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副刊

林志文險被癲癇毀人生 烘焙不滅的激情

特約報導 +攝影╲伊方

Bray是驢子嘶叫的低聲。以這為餐館名稱有點怪。問創辦人志文為什麼取這名字,他說這代表Bray Bakery的基本理念:員工沒有高低之分,大家分享互助。即使是到這裡來學習的員工,他也無私的和他們分享心得和技巧。

Advertisement

Bray Bakery坐落在吉隆坡繁華使館區,美國大使館旁的四海棧大廈(Plaza See Hoy Chan)內。在開張的短短兩年內,這家餐館的創意美食備受食評家所推崇,為年輕鐵粉的打卡熱點。美食固然讓人心動難忘,但創辦人林志文(Jonathan)那以毅力,對麵包的愛和命運奮鬥的過程,更是個感人且激勵人心的故事。

志文是家裡的老么,出生在一個充滿了愛的基督教家庭。Jonathan這個英文名字,也是父母為這個最小的兒子起的有意義的名字。它源自希伯來文,意思是: 主的禮物。

在志文人生的頭17年,就像一般的大馬陽光男孩一樣,對未來充滿着夢想和憧憬。這個滿腦子創意、成績優秀的男孩,準備中學畢業後就進入廣告學院,將來在充滿挑戰性的廣告界展現才華。

就在SPM考試的前一天,為着一生最重要的考試溫習功課中的志文,突然被雷擊般倒下地面,口吐白沫,全身抽搐,牙齒不受控制地狂咬!

ADVERTISEMENT

這突如其來的一刻,不僅把志文嚇呆了,也把家人嚇得不知所措:志文是個癲癇症患者。

康復過程冗長

癲癇症至今仍是種無法治療的神經疾病,一般只能用藥物控制發作頻率。可怕的是,你無法預測或控制發作時間,一發作就是倒地抽搐,口吐白沫,必須趕緊咬緊隨身準備好的手帕,以免咬斷了自己的舌頭。

接下來的日子裡,志文只能戰戰兢兢地過日子,以藥物控制着病情,但平均一週也會發作兩三次。這令正值青春年華的小子,陷入沮喪和憂鬱之中,對前途悲觀,無法社交,無法工作,分分鐘在憂慮着病發時的那種難堪。

後來經過教友的推薦,知道馬大醫院有做癲癇症手術治療,能夠有效的控制病情,甚至有很多病患在手術後癲癇症就不曾發作過。這無疑是黑暗中的一線曙光。

但這個手術屬於高風險的腦部手術,而且康復過程冗長,需要極大的意志力。雖然如此,志文還是決定了在唸完學院的廣告課程後,就到馬大去動腦部手術。

術後失語失技能 發現烹飪天賦

腦部手術之後,志文失去了語言能力,無法說話也無法聽懂別人說的話。他也失去了部分動作技能,甚至無法伸出手去握杯喝水!這種沮喪和痛苦可想而知。

接下來的五六個月裡,年輕的志文被困在一個憂鬱的病房裡,每天在做着語言和肌體復健治療。直到有一天,他對母親說:他已經受不了,再不出院他就從醫院的高樓跳下去!

在苦苦哀求院方後,志文回家了,但每天定時回到醫院去繼續語言和肌體復健治療。在母親的愛護和鼓勵下,志文漸漸地振作起來。他決定要走出去,他要工作,重回社會。

但在口齒不清、動作不靈之下,他能做什麼工呢?志文決定到不需要說話的餐館廚房去工作。

餐館廚房的待遇微薄,工作辛苦,但至少它讓志文回到社會,重建存在感和生命的信心。

但高檔餐館廚房不為員工提供膳食,工資微薄的廚房員工常為填飽肚皮大傷腦筋。志文自告奮勇,向每人收了點錢,集合起來買點食材,就用這些食材煮出最好吃的菜式來。

據他自己說:那時廚房員工大約有50人,每人吃得歡天喜地,讚不絕口。

這使志文恢復了自信,驚奇的發現:原來自己有烹飪的天賦!

