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副刊

期待“鱟”會有期 讓保育成為全民運動

十八丁紅樹林豐富的生態資源滋養了許多生物,為了永續這片自然大地及持續美麗精彩,保育生物有需要獲得積極推動。

Advertisement

“看見十八丁”社區藝術嘉年華工委會總策劃莊白棋指出,十八丁具有獨特的景觀與生態體系,更是動植物的重要棲息地,除具有經濟生產、生態旅遊與環境教育等功能,更具相當高的生態價值。

“由於居民對環境生態的認知不足,導致其價值長期被忽略,但生態一旦被破壞,賴以生存的各種動植物的存活也將會受到威脅,甚至滅絕,所以保育工作已是刻不容緩。”

ADVERTISEMENT

要提高社區民眾的醒覺,知識的灌輸顯得相當重要,現階段“看見十八丁”正積極推動各種保育措施,以期能帶動民眾參與,甚至成為全民運動。

可看到鱟爬上沙灘下蛋

“看見十八丁”早前邀請了一位專門研究鱟(也叫馬蹄蟹)的多元物種生態大學教授關傑耀博士到十八丁開辦“‘鱟’會有期──活化石鱟的科學研究與保護”講座,教大眾更深一層的認識“鱟”這種有趣生物。

莊白棋說:“小朋友在講座中表現得十分好奇,提問了埋在心中許久關于鱟的很多問題。”

她指出,工委會在社區設置鱟資料展板等,藉此提升民眾對鱟的保護意識,協助日后鱟保護和科研工作的推展。“我們接下來會進行深度探索‘鱟’的繁殖區。鱟會在沙灘產卵,所以在檳城或波德申,普遍可以看到鱟爬上沙灘下蛋,然而鱟會如何在十八丁沼澤生態中繁殖,尤其是我們在沼澤地帶發現小鱟魚,這就是我們需要瞭解的。”

沒了尾刺 等如廢了武功

十八丁的生態旅遊發展蓬勃,其中有坐船遊河及參觀養魚場的,而鱟和河豚是養魚場的賣點,但許多遊客並不了解這些動物的習性,無意中傷害了牠們也不自知。

舉個例子,由於鱟的外形奇特,有人會因好奇而抓起牠長而尖的尾刺,若是不小心折斷或致傷了,鱟就無法移動了。

莊白棋解釋,“鱟的尾刺猶如人的腿一樣重要,人沒有腿就殘廢;鱟沒了尾刺就無法翻身或移動了,這會威脅到牠們的生命。”身處四處皆生機勃勃的十八丁,唯有愛護環境及尊重生命,自然界才能生生不息。提升國人的保育觀念除了往下扎根,工委會也嘗試通過旅遊業者的配合,一起實踐保育理念。

成長緩慢 人工繁育困難

關傑耀博士到了十八丁作實地觀察后指出,馬登紅樹林是馬來西亞半島面積最大且保護得較完整的自然生態系統,在十八丁能見到居民與紅樹林之間唇齒相依的關係:利用紅樹製作木炭、在泥灘養殖血蚶、捕蝦為生,近期更發展出在河口乘船觀賞螢火蟲、餵食栗鳶等,也在漁排暫養鱟讓遊客觀看。

關傑耀說,鱟是這一片紅樹林的居民,在這裡棲息的有兩種鱟:南方鱟和圓尾鱟。馬來西亞有三種鱟,西馬能找到兩種而東馬則能找到第三種──三棘鱟。全世界目前有四種鱟,還有一種美洲鱟則主要分佈在墨西哥灣和北美洲東岸。

十八丁居民對鱟這種海洋古生物並不陌生,人們在捕蝦時會經常誤捕到鱟,但對鱟的了解只停留在“鱟”這名字上。

鱟受精至成長需8至10年

鱟是近海與河口生態系統中重要一員,鱟的存在最能反映潮間帶的健康狀況。“然而沿岸的發展、過度捕撈等造成鱟群急速下降,鱟的成長緩慢,這使得人工繁育工作變得十分困難。鱟從一顆受精卵生長至成熟個體需時8至10年,自然存活率約0.01%。”

環境被破壞、誤捕、大大影響了馬來西亞鱟的繁衍,但最大的威脅是人們對鱟的保護意識低,漁民認為鱟會咬壞漁網(事實上鱟沒有牙齒,無法咬漁網),誤捕了就扔到岸邊任其曝曬而死;見到海鮮餐館售賣鱟即想嚐鮮,目前食鱟的情況日益興盛,令人擔憂。

