棄從政轉行善‧撿破爛付開銷‧鄧志升辦8孤兒院濟貧扶弱

(雪蘭莪.蒲種9日訊)古往今來,不少人的夢想往往敗在“放棄”的手上,毀在“嘲諷”的腳下,被“困難”擊倒,遭“拖延”溺斃,但“喜樂之家”創辦人鄧志升即使面對收入不敷支出的窘境,仍不懼困難地逐步創辦8所孤兒院。曾經,他獲得政要的提攜而參與政壇,並因擁有精明的商業頭腦而成為各大企業爭相邀聘的對象,事業本應輝煌,讓他得享榮華富貴,但他毅然選擇踏入扶貧之道,用其一生守護一群孤殘人士和孩子。

牧師鄧志升自知長貧難顧,為了“供養”75名孤兒、40名老人和二十多名殘智障人士,他和48歲妻子李清敏遂採用經營社會企業的方式來經營孤兒院,以便孤兒院得以永續生存,所謂的企業化方式包括開設二手服裝及家具店、經營自助餐服務、投入養魚業和培植盆栽業。此外,他也曾沿家逐戶兜售醬油、撿拾破銅爛鐵等,將所賺取的每分每毫全用作支付8所孤兒院的開銷。

Advertisement

現年48歲的鄧志升是於1992年與48歲妻子李清敏攜手創辦喜樂之家,專門收留孤兒、無依老人、殘智障人士,迄今已邁入21年,目前在雪隆增至8家分院,包括士毛月、加叻、沙登大學岭、蒲種、雪邦及增江。過去已有超過300名孤兒長大成人,並相繼離開喜樂之家開創屬於自己美好的將來。

鄧志升接受《光明日報》訪問時說,取名喜樂之家,是希望這些孩子在得到充份的關愛之後,能為自己的未來設定目標,以便擁有一個喜樂的人生。

一度窮到沒錢買奶粉

“這一路走來,我不是沒有遭遇過困難和批評,開辦第一所孤兒院初期,我們夫妻倆吃過午餐後,就得為下一餐煩惱,一度窮得沒錢買奶粉給自己的孩子吃。曾有人嘲笑我連妻兒都養不起了,又何來能力去幫助弱勢群體,並勸我最好放棄,不過,我選擇對這些負面話充耳不聞,堅持走自己的路。”

ADVERTISEMENT

他說,21年前,開一間孤兒院的每月開銷至少1500令吉,租金就佔了700令吉,其他是生活費及雜費,讓他嚇了一跳,因為教會每個月只給他1400令吉的薪水及生活津貼,根本入不敷出。

“當時,我滿腦子都在想要怎樣找錢來維持喜樂之家,剛好有一家瀕臨倒閉的幼兒園準備脫售,頂讓費是3000令吉,我便省吃儉用,四處奔波好幾個月,才籌到這筆錢,接管了這間幼兒園。”

鄧志升身兼教師和司機,每天親自載送和教導12名學生,但每月收到的360令吉學費根本不夠支付幼兒園400令吉租金,所幸在捱過一年的虧損後,幼兒園開始賺錢,讓他得以將盈利投入孤兒院。

“不過,幼兒園經營17年後,最終仍逃不過結業的命運。”

對鄧志升而言,天無絕人之路,他靠著做生意的頭腦,陸續投身在不同領域中賺錢,包括經營餐飲業、承包教會的婚禮及活動的自助餐服務,並且到各個教會講道賺取車馬費及津貼,以期通過採用社會企業的運作方式達到做善事的目標。

他自嘲地說,他可是以“ICU方程式”去經營喜樂之家。“ICU即是加護病房,所有病重的病患都被送到加護病房吊水,只靠一滴滴的葡萄糖和生理鹽水來維持生命。”

精明商業頭腦

企業公司爭聘

鄧志升擁有精明的商業頭腦,加上在社會各階層擁有人脈,因而被多家企業公司相中,欲招聘他成為“商業顧問”,不過都被他一一拒絕。

他說,有人問他,如果不做慈善工作,也可以在商界大展拳腳,何必自討苦吃,但他這樣回答對方:“如果我要享受榮華富貴,當年早就跟著黃家定從政了。”

他披露,喜樂之家的社會企業看起來多元化,其實每個月只夠維持開銷,無法大賺。

沿街售醬油

撿爛鐵紙皮賣錢

喜樂之家的8家分院有十多名全職工作人員,每月行政費、薪水及飲食開銷至少耗費7萬令吉,即使有熱心人士的捐助也是長貧難顧。為了餵飽逾百名孤兒及老人,鄧志升得設法賺取更多的收入,於是,他們夫婦與義工沿街兜售醬油,並供應給雜貨店、朋友或熟食檔,有時候路邊有人丟棄廢銅爛鐵或紙皮,他們也會撿拾回來賣錢。

