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副刊

樂齡生活不虛度 退休三寶 健康財務興趣

報導\何欣瑜   攝影\楊初猛

生老病死是生命定律,比起從前,科技和醫學的進步讓現在的大部分人都能夠活到年老,根據國家統計局在2023年發佈的數據顯示,2023年的新生兒平均壽命預測為74.8歲。這意味着我們在60歲退休後往往還有十幾二十年的時間,也因此,老年生活的規劃變得很重要,該如何經營自己的老年生活決定了一個年長者的生活品質。

Advertisement

那,現在的你,有沒有想過可以怎麼為退休做準備?退休後的樂齡生活能夠怎麼過?

在今年五月間,吉隆坡一家小型會展中心展出了由十名好友聯合呈獻的攝影展《南疆:多元和諧的魅力》,十人的年齡介於62歲至75歲,這是這群樂齡攝影愛好者的首個作品展。處於退休狀態的他們用鏡頭說故事、做分享,讓人從中得以一窺樂齡人如何營造生活樂趣。

其中一位參展者是今年72歲、來自檳城的退休老師藍芸開,他自教育領域退下來之後,便很享受退休生活。他與63歲的妻子幸豔妮相互作伴,在平凡的生活裡品味人生美好時光。

兩人有共同的生活圈子和好友,平日裡,他們常與好友們相聚,除了相約旅行,夫妻倆也常一起郊遊、爬山和晨運。那,他是如何適應和調整退休後的生活?

ADVERTISEMENT

憶起自己在年屆退休時,藍芸開說自己是逐漸從工作上退下來的。

“退休後前幾年,我是有以兼職的方式幫忙學校準備輔助課程和義務性協助家教協會的工作,慢慢移交工作後才完全退下來。”

當完成交接工作後,他即把時間都投入興趣中。對他來說,退休後與之前的生活不同之處只是關注的重心改變了。以前的他需要把時間放在工作上,退休後,好好享受悠閒生活和投入興趣成了首要。

擁有愛好是必須

“我很享受我的退休生活,不會因為沒工作了就覺得失落,只是關注的目標不同了。”

閱讀一直是他的興趣,此外,進修、網上自學新技能和新科技知識、策劃旅行等都是他喜歡做的事,“退休後,經營興趣很重要,有了自己感興趣的事就會知道怎麼安排時間。”

他認為擁有個人愛好是人生必須,就算是在退休前的日子也一樣,愛好是由日常培養而成的,生活不應該只有工作。

“人生有許多有趣的事,而適合樂齡人士的有閱讀、學習、晨運、欣賞音樂、學習樂器等等,單單培養一個興趣就可以很好地進行規劃了,只要生活充實,樂齡歲月就贏了一半。”

要好好享受退休生活,除了培養興趣,規劃好財務和保持健康的身體是兩大必須做好的事,也是最基本的事。

“我覺得人本來就應該這樣,活着就需要培養好的興趣,做好健康管理和財務規劃,不是為了退休才去做,更不應該等到要退休了才來規劃,把這些都先做好,才能好好享受退休生活。”

藍芸開和幸豔妮在孩子成年後,步入樂齡歲月的他們互相扶持,也分享他們的樂齡生活。

學習新知建立社交圈

對曾經也為人師表的幸豔妮來說,雖然身體機能會隨着年齡在退化,但不意味着樂齡人就須停止學習和進步,相反的,樂齡人可以透過持續學習再成長,並按能力和專長繼續為社會獻一份力,同時建立自己的社交圈子,和另一半及友人一起享受樂齡歲月。

幸豔妮是在三個孩子出生後即從杏壇退下,全心撫養孩子和照顧家庭,直到孩子長大。這期間,她也沒有忽略自己的生活,她加入了詮釋聖經義工行列,成為教會傳道的一份子。

“在人生不同的階段有不一樣的關注點,關鍵在於要懂得哪些是當下最重要的,並懂得去平衡。當孩子尚年幼,我給家裡撥出較多的時間;現在,我把重心放在經營自己和先生的生活上。

