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醫

【本地醫療】心房顫動引血栓中風 60%患者終身殘疾

文◆陳秋蕾  整理◆梁盈秀

心房顫動,亦稱為房顫,它是最常見的其中一種心律失常的表現,如無及時干預,久而久之形成血栓引發中風,其中一種最具毀滅性的就是心臟栓塞性中風,60%的病患因此而終身殘疾。

Advertisement

馬來西亞中風理事會主席
腦神經內科顧問
符芳基教授
(Prof Hoo Fan Kee)

馬來西亞國家心臟協會理事
心臟內科及電生理學顧問
馬述敬醫生
(Dr Ma Soot Keng)

(吉隆坡訊)我們的心臟每分每秒都在跳動,平均一天可跳動10萬下,若突然間它跳得很快或變得慢,跳動節奏不尋常,那麼這極有可能就是心房顫動(atrial fibrillation)。

心房顫動,亦稱為房顫,它是最常見的其中一種心律失常的表現,即是說心房機制功能退化導致心跳不規則,出現異常快速或緩慢的病況。而相關的病發率及死亡率亦有上升的趨勢,更甚的是,這個病症竟是引致中風的風險因素之一。

ADVERTISEMENT

根據網站Researchgate.net一篇於2016年發表,題為“馬來西亞心房顫動盛行率”的研究數據顯示,在馬來西亞,心房顫動的盛行率為0.54%,而在全球平均為1%。此外,根據《每日郵報》報導,在亞洲,年齡40歲以上的3260萬人口中,約1.5%的人面對心房顫動的問題。

頭暈呼吸急促常見症狀

馬來西亞中風理事會主席暨腦神經內科顧問符芳基教授(Prof Hoo Fan Kee)指出,房顫是指我們的心律跳動異常,可是對於普通人來說,我們該如何區分,或者“感覺”到自己的心跳節奏是否正常?一般上我們無法分辨,它最大的症狀就是沒有症狀,在我們所接觸的病人當中,有一半以上是來醫院做了詳細檢查才知道自己早就有房顫問題。

“也有另一半病患確實是有症狀的,較常見的症狀有頭暈目眩、呼吸急促、疲勞、心跳異常、心悸及胸口疼痛。”

“必須注意的是,有些病患常伴有上面的症狀卻不以為意,當人體的機制漸漸適應後,發作的次數越多,症狀就越不明顯,如此經年累月下,最後演變成難以逆轉的惡疾。因此,我們要提醒民眾,一旦發現自己有心悸的跡象,可到醫院做身體檢查。”

他說,有一些高發人群較易出現房顫,如患有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發作或心臟病先例的病患,而過度飲酒及吸煙人士也有患房顫的風險。

“上面所述,心房顫動不僅是心律失常,如盡早發現進行治療,它最常見的併發症就是中風,風險率更是高達5倍。值得一提的是,我們總以為類似的病症多發於年長者的身上,殊不知像房顫這類的病症早已趨向年輕化,因此無論處於任何年紀,都應該要對此提高警覺。”

“當血液輸送至腦部的血管阻塞,或是腦部血管爆裂,會導致中風,其症狀主要有3個,即臉部神經失調、言語表達不清晰及雙臂無法高舉。如發生心房顫動時無及時醫治,久而久之形成血栓引發中風,其中一種最具毀滅性的就是心臟栓塞性中風,60%的病患因此而終身殘疾。”

治愈率低死亡率達20%

他說,必須關注的是,因房顫導致中風的治愈率非常低,而它所帶來的後遺症亦不容小覤,如入院、永久性腦損傷、工作效率降低、長期殘疾,最嚴重的後果可帶來死亡,其死亡率達20%。

“其實,中風所引發的效應不僅如此,

這個疾病所影響的不只是個人,而是整個家庭,以致社會和經濟層面。

研究顯示,房顫大大提高中風的幾率,

尤其對年齡40歲及以上、男性、高血壓、缺血性心臟病的人士。

它會帶來巨大的發病負擔,

同時也會因健康不佳而影響生活品質,

並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特別是上述的中風。”

根據一項於2016年進行的全球中風疾病負擔數據(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roke Statistics Worldwide)調查研究,若不從改變日常生活來提早預防,估計到了2040年,每4名大馬人中就有1人中風。

盡管因房顫引致中風的幾率是20%,但它所帶來的威脅卻相當大,所以,我們有必要提高民眾對心房顫動引致中風的意識,教育與灌輸民眾與之相關的知識,傳達預防勝於治療的觀念。

佩戴智能手表檢查心跳

馬來西亞國家心臟協會理事心臟內科及電生理學顧問馬述敬醫生(Dr Ma Soot Keng)也指出,很多病患是在沒有症狀下才驚覺自己有房顫的問題,以致於錯過了治療的黃金時期。作為醫生都盡可能找出房顫病患,以預防更多人走向中風的道路。

