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選戰

李志亮:國陣若續執政 大選後不追稅 GST不調高

(金寶6日訊)財政部副部長拿督李志亮否認,若國陣繼續執政的話,將會把消費稅從6%調高到10%,以及稅收局屆時將通過追稅來落實需要龐大經費的國陣競選宣言的傳言。“這種說法既不存在,也非事實。”

Advertisement

他反而不排除希盟上台後,將會調漲各項稅務或推出新稅務,以取代如今年收400億以上的消費稅。

他批評反對黨渲染國陣勝選後便會調漲消費稅率的不實指責,因為作為財長的首相早前已表明沒有這樣的事情。

ADVERTISEMENT

“這是他們(反對黨)講的,國陣未講過。”

有能力負擔大選宣言

李志亮也是馬華副總會長,他在本屆大選留在金寶國席守土。他在接受《光明日報》專訪時,一一反駁反對黨近日的言論。

談到馬哈迪認為國陣需要3000億令吉來兌現大選宣言一事,李志亮反問:“不知道他如何計算出來,既然這是他提的,應該問他。”

他重申,國陣絕對有能力負擔已經過預算的大選宣言,加上近年油價上漲,國家收入增加,才調高一馬援助金數額和推動發展項目。

“國際性機構包括世界銀行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給予馬來西亞A評級,皆認同大馬政府目前和未來2年應對經濟挑戰所採取的措施,而且這些單位也對大馬具有信心。”

他提及,內陸稅收局不會無端端展開追稅行動,更不會刻意和胡亂提高商家應繳的稅款數額。

“官員按權限、作業程序行事,不是隨便捉一個(商家)來交稅。就算你不認同應繳的稅款,還可以尋求進一步裁定或是帶上法庭,不是隨意要你付多少就拿多少。”

詢及若反對黨執政,會否取消消費稅的問題,他認為,去年消費稅為國家帶來超過400億收入,反對黨上台後若取消消費稅就必須找錢來填補這筆收入,但反對黨卻沒有說明從哪方面的稅務來填補之。

他推測可能是從個人所得稅、公司稅或新稅務,如國陣政府之前已撤銷的遺產稅等來彌補,但最終依然是人民買單。

『有人在朝好辦事』簡化申請公民權程序

李志亮以自己過去出任內政部副部長3年為例,說明有人在朝好辦事。

“我簡化了申請公民權的程序,可以說,那3年批出3000份公民權,多過以往任何時候批下的總數。”

他道出箇中原因:“當時有一名中庸的內政部長拿督斯里希山慕丁,他下放權力給我。”

在希山慕丁首肯下,放手給他展開連串改革,第一項是原本限定只有布城和各州國民登記局總部接受申請公民權,他進一步將權限拓展到每個縣區的國民登記局。

早前申請公民權共有“三步曲”,申請人士先提呈表格,再個別接受國民登記局和內政部官員問話。經過李志亮跟官員討論,最終把2次面試結合成為一次,簡化了手續。

物價上漲非因GST

李志亮不認同消費稅造成民間生活越來越苦的說法,因為物價上漲不能全賴消費稅。

“推行消費稅初時,政府預算需要一年的調整期,但卻碰上油價降馬幣跌,匯率受到影響加重成本,當油價反彈時,運輸費應聲上揚,縱使馬幣有所起色,還是牽涉到市場供求、商家利潤等等一連串的因素,故物價抬高的肇因不是消費稅。”

他比喻,在消費稅實行時,一件物品從原本10令吉變成10令吉60仙,當翌年賣到13令吉時,就不應該將之歸咎於消費稅了。

“消費稅是一項公平的稅務,不看膚色、種族,也沒有針對性!”

