致在各領域尤其是經貿與投資的雙邊合作協議,卻從未被視為“親”華,甚至被指控“喪權辱國”。

ADVERTISEMENT

再者,我國政府或歷任首相在位期間,皆曾與其他各國包括美國與日本簽署無數的諒解備忘錄及協議,甚至接受財援,也不曾被扣上“喪權辱國”的大帽子。

不論是在位或是退位後,馬哈迪曾一再仗“義”執言,駁斥西方所渲染的“中國威脅論”,並深信中國從未企圖侵略或干預他國包括大馬的內政,如今他卻對與大馬深化“全面戰略伙伴關係”並推上新台階的中國變相地“妖魔化”,顯然與政治因素也就是“倒納吉”不無關係,頓使納吉“與龍共舞”在國內被扭曲為“喪權賣國”,乃至在國外被標簽為疏美親華。

顯然的,“倒納吉”的反對黨陣營把納吉所聲稱“極為成功的訪華行”,解讀為北京當局“力挺”納吉,而加以炒作為政治議題(中資一再“慷慨”地替一馬發展公司減債,間接緩解布城當權者所承受的政治壓力,相信也是反對黨“反中”的因素之一),因而激起形同“反中”或“反華”的負面反應。

若是如此,此舉確不利於馬中友好與合作關係的持續發展,不啻是違反兩國人民的共同利益。

(光明日報/評論.作者:劉漢良)

 

 

【免責聲明】
光明網促請讀者及網民,共同維護言論自由精神,營造理性交流環境;任何人身攻擊、鼓吹種族與宗教仇恨、誹謗與造謠等留言,皆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本網站有權刪除任何違反此原則的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你也可能感兴趣...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