後來,他們索性投入回收舊物的生意,每天出動兩輛貨車到處回收舊報紙、舊衣服、家具及電器等。

“許多人不來幫忙,卻反倒責罵我們在後院收集一堆垃圾,影響孤兒的生活環境,其實這些回收物都是養活喜樂之家逾百人的黃金啊。”

不過,最令鄧志升煩惱的是,一些不負責任的人士表面上是捐贈家具及電器,實際上是為了想省下丟垃圾的費用,欺騙他們去搬走自己不要的物件,有時候,載回來的二手物件有80%是無用處的。

開二手店轉賣回收物

喜樂之家也在蒲種13英哩開設一間二手店,轉賣回收而來的舊衣服、家具和電器,吸引附近許多赤貧家庭及各國外勞光顧。一些馬來居民受訪時說,自從二手店開業後,窮人能買到必需品,大大降低了偷竊案。

二手店只要1令吉就能買到衣服、3令吉就買到褲子,不少印尼外勞還因此買了許多廉價二手衣物寄回家鄉。

鄧志升披露,舊電器找義工來修理一下,就能變賣。

“一些住在廉價公寓的貧窮家庭,只要花一點錢就可以為家裡添置家具。”

向政府租地養非洲魚

喜樂之家的另一項社會企業是養魚業,他們向政府租借2英畝地段來養殖非洲魚,同時培植盆栽。目前,他們養了大約1萬條非洲魚,這些魚不但可以充作喜樂之家的食物,還能供應給餐館賣錢。

不過,在投資養魚業方面也讓鄧志升遇到不少風險,他說,一隻800克的非洲魚要花半年時間養大才能賣出市場,無奈經常引來小賊上門偷魚,在他受訪的兩天前,他已被偷走一百多條魚。

進馬華3個月

受委支會副團長

鄧志升當年在公教中學就讀時,曾擔任巡察員副總團長、籃球隊員、華文學會及童軍,活動及學術表現可說相當標青,因而被數學老師視為可造之材,遊說他畢業後從政。

而這名老師正是馬華前總會長丹斯里黃家定。

親友不支持從政

當政治家及創辦孤兒院是鄧志升的夢想,不過,他在中學畢業後先選擇踏入政治界圓夢。“當時我加入馬華3個月後,就受委為聖淘沙花園支會馬青副團長,但親友不支持我從政,不停勸我退黨,專心發展慈善工作。”

“於是,我向上帝祈禱,如果上帝不想讓我從政,就讓我的馬青副團長委任信失效好了。沒想到碰巧正值馬華梁陳之間的黨爭,導致馬華必須改選,我的委任信最後果然失效,似乎註定我一生要投入義工行列。”

他說,因著黃家定曾是馬華總會長前陳群川及敦林良實的政治秘書,對方遂勸他留下當助理,並聲稱十分看好他能在政壇闖出一番事業,但他必須兌現之前禱告的承諾,所以決意當起牧師及創辦喜樂之家。

15年後,鄧志升創辦大馬基督教青年協會,並成為三屆總會長,而黃家定也成為馬華總會長兼部長,有一次兩人在一場宗教會議上見面,黃家定好奇地問他在做甚麼,他答說:“我在做慈善,我至今沒有放棄19歲那年的夢想。”

17歲視服務社會為己任

鄧志升小時候是住在舊巴生路山區裡的木屋,是家中老三,他說,他從小就以物質來衡量父母對自己的愛,因當時兩個哥哥及小妹妹總能享用新衣服及玩具,只有他撿破舊的衣物來穿,玩別人的二手玩具。

“我從小就覺得父母不愛我,經常躲起來哭泣,自憐自艾,而且人也變得很消極,經常萌起自殺念頭,甚至想過出家當和尚。”

鄧志升在17歲時便立志要當政治家,視服務社會為己任,19歲那年,他已規劃好人生的時間表,先到台灣深造,畢業後就回國做生意,然後參加選舉成為內閣部長。然而,再美好的夢想卻敵不過媽媽最現實的一句話:“兒子,我們家裡沒錢供你出國唸大學。”

一家五口住孤兒院

鄧家3個孩子雖然擁有健全的家庭,可是卻住在孤兒院,與其他孤兒一起吃飯、玩耍及長大,令3人的同學感到不可思議。

由於鄧志升夫婦全把賺來的錢投入喜樂之家,一家五口也就自然視喜樂之家為自己的家。鄧志升說:“我們不需要買大屋,只要有張床休息就夠了。”

