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小琴情有獨鍾廣西菜

和大部份60年代出生的女性一樣,梁小琴從小學一年級開始,就站上凳子學習煮菜,小學三年級就會煮一家整10人份的飯菜,並且一煮就是十多年。

出身貧苦家庭的梁小琴說,拜早年的生活磨練,讓她在長大後即使面對挫折,也不輕言放棄。

Advertisement

回首往事,梁小琴沒有喊苦,壓力越大,她的動力就越強,而這個個性就像她所喜歡的廣西菜一樣,用的雖是粗料,卻是堅韌不拔且具爆發力。

祖籍廣西容縣的梁小琴出生於上霹靂玲瓏,是雪隆廣西會館婦女組主席。家裡9兄弟姐妹中,她排行第4,上有3個哥哥,她是家中長女。

父母從事煙草種植,每天一大早就得到芭場工作,直至太陽下山才回家休息,所以她小小年紀就已在廚房忙進忙出,7歲個子不夠高,就站在凳子上,拿起鑊鏟在大大的灶頭上煮起一家之食,照料好家人的腸胃。

這位馬華班登區會婦女主席兼班登國會議員拿督翁詩傑特別助理,中五畢業後到吉隆坡工作,因與3位哥哥一起租屋子,所以還是得司掌灶火;21歲結婚嫁人成為主婦之後,抓鑊鏟依舊是生活重心,婚後2年,丈夫患肝病,一人扛起整個家庭生計,每天為工作拚至凌晨2點,回到家還得下廚做飯,吃飽才睡。

ADVERTISEMENT

逢年過節

才有肉吃

她說,印象中,母親也沒有一板一眼的教他怎麼煮,她只是從旁觀摩,看著看著,自然就上手了。“我小學讀下午班,所以早上會煮好一大鍋白粥和一樣蔬菜,大多數是炒韭菜,不然就是韭菜煎蛋,咱兄弟姐妹每天就是一鍋粥吃兩餐,待放學回來,再另煮晚餐。”

她說,當時家境不是很好,在餐桌上出現的一般都是粗生粗長的蔬菜,不是韭菜就是芥菜、樹仔菜,只有在過年過節才會有生菜包“味唸”(薑蒜泥等調成),白斬雞、芋頭扣肉、廣西釀豆腐等較豐盛的食物上桌。

“因為平時難得有肉吃,小孩都非常期待過年過節,而我雖然在這樣的日子會忙得不可開交,但看到一家人吃得開心,也不覺得苦了”

凌晨肚餓

開爐解饑

“21歲結婚後,本是全心全意當全職主婦的,只是天意弄人,結婚不到2年,丈夫患病,我只得放下鑊鏟,扛起家計。”梁小琴說,在外打拚的初期,家裡就由休養的丈夫負責打理,可是讓一個患病的男人處理所有家務,很多時候有心無力,最後她母親見她實在忙不過來,才從玲瓏搬來和她同住,幫她看顧4個孩子,為他們準備一日三餐,才讓她有喘息的機會。

“我那時常忙到忘了吃飯,凌晨回到家才覺得肚子餓,就靜悄悄的在廚房開爐煮一兩道自己喜歡的廣西菜餚來填飽腸胃。”

兒女是粉絲

超愛廣西菜

梁小琴說,也不知是習慣,還是因為從小吃著那個味道長大,她超愛廣西菜,即使嫁作廣東婦,她對廣西菜始終念念不忘忠心耿耿,而她的4個兒女則是她最大的“粉絲”。

她說,她的孩子也像她一樣,都是吃廣西菜長大的,所以也對廣西菜情有獨鍾,後來她在工作沒有那麼忙碌後,週末和週日都會抽空親自入廚露兩手(梁小琴的媽媽與她同住整20年,這期間主要都是媽媽主中饋。)

吃菜不知名

到巴剎上課

“唯一遺憾的是,孩子們都不曉廚事。兩個大的兒女現在讀大學,功課沒有以前繁忙,所以我準備傳授他們幾道拿手的廣西菜,以免失傳。”

不過,她說,傳承廚藝這事可不簡單,她打算先帶孩子們到巴剎去認識認識各樣蔬菜。

說到這,梁小琴不禁搖頭苦笑說:“現在的孩子和舊時代真是不一樣了,他們是吃菜不知菜名。”

至於丈夫的口味,梁小琴說,在長久的潛移默化下,丈夫也早已接受她烹製的廣西菜,所以她也沒有花心思去學廣東菜。

“我家婆在年前搬來與我們同住,廣東菜就由她發揮吧!”

白雞蘸味唸

充滿鮮甜感

廣西菜博採各地之長,變化多端,梁小琴卻獨獨對那一道只是陪襯身份的“味唸”鍾愛不已。

她說,這是一道佐料,是白斬雞蘸料。一般的吃法是以一片生菜裹一塊白斬雞,再舀上一小匙的味唸,包起來往口中一送,那從牙縫間溢出的香辛薑味和芫荽香味還有雞肉的鮮甜味,總能讓她多吃兩碗飯。

廣西菜

就地取材鄉土味濃

在中國,廣西是一個以壯族為主體的多民族自治區,各民族依自己的風俗習慣和嗜好,創造出了多采多姿,具有濃厚民族特色的傳統風味佳餚。

廣西菜發展於宋、元時期。廣西菜也稱桂菜,由桂北、桂東南、濱海和民族菜等菜系構成。桂北菜口味醇厚,色澤濃重,善燉、扣,嗜辛辣;桂東南菜講究鮮嫩爽滑,用料廣闊;濱海菜講究調味,注重配色,擅長海產製作;民族菜就地取材,講求實惠,製法獨特,富於鄉土氣息。

煮手:梁小琴

籍貫:廣西容縣

拿手好菜:

1 . “味唸雞”

2. 廣西釀豆腐

 

 

【免責聲明】
光明網促請讀者及網民,共同維護言論自由精神,營造理性交流環境;任何人身攻擊、鼓吹種族與宗教仇恨、誹謗與造謠等留言,皆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本網站有權刪除任何違反此原則的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你也可能感兴趣...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