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醫

止痛藥常見成分 布洛芬增感染新冠病毒? 醫生:副作用可大可小

(香港訊)3月中旬,法國衛生部警誡,有新型冠狀病毒症狀人士勿自行服用布洛芬(ibuprofen),恐加重病情。

Advertisement

世界衛生組織(WHO)隨即建議有相關症狀人士避免服用布洛芬;但不久又推翻建議,表示“不建議反對使用布洛芬”。

與此同時,醫學期刊《刺血針》文章指出,布洛芬可能導致新冠肺炎病情惡化。

ADVERTISEMENT

各方專家意見分歧,背後有何理據?是否需要停止服用布洛芬?

新型冠狀病毒在全球爆發後,很多確診個案都曾服用布洛芬(ibuprofen),布洛芬是消炎止痛藥常見成分,在許多國家屬監管藥物,但不少人在遊日本、歐美時,購買當地的複方感冒藥或止痛藥,都含有布洛芬。

布洛芬屬非類固醇消炎藥(NSAIDs),適用於輕度至中度疼痛,具退燒、止痛、消炎作用,在外國較撲熱息痛(paracetamol)更被廣泛使用。

臨床未有足夠的證據

香港醫院藥劑師學會會長崔俊明解釋,布洛芬藥理作用是抑制前列腺素製造,令血液減少流到腎臟,腎臟的調控機制便會使身體細胞表面的ACE2(血管緊張素轉化酶2)增加。“ACE2就像是門,多開幾道門,病毒就更容易進入。”由於新冠病毒透過ACE2進入人體的細胞,因此有推論指布洛芬會加重病情。

值得留意的是,大部分非類固醇消炎藥的藥理作用,都會抑制前列腺素製造,因而令ACE2增加,譬如常用於紓緩經痛的甲芬那酸(mefenamic acid)、治療中度疼痛的萘普生(naproxen)。按照理論,不單止布洛芬可能導致新冠病毒更容易入侵人體,其他非類固醇消炎藥都一樣。

崔俊明強調,以上說法在理論上“講得通”,但臨床未有足夠證據,證明服用布洛芬會增加感染新冠病毒風險。SARS與新冠病毒相似,同樣是透過ACE2進入人體細胞,但沒有證據顯示,服用布洛芬會增加感染SARS風險。他建議市民按照藥劑師或醫生囑咐服用布洛芬。

引致副作用可大可小

香港人推崇的日本複方感冒藥、美版止痛藥,不少都含有布洛芬;如有傷風、感冒症狀,應否服用?出現頭痛或經痛,應該服用撲熱息痛還是布洛芬呢?

心臟科醫生黃任匡認為,布洛芬雖具鎮痛、消炎及退燒等藥效,但由於其副作用可大可小,可引致胃潰瘍、胃出血、腎功能衰竭等嚴重情況,因此醫生處方布洛芬,多用於出現嚴重炎症及痛症的病人身上,較少用作退燒;即使發燒患者由疫區返港,懷疑感染新冠,醫院也多用撲熱息痛,不會用上布洛芬。

監管藥物少用作退燒

在香港,布洛芬必須在有註冊藥劑師在場及其監督下銷售。崔俊明表示,有輕微不適時,可先到藥房購買成藥或藥劑師監售的藥物來緩解症狀。若1至2日仍未有改善,應盡快看醫生。

撲熱息痛與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作用相似,但不具消炎作用。撲熱息痛雖然較少引起腸胃不適,但由於經過肝臟代謝,若長期及過量服用,可致肝臟受損。他不建議市民於外地自行購買布洛芬,以免服用過量,出現嚴重副作用。

購複方感冒藥藏風險

黃任匡表示,由於布洛芬可引致嚴重副作用,不建議市民自行購買及服用,尤其是長者、腸胃及腎功能較弱的人士,“如果純粹有少少頭痛,想吃顆止痛藥,可以選擇撲熱息痛,這是比較安全的選擇”。

但若小童出現不適徵狀時,則需立即求醫,“因為小朋友未必懂得講出自己的身體不適,或者會講得不清楚,所以不建議擅自讓小童服用撲熱息痛或布洛芬”。

另外,一些複方成藥稱能紓緩咳嗽、鼻水、鼻塞、發燒等多種徵狀,崔俊明也不建議服用。因為所有藥物都有其副作用,患者服用含多種成分的複方,需承受不必要的藥物副作用風險;加上,一旦出現藥物敏感,便不清楚是哪種成分所致。

他說,疫情當前,如有新冠病毒症狀,尤其是曾經外遊、接觸過確診者,應及早求醫。

愛滋藥主打 阻病毒繁殖

新型冠狀病毒疫情蔓延全球,懷疑及確診患者,用藥有何分別?

