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醫

服藥副作用 震顫有強迫症 帕友變賭徒購物狂

(香港訊)帕金森病目前未能根治,主要靠藥物“多巴胺受體激動劑”及“左旋多巴”紓緩病症。但長年服用左旋多巴會出現耐藥性,令身體不由自主郁動;而服用多巴胺受體激動劑,17%可能出現強迫症行為,例如過量購物、沉迷賭博。

Advertisement

因此醫生需評估病人個人狀況而選擇藥物,而病人用藥前亦應詳細了解藥物功效和副作用。

手震,是帕金森病嗎?家庭醫生鄭志文指出,電影《逃學威龍》中吳孟達飾演的達叔,為了扮帕金森病人,經常手震。其實,醫學界對帕金森症狀中的手震,有很細緻的描述——靜止性顫抖(restingtremor),即手部沒有任何動作時手震,傳統描述就是pill-rollingtremor,拿着1粒藥丸時手指不由自主的轉動藥丸。

ADVERTISEMENT

“要判斷手震是否帕金森症狀,也同時看求診者其他狀況,例如60歲以下一般較少患上帕金森病,可能是因緊張手震;年輕女性可能跟甲狀腺問題有關,醫生須同時考慮其他因素。”

腦掃描無法確診

他說,帕金森症狀大致有3個:僵硬、緩慢、手或腳震,一般來說有其中兩項就會懷疑是帕金森病。患者行動特點是起步緩慢,步幅細及窒步,中途更會像汽車死火一樣停下來。

“不少病人說其中一隻腳好像黏着地面無法提起,而在出入門口及轉彎時,更會因平衡力差而較易跌倒。不過,有這些症狀未必等於患有帕金森病,醫生必須作其他診斷。”

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腦神經科名譽臨床副教授陳然欣指出,醫學界只知道帕金森病是腦分泌的多巴胺(dopamine)不足,影響神經傳導,從而出現各種帕金森症狀。

“不過,一般身體檢查如驗血不能測量多巴胺濃度;而磁力共振、電腦掃描亦無法看到,必須動用特殊掃描儀器才可檢查到腦內情況是否與帕金森病有關。所以現時確診帕金森病,主要靠醫生臨床診斷。”

她說,雖然一般腦掃描無法判斷受檢測人士是否患有帕金森病,但由於其他病症如腦退化等都會出現僵硬、行動緩慢或手震等症狀,所以病人仍可能需要接受腦部造影檢查,以排除其他病症的可能,如中風、腦積水。另外,如懷疑病人患有帕金森病,醫生有可能會讓病人服用低劑量帕金森藥物,觀察其反應,如果帕金森症狀得以改善,就確診患上帕金森病。

無法阻止腦退化

建議影響生活才服藥

陳然欣表示,藥物只能幫助病人改善生活質素,但無法阻止腦部退化。所以如帕金森症狀困擾病人生活,例如無法買菜煮飯,或職業司機影響駕駛安全,才會考慮處方帕金森藥物,始終藥物會有一些副作用。

“如病人覺得症狀對生活沒有太大影響,我會建議先觀察病情,不須即時服藥。”

她解釋,現時用作舒緩帕金森症狀的藥物主要有兩類,分別是“多巴胺受體激動劑”(dopamineago nists)及“左旋多巴”(levodopa)。左旋多巴發展了很多年,副作用很少,只是剛開始服藥時較易出現頭暈及作嘔等副作用,而且藥物需透過胃酸吸收,與進餐時間太接近會影響藥物吸收,所以必須在飯前半小時服用。

“不過,如病人年齡在60歲以下,會盡量處方多巴胺受體激動劑;因為病人服用左旋多巴5至7年後,可能出現耐藥性,出現身體不由自主郁動(dyskinesia)的副作用,到時可能要手術治療,所以不建議過早開始使用。”

她說,此外,如病人記性較差、夾雜其他腦退化症,服用多巴胺受體激動劑可能令記性變得更差及出現幻覺,所以選擇藥物時主要視乎病情而定。”

手術適於耐藥性病患

她提醒,一般人較注重帕金森病的活動障礙問題,其實非活動障礙問題也要留意,例如失眠、便秘等都會影響帕金森藥物吸收,所以治療時要同時解決這些問題。

她說,手術治療主要針對出現藥物耐藥性的中晚期病人,他們在用藥最初5至7年內有良好反應,但過了這段蜜月期後發現藥效愈來愈差,多次增加劑量也無法舒緩病情。

“曾有一個病人每天要服用12次左旋多巴,未服藥時全身無法郁動,服藥後又會周身郁,身體狀況每天經歷12次高低起伏,非常辛苦。這時醫生才會考慮讓病人冒風險接受手術,其中一種常用手術為深腦刺激治療(deep brain stimulation),將兩條電極棒放入病人腦內灰質區,以電脈衝刺激,以減少服用藥物的次數。”

“其他正在研究的治療方法還有幹細胞移植、腦磁激(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TMS)、超聲波照射等,創傷較小。”

解決藥物反應 按個性年齡配藥

帕金森病藥物主要是多巴胺受體激動劑及左旋多巴,陳然欣說,如病人在60歲以下,會優先考慮前者。

“不過,在處方多巴胺受體激動劑前,醫生必須先了解病人的行為個性,例如有沒有強迫症及其嚴重程度,因為根據研究報告,約有17%病人在服藥後會出現強迫症副作用,包括過量購物、大吃大喝、賭錢等,如病人本身已有相關問題,服藥後可能會變得更嚴重。”

她說,曾有一個病人覆診時胖了很多,細問下便知道是藥物副作用,令他吃多了很多食物。此外,又有病人服藥後性需要增加,太太因而投訴。“所以處方藥物前,必須提醒病人及其伴侶有關藥物可能出現的副作用,要他們多加注意服藥後的表現。”

9成RBD患者有帕金森

有病人質疑為何藥物有這麼多副作用,仍要給病人服用?家庭醫生鄭志文指出,因為仍未有100分的治療方案,而現時這些藥物最為有效,幫助病人紓緩病情。所以病人在治療過程遇有問題應向醫生查詢,“醫生可透過選擇藥物或調配劑量,解決一些藥物反應。”

陳然欣強調,醫學界針對帕金森病的研究,不停有新發現,例如近年發現快速眼動睡眠障礙症(REM sleep Behavior Disorder ,RBD),俗稱發夢期夢遊,與帕金森病有密切關係,9成RBD患者會在10年內患上帕金森症,這些發現都有助醫學界了解病情演變和尋找預防及治療方法,所以病人不要灰心和放棄治療。

 

 

 

 

 

【免責聲明】
光明網促請讀者及網民,共同維護言論自由精神,營造理性交流環境;任何人身攻擊、鼓吹種族與宗教仇恨、誹謗與造謠等留言,皆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本網站有權刪除任何違反此原則的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你也可能感兴趣...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