“因為不認識鱟,人們粗暴的消耗這種生物,鱟從八十年代的常見逐漸成為罕見物種,2019年三棘鱟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列為瀕危物種。日本、中國、印尼在已將鱟列為地方或國家級野生保護物種,有些地方也成立了鱟保護區。”關傑耀憂心地說,大馬的鱟數量在減少中,保育工作刻不容緩,但馬來西亞對鱟的保護較滯后,這和人們的認知有關。

上一堂自然課 腦補知識

十八丁生態導遊吳聲強指出,生態旅遊具有保護自然環境和維護當地人民生活的雙重責任,確保當地自然景物不受到損害。

他說,生態旅遊是以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為原則開展的生態體驗、生態教育、生態認知,同時獲得心身愉悅的一種旅遊方式。

“留下的只有腳印,帶走的只有照片”是生態旅遊的口號,但由于我國尚處于初步發展階段,各方面的舉措尚未完善,吳聲強建議在旅遊目的地添加知識性設置比如解說大自然奧秘,或灌輸保育知識,讓遊客在玩樂中上一堂自然課程,輕鬆腦補知識。

海上養殖場 生態旅遊樂園

十八丁這個百年漁港,海上遍布各種養殖場,更有大自然寶庫的紅樹林遊覽區、炭窯,遊客還能乘遊艇出海賞老鷹、追尋海豚蹤跡等,是生態旅遊樂園。

十八丁河豚養魚場東主王招彬指出,河豚及鱟是十八丁常見、生命力最強的水中生物,由於城市人鮮少看過,所以養魚場裡的河豚及鱟最受遊客喜愛。

據他觀察,過去基于對鱟的認識不足,無知的舉動如錯誤的捉拿方式、吃鱟蛋甚至吃鱟等,這種種情況近年來經過指導,情況已獲得了改善。

雖然興盛的旅遊業帶動了十八丁的經濟發展,但如何在發展與保育之間找到平衡點,不致在發展洪流中失去了地方特色、失去了自己,也是各造需要關注的。

納入課程 提升保育意識

基於馬來西亞人普遍對鱟的認識程度不高,十八丁選區協調員兼房屋及地方政府部長特別事務官蔡依霖建議相關部門制定保育鱟政策,並把它納入學校課程裡。

她說:“我國現有受保護的動物項目不多,一般只聚焦在馬來貘和老虎身上,但海洋資源保育目前也非常迫切而且具有挑戰性。”

蔡依霖舉例,她曾和保育海豚的非政府組織MareCet主席交流,發現負責保育海洋生態的政府機構隸屬漁業部,這不太適合,因生態保育應該得到更大的專注,漁業局的工作範疇和保育有所不同。

除了制度化保育計劃,她建議教育部把保育鱟納入小學至大學的教育課程中,以能更全面提升公眾對鱟的保護意識。

“‘看見十八丁’活動會持續關注推動生態保育工作,除了每年學校假期舉辦‘大手牽小手’紅樹林親子營,若有生態學者或單位欲拜訪十八丁,我們也會配合。”蔡依霖說,過去,十八丁曾舉辦生態研討會,明年則計劃舉辦國際生態研討會,串聯國內外關注生態保育的朋友們,一條心給力永續保育工作。

懂多一點:

讓我們來認識鱟

相貌詭異的海中“醜八怪”鱟(讀音:后),4億年前即已居於恐龍也還沒誕生的地球上,是地球上唯一的藍血居民,當其他動物都在不斷進化和滅絕,只有牠仍保持着原貌,所以被稱為“活化石”,也因為常成雙出現,又叫夫妻魚。

每年的6至9月為鱟的繁殖期,成鱟會從二三十公尺深的海底,爬至沿海沙灘產卵,但往往在上岸路程中即被漁民捕獲,加上海岸棲息地遭人為破壞,野生鱟面臨生存危機。

鱟需要歷時14年才能長大,期間歷經16次蛻殼,成長歷程非常艱辛,所以鱟已被列入重點保護動物。

鱟的血液很神奇,是藍色的,廣泛應用於醫學領域。鱟的血液含有特殊凝血蛋白,可以做成醫療試劑,一旦遇到細菌、毒素會出現反應,所以鱟血製劑可被用於快速檢測藥品或醫療用品是否遭細菌污染,使用在人類身上的藥物、疫苗或醫學儀器,都受益於鱟試劑的“維安”。

每年會有50萬隻鱟被活體取血,抽完血後,鱟被野放回大海,卻未必每隻都能存活,動物學家表示,有10%到25%的鱟會在遭到大量抽血後的幾天內死亡。

因為人類的需索無度,造成鱟已從遍布海灘到幾乎絕跡。

 

Tags
【免責聲明】
光明網促請讀者及網民,共同維護言論自由精神,營造理性交流環境;任何人身攻擊、鼓吹種族與宗教仇恨、誹謗與造謠等留言,皆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本網站有權刪除任何違反此原則的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你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