孩子吃苦從沒埋怨

“孩子跟我吃苦很多年,從沒埋怨過,我只給他們最好的教育及品格,不給他們太多物質享受,因為人只有在苦難中,才能培養出毅力,我不想他們變成草莓族,在職場面對挫折就想放棄,遇到不如意的事就想自殺。”

操勞過度

瘦得皮包骨

滿頭蓬松雜亂的白髮,一副仙風道骨的瘦削身材,加上一身寬松深色衣著打扮,很難讓人聯想到鄧志升是一名牧師,而很可能將他錯認為“白粉道友”。

他笑稱,他在30歲那年的體重是85公斤,今年48歲,瘦得只剩55公斤,很多人問他為何瘦得只剩皮包骨,當然原因不外乎是操勞過度,睡得很少。

喜歡閱讀報章的他每天看到大馬許多名人同時涉足政經文教領域,仍能取得出色成績,十分羡慕名人是怎麼辦到的,後來他發現名人成功的條件是懂得“用人”及“時間管理”,因此,他也學習善用人才,聘請大學生、社會邊緣人及孤兒來管理喜樂之家,以減輕負擔。

用愛感化孤兒向善

照顧孤兒從來就不是一件易事,他們當中有的會自虐、傷害他人;有的濫交、酗酒;有的則對父母懷恨在心、毆打單親母親;甚至還有的會萌起殺父念頭。

這些問題孩子被福利部、政黨及報社送到喜樂之家後,不少孩子因不適應院內的生活或為了貪玩而半夜逃跑,好幾次鄧志升犧牲睡眠開車四處尋找孩子的下落或報警處理。

他說,這些孩子通常是到電腦遊戲中心蹓躂。“平時我們都是以愛去感化這些有行為偏差的孩子,讓他們學習愛人如己,倘若孩子打架、抽煙或犯下嚴重錯誤,我也會體罰他們,提醒他們不能重犯。”

有的孩子不受管教會反駁鄧志升:“你又不是我爸爸,憑甚麼打我?”,他嚴厲地回答孩子說:“既然我不是你爸爸,為何還要照顧你們?你有想過嗎?”說完後,孩子們多半會安靜下來,反省自己。

鄧志升從不說被父母遺棄的孩子是進孤兒院,而是上“梁山”。“誰知道這班孩子長大成人後,會不會成為一百零八條英雄好漢之一呢。”

孤兒脾氣乖戾被投訴

訪問當天,鄧志升忽然將訪問時間延後一小時,只見他不停接聽兩部手機,忙著處理分院事務及物資安排。

好不容易等他講完電話,他搖頭嘆氣說:“不好意思,剛才我去學校處理學生問題,又有校長聯絡我,指孤兒的脾氣乖戾,經常在學校惹事生非,要求喜樂之家派出`好學生’到學校就讀。”

鄧志升很為難的告訴校長:“喜樂之家的好學生不多,如果他們沒有問題,就不會被送來喜樂之家了。”

他解釋說,這批孩子遭父母遺棄及虐待,難免性格出現偏差,包括經常打架、不愛唸書及逃學,有的則常被同學歧視及欺負,有時候他們實在忍受不了,被迫出手反抗,結果反而被視為鬧事。

“大部份人會說`等我賺到錢,才去做慈善’,但慈善是從心開始,不是從錢開始。賺錢可以等,但是生活在社會邊緣等待救助的人等不了。金錢只是人生的一部份,不是人生最重要的部份。”

扶貧俠士簡介:鄧志升(48歲)

目前職位:牧師、“喜樂之家"創辦人

家庭狀況:與妻李清敏(48歲)育有3名年齡介於15至23歲的子女。

勇士專業:

◆19歲時獲得政要提攜加入政壇,也曾被企業公司相中爭相邀聘他擔任商業顧問,本應前途無量、腰纏萬貫,但他毅然放棄世俗生活,走入扶貧之道開辦8所“喜樂之家"救濟孤殘人士及兒童,並靠著回收二手舊物、兜售醬油、投資養魚場、經營自助餐到會服務等方式自救,將所賺取的盈利全用來應付8所喜樂之家的一切開銷。

 

 

【免責聲明】
光明網促請讀者及網民,共同維護言論自由精神,營造理性交流環境;任何人身攻擊、鼓吹種族與宗教仇恨、誹謗與造謠等留言,皆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本網站有權刪除任何違反此原則的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你也可能感兴趣...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