我認為,到了人生這個階段,我們可以按自己的興趣和能力為社會付出,例如我的朋友曾經是名護士,他退休後到養老院去當義工;有些朋友義務去協助大自然協會,到森林保護區進行觀鳥活動,這樣也很不錯。”

一些朋友則很熱衷分享自己的專業知識,如保健養生、美食、種植等,這些分享不只幫助別人,也有助於建立並維持社交圈子,這也是樂齡生活很重要的部分。

“當我們去分享自己所知的同時其實也在學習新知識,在過程中我們也會更包容,去和人溝通並培養耐心,這些都會滋養自己的心靈,也和社會保持聯繫,讓生活更精彩。”

和友人聯合辦攝影展對她來說是很大的鼓勵,攝影自此也帶來不同的意義。“以前我拍照是為生活做紀錄,現在拍照時會觀察周圍,研究看看同樣的畫面以何種角度呈現會比較好,這樣不斷地學習會帶來更不一樣的滿足感。”

幸豔妮認為樂齡人士可以通過參加義工活動付出和學習,其中義務參與觀鳥活動、原住民村落輔導都是不錯的活動。(受訪者提供)

攝影師朋友鼓勵辦展

提起攝影展的緣起,藍芸開說一切是水到渠成的事,當初一行人出發旅行時也沒有想過會有這樣的後續。

他們當中有老朋友、老同學、前同事、鄰居,退休前他們有的是工程師、建築師、退休老師、發展商等,也有人現在是禪修老師,大部分居住在檳城的他們在去年末組團出發到南疆展開為期12天的旅行,共同創造人生美好回憶。

“南疆之旅前,我們一起探索過北疆。那段旅程非常愉快,於是,當我們想要再次出發旅行時,很自然就想到文化完全不同的南疆,因此促成了這次的旅行。”

這群樂齡好友不是第一次組團出遊,卻是第一次獻出自己的攝影作品並開展分享。旅行,是他們共同的興趣;攝影,是他們記錄所見所聞的方式。透過鏡頭,他們把旅程的點滴記下。

十個好友結伴展開為期12天的南疆探索團,並用鏡頭記錄自己的所見所聞,回國後通過攝影展分享給大眾。(受訪者提供)

回國後,一名攝影師好友,也是會展中心的主人在看過他們拍攝的照片後,鼓勵他們開展,並慷慨地贊助場地。

朋友的鼓勵猶如為他們打了強心劑,於是在今年一月正式投入籌備,並在四月中至五月展開為期約一個月的攝影展。一行10人共拍了整萬張照片,在篩選過程中每人挑選出大概30張,再從這些照片中精選出五十多張辦展,約百張製作成攝影小書販售。

年齡不是學習絆腳石

從籌備到辦展,幸豔妮說,她從中學習了不少,特別是在篩選照片的過程中,讓他們學到許多攝影知識。

“這麼多人這麼多照片,好處是要什麼照片都有,大家從自己的角度去拍攝,在篩選的時候我們就看到不同角度拍攝出來的效果,對照片的鑑賞有很大的提升。”

選定照片後,攝影師友人會給予專業的回饋,並協助他們作最後的篩選。過程中,他們瞭解到有各種因素會影響照片的效果,如攝影的技巧、周圍環境、光線、清晰度等等。

有些照片雖然目標主題很不錯,但清晰度欠佳,因此無法展出,雖然覺得遺憾,卻也讓他們學習和瞭解到以後拍照時要注意些什麼。

由於不是專業攝影師,他們把焦點放在休閒性分享旅行的故事,讓攝影展就好像一場報導性攝影展。

“我們相信朋友的專業判斷,我們也跟着認真去做,期間花了很多時間去溝通,把細節做好,我們都很享受這個籌備的過程,溝通也無障礙,大家都有很正面的交流。”

攝影展的反應比想像中好,這是他們意想不到的。“很多人都給我們正面的回饋,一些甚至是來自專業的攝影師給我們肯定,我們和許多人互動和交流,這是個很歡樂的體驗。”

幸豔妮:到了人生這個階段,我們可以按自己的興趣和能力去為社會獻一份力。

 

 

標籤
你也可能感兴趣...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