Bray的廚房中有很多是辭去了律師會計師這樣的職業而到來學習的員工,志文(左2)一樣無私的和他們分享心得和經驗。

這讓虔誠的志文認定,也許,這是在最艱難黑暗的時刻,神在指示着他人生的路:做一名出色的廚師。

自此,志文默默地細心觀察和學習餐館裡廚師的烹飪和廚房管理技巧。在一間廚房裡工作學習一段時間後,就換到另一家餐館的廚房。他說:“巴生谷所有的高級餐廳,我都在它們的廚房裡工作、觀察和學習過。”

就在這艱辛的工作和復健的過程中,志文漸漸恢復了語言和自然動作技能。

他心中升起了一個念頭:到歐洲大餐館的廚房中工作和學習,為自己成為真正出色的廚師鋪路。皇天不負苦心人,他也找到了相關的管道,籌備着2020年前往法國一間餐館的廚房中工作和學習。

封城鎖國毀夢想   找到烘培激情

就在志文憧憬着未來時,始料未及的,全世界卻掉入了新冠疫情封城鎖國的黑暗深淵中。志文又一次掉入彷徨無助的沮喪中。他常常一個人關在黑暗的房裡,對神為他安排的這一切無法理解而心中鬱悶。

世界因疫情而停頓,但卻讓人更能安靜地思考和反省。志文開始在問自己為什麼要當廚師。因為神賜予了他這個天賦?

但他發現到每每完成了一個烹飪過程後,感覺卻是一片空虛。反而,當他看着別人在品嚐他做的美食後,所表現的歡愉和滿足,才會真正的感到快樂和滿足。

志文頓悟:烹飪是他的天賦,但他找不到激情。他的激情和快樂,是來自和別人分享。烹飪和食物只是個媒介。

這一頓悟,使志文心中豁然開朗。他毅然辭去餐館的工作,在家裡細心調製各種烘培美食,在網絡銷售。

做大馬版酸種麵包   網民行動支持

志文秉持着一個堅定的信念:既然是為了和客戶分享,就必須調製以大馬人喜歡的口味的麵包。

Bray Bakery秉持着“大馬口味”這信念:這盤的主食是皮脆薄肉細軟的酸種麵包(有別於歐式皮厚韌肉粗實),以本地食材為本,常常讓人有意想不到的創意,發現常見的野草(如草胡椒)或野花(如九重葛)竟然出現在端上的菜盤上。

香脆以馬六甲椰糖咖椰為餡的泡芙、鬆餅和酥皮糕點,在新冠疫情期間成了網上鐵粉迷上的療癒美食。

志文決定以酸種麵包為本。從酸種麵包,延伸到酸種鬆餅、泡芙、酥皮糕點……都是為大馬人的味蕾而細細調製。這一點,他的家人就是他的作品的優先鑒定者。

網上的訂單越來越多,志文日夜在烘培和試驗各種調製方法,第二天一早又自己開車,穿梭巴生谷去派送客戶在網上訂的各種麵包。每天只睡兩三小時的覺,雖然覺得精疲力盡,卻是無比的快樂和滿足。

充滿青春朝氣的年輕團隊。創辦人林志文(箭頭處)為自己過去幾年的經歷唏噓不已。

“愛的分享”理念下 鐵粉投資開店

在新冠疫情肆虐的兩年間,志文在網絡經營的烘培生意蒸蒸日上,累積了龐大的鐵粉。連志文自己也意想不到的是,他的粉絲圈裡,竟然有許多是財資雄厚的投資者。他們不但愛上了志文創意的烘培產品,也很欣賞他的為人,主動的建議要成為他的投資者,合作開以烘培為主的餐館。

在好些投資者的建議中,志文選擇了和現在這個投資者合作,因為和自己“愛的分享”這理念相符。

於是,坐落在四海棧大廈裡的Bray Bakery,成了他們第一間餐館。

一踏進這家餐館,在一幅設計創意的牆上你就會看到From Passion To Reality這幾個字。這是餐館和創辦人志文的理念和精神:它告訴了你,一個從激情到現實的故事。

 

 

 

 

標籤
你也可能感兴趣...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