多角戰分裂馬來票 伊黨影響力更大

對於來屆大選會不會產生馬來海嘯的問題,李志亮說,前首相敦馬哈迪可能對馬來選票產生一些影響,但伊斯蘭黨對於馬來社會和馬來選民的影響更大。

“原本伊黨屬於反對陣營的夥伴,如今分道揚鑣,加上面臨多角戰,令馬來票分裂到更細微,不久以前,江沙和大港補選就是一個例子,形勢對於巫統更有利,加上選區已重劃,我認為不大可能把巫統推倒。”

他預測,巫統在半島獲得的議席,再加上沙巴砂拉越國陣席位,國陣肯定還是執政,如果華人一面倒傾向反對黨,繼續形成華人在野,在朝沒有華人代表,對華社非常不利。

戰績將影響馬華民政

馬華從308大選“誕生”的15名國會議員到505銳減到7人,行動黨過去2屆大選差不多囊括了所有攻打的議席。針對本屆大選是不是馬華民政生死存亡的殊死戰的問題,李志亮坦言,馬華民政幾乎輸到一乾二淨,本屆大選的成績將直接影響馬華民政。

“反對黨強大又是否證明,華人處境更好?仔細分析一下,不但不見得,而且處境更不妙,因為種族極端份子開始抬頭、宗教極端言論也越來越嚴重。”

他說,行動黨指保送更多反對黨議員進入國會,目的是為了換政府,藉此改善華人處境,但現實情況剛好相反,比如造就了原本屬於反對黨陣營的伊斯蘭黨,其黨魁以私人動議提出修改355法案。

“此事最終需要只有7名國會議員的馬華,聯合只有2名國會議員的民政黨及其他國陣非穆斯林政黨一起出手阻止。儘管做起來很吃力,但我們還是克服了,一旦內閣或國會裡沒有了馬華民政代表,可以想像得到,那時候,355法案是不是會輕易地在國會通過。”

馬華華社唇齒相依  落敗有損政治地位

李志亮不諱言,馬華的確是大選的輸家,卻也意味著華社輸掉了政治地位。

“馬華與華社唇齒相依,內閣沒有馬華代表,再看不到任何人能夠代表馬華在內閣糾正一些不平衡的政策,代表華社發表華人的意見。”

他以505後不入閣一年的情況為例,內閣缺少了馬華代表,結果出現不利華社的政策,好比在教育方面,過去曾是由馬華認識華文教育的代表負責,後來卻改由不了解華文教育的內閣代表作出不利華教的決策,“所以,我們確實需要了解華社,比如說是懂得華教的代表在內閣擬定一些政策。”

沒官位難獲重視 助民申請添困難

李志亮親身經歷沒有了官位,官員也沒有責任回應的態度,甚至落得:“只能在窗口詢問!”

當他還是內政部副部長時,接到求助的公民權申請副本,其作法是寫下“sila proses”(請處理),然後簽名、蓋章,由秘書交給官員執行即可。

他披露,其秘書每月整理一份名單,要求官員打開電腦系統查詢每名申請者進展,再追問正在接手的相關部門,比如詢問內政部為何還未面試,一步步追蹤,才成功批出許多申請。

在505落選以後的一年,李志亮既不是上議員,更沒有任何官職,但民眾照樣向他協助申請公民權。

“我同樣還是寫幾個字,當然不能再寫‘sila proses’,改成‘mohon bantu’或者 ‘minta pertolongan’,簽下名字。當秘書遞給國民登記局官員時,已不能夠直接進去部門,不能再要求打開電腦,唯有在窗口詢問。”

他坦言,他人在內政部,就有權力要求打開電腦,官員也要回答他提出的問題。

內閣沒代表不利華社

李志亮強調,當國會沒有了馬華議員,內閣就不可能再有來自馬華的代表,對於華社構成莫大的損失。“我們(馬華)在內閣,才能夠有效的爭取權益。

他指出,雖然馬華剩下7名國會議員,首相還是委任了其中3人擔任部長。起初還有4名副部長,隨著同樣是馬華副總會長的拿汀巴杜卡周美芬上議員任期屆滿,以致減少到3人。

他指出,馬華一度因為成績不理想不入閣,一年以後重返內閣,依所得席位,首相還是分配了比重相當高的官職予馬華。

“但我們不能繼續倚賴下去,正如首相說過,如果馬華沒有了代表或數目越來越少,就不可能提供更多官職,當剩下一個或沒有席位的時候,也不可能再保留任何官職了。”

 

Tags
【免責聲明】
光明網促請讀者及網民,共同維護言論自由精神,營造理性交流環境;任何人身攻擊、鼓吹種族與宗教仇恨、誹謗與造謠等留言,皆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本網站有權刪除任何違反此原則的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你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