如何“尋找”這些病人,會從兩方面着手。首先,他建議可佩戴智能手表。通過佩戴智能手表,我們得以檢查自己的心跳,一旦發現異常,即可馬上咨詢醫生及進行檢查。

除了佩戴智能手表,醫生可以最傳統的方式做檢查,即到醫院做檢測,而心電圖就是一個普遍的心臟檢測選項。

其實,預防疾病才是我們最應該要做的事。馬述敬要勸請民眾秉持這4大原則,即控制飲食、多運動、減重及戒煙,防止疾病找上門。

從網頁認識心房顫動提醒國人及早診治

大眾對心房顫動一知半解,而心房顫動又與中風息息相關,至此或許會感到訝異,兩者之間到底存在着怎樣的關係?

世界心臟日與世界中風日,一個全新的網站www. AFjourney.com.my,讓你能夠認識到心房顫動,也可以理解心房顫動與中風是相關的兩種身體疾病。

全新網站www.AFjourney.com.my,讓大家可以了解心房顫動與中風為何息息相關。

小型機器人解說

AF網頁的設計着重於采用更具互動性的方式,讓公眾在瀏覽網站時通過生動的視頻解說,了解相關知識。打開上述網站,映入我們眼球的即是在主頁強打的全息增強現實錄像(Holographic Augmented Reality Videogram,H.A.R.V)。

什麼是H.A.R.V?它就像一個被賦予生命,同時兼任傳達重要訊息使命的三維立體影像的“小型機器人”,帶領我們認識與了解心房顫動至中風的過程以及心臟跳動的情況。

在這個綱站中,H.A.R.V肩負3個“任務”,首先,它引領大家的視線來到第一個視頻。短視頻開始,它先進行快速掃描,讓我們清楚看到一顆三維影像的心臟,正活脫脫地在人體內跳動。同時,它亦述說心臟跳動、泵血及“電流供應”的功能,接着再道出心房顫動病發的初步病因。

語畢,視頻鏡頭帶我們深度探索心房及其運作,接着再敘述由心房顫動逐步形成血栓,最終演變成中風的過程。

看視頻加強意識

在另1個以介紹“中風”為題的視頻中,H.A.R.V先讓我們了解到當一個人中風時腦內部所呈現的畫面。視頻同樣以三維影像及五彩的腦葉,來呈現人的頭腦器官,並詳盡敘述頭腦各個部位的功能,包括額葉功能是控制動作、專注度、問題解決與計劃、語言與嗅覺;頂葉功能為觸覺與壓力、味覺與身體意識;小腦及枕葉主管協調力及視力;顳葉主力於聽覺與臉部識別。而腦部則像一個中央處理器,它專門協調動作、思想、情緒及記憶。

經過對頭腦構造的認識後,H.A.R.V繼續探索腦內部的情況,包括呈現中風時頭腦內部畫面,並同時解析中風的原因、過程與後遺症。視頻提供醫療緊急電話號碼,最後也不忘提配民眾要改善生活方式,以預防中風的發生。

在最後1個視頻中,我們首先“感受”到的是心臟與脈搏的跳動,接着畫面來到一個三維女性圖像,由此H.A.R.V教導我們如何檢查自己的心跳及其它注意事項。

上述3支視頻片長約3分鐘,透過清晰度超高的三維影像圖顯示與解說,民眾能夠更加了解相關病症,從而提高愛護與保護心臟的意識。除了視頻,網站也以文字介紹心房顫動,其病因及並發症;中風的症狀及類型。

未來設中文版本

值得一提的是,該網頁目前以英文為媒介語,未來將備有中文版本。

私人國際制藥廠(馬汶巴)區域經理露莎娜婉(Luksanawan Thangpaibool)說,“推出此網站,主要是想和公眾分享心房顫動將會給身體帶來怎樣的沖擊,並且提醒國人及早診治。”

簡而言之,設立網頁有兩大宗旨,其一可教育病人,其二對醫療工作者,如心臟科醫生、腦神經科醫生及其他專業醫療人員來說,它是非常有用的工具。因為我相信醫生能透過網站資訊,教育他們的病人與心房顫動相關的知識。

她認為,每個人都應該要過健康生活。由於心房顫動與心血管疾病有着極大的關連,如冠狀動脈疾病、瓣膜性心臟病、心臟病與高血壓,這無形中亦會加劇日後的醫療負擔。

私人國際制藥廠
(馬汶巴)區域經理
露莎娜婉
(Luksanawan Thangpaibool)

 

 

 

標籤
你也可能感兴趣...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