心臟科醫生黃任匡負責治療新型冠狀病毒的懷疑及確診個案。他表示,若病人從疫區回港,出現初期病徵,但未及接受病毒測試,屬於疑似個案,會安排送至隔離病房接受治療,例如肺部出現“肺花”,會處方抗生素。當病人的病毒測試結果為陽性,則需服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治療藥物。

現時用於治療新冠的主要藥物,包括蛋白酶抑制劑(lopinavir/ritonavir)、利巴韋林及干擾素。以原本用於治療愛滋病患的蛋白酶抑制劑為主打,或與其餘兩種藥物一併處方,作混合治療。

會觀察 患者身體反應

有關蛋白酶抑制劑的治病機制,黃任匡解釋,新型冠狀病毒侵入人體後,不能自行分裂,須透過襲擊細胞,讓細胞協助繁殖病毒,“在過程中,細胞需要酶來完成繁殖病毒的任務;而蛋白酶抑制劑令酶失去運作功能,阻止細胞繁殖病毒”。

儘管現行有以上3種藥物用於治療患者,但藥物可能產生副作用,如腹瀉、嘔吐、影響肝功能等,因此醫療人員處方藥物時,會小心觀察患者的身體反應。

病情有輕重 用藥不同

感染新型冠狀病毒的患者,病情各有輕重,由毫無病徵至呼吸困難等不同情況,用藥皆有不同。

黃任匡舉例,他曾接觸一名身體不適,主動求醫的女患者,確診後追蹤感染途徑,發現其丈夫亦患上新冠病毒,但沒有症狀,“當發現女患者由丈夫傳染時,丈夫已差不多完全康復。針對這些並非在發病初期,前來求診的患者,我們不會處方利巴韋林”。最後,該患者只需服用蛋白酶抑制劑。

防疫,您會怎麼做?

01.取消鄉團旅遊 不參聚會餐敘

新冠病毒發生,除了生理、心理外,影響的層面,從食、衣、住、行、育、樂一個不漏,每天看新聞播報世界各地感染人數不斷的增加,各種大型活動停辦,心情也跟着低落。

為了配合政府的防疫措施及宣導,我也調整了一些日常的生活習慣,注意環境的清潔消毒、勤洗手、量體溫,人多的地方或到醫院戴口罩,取消社團定期的旅遊活動,不參與聚會餐敘,停止每周定期的佛寺共修,避免搭乘大眾交通工具,降低感染的機率。

調整日常生活習慣

當然也要提升抵抗力,維持每天固定的運動習慣,注意飲食,在家自己調理食物,因為平常要上班,趁着在家,包水餃,分裝冷凍起來,方便取用,相對的,自己做的食物吃得安心,我相信這次的疫情,讓很多人都調整了生活習性,減少外食,在家用餐。

關心疫情一起努力

每天都會關心疫情的狀況,一聽確診案例增加,心情着低落,可是看着衛生部的防疫團隊,那麼盡心盡力、不眠不休,辛苦的為我們健康把關,更應該將我們該做的、該注意的事要確實做好,每個人盡一份力,為防疫一起來努力。

02.指關節開燈 牙膏分開用

新冠病毒肆虐全球,個人如何防疫?衛生細節不容忽視。

第一、在刷牙方面,最好一人一條牙膏,因為牙刷沾取牙膏時,可能沾到前一位使用者的口內分泌物,而自己的分泌物也有可能留存在牙膏上,被下一個使用者沾到。

第二、用餐前要徹底洗淨雙手,連指縫都要摳乾淨,不要用手拿水果、饅頭、花生等食物,最好的方法是用餐具取食物。

第三、按公共場所的電燈開關或電梯、抽號碼牌時,不要直接用手指頭按,而是用手指關節按,因為我們不會用手指的關節去拿東西,更不會用手指關節去挖鼻摳耳。

不過,最好還是接觸大眾公共設施後,用肥皂洗手,出門在外沒地方洗手,也可以隨身攜帶乾洗手或抗菌酒精濕紙巾,多一層防護,多一份安心。

第四、回到家後,最好趕快洗澡、洗頭、洗臉、漱口,更換室內衣服,清洗外出衣褲,並將洗後之衣物曬太陽殺菌。若無法立刻洗澡,也還是先換下外出衣物。

看似潔癖保護自己

若是平時不會每天洗的衣服,可將它們曬一曬,假使住所、氣候等因素導致無法曬太陽時,至少別和沒穿過的乾淨衣物掛在一起。

以上習慣看似潔癖,其實應該是平時就該做好的衛生習慣,對抗來勢洶洶的新冠肺炎,必能大幅降低感染機會。

從日常生活中個人衛生做起,保護自己,就是最好的防疫。

 

Tags
【免責聲明】
光明網促請讀者及網民,共同維護言論自由精神,營造理性交流環境;任何人身攻擊、鼓吹種族與宗教仇恨、誹謗與造謠等留言,皆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本網站有權刪除任何違反此原則的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你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