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即時國內

有人沒錢讀書治病 經濟學家:根除赤貧不切實際

(八打靈再也6日訊)儘管政府提出“根除”國內赤貧現象和制定相關目標,惟經濟學家認為,政府最好轉變觀點,不要沉浸在純粹基於收入的零赤貧或絕對貧困的“想像”,而是轉向多維貧困指數(MPI)。

Bait Al-Amanah研究機構主任兼市場教育中心你研究員本尼迪維拉塞納說,由於所使用指標造成的“虛假敘述”,徹底消除貧困可能是錯誤的。

Advertisement

應轉向多維貧困指數

他接受《今日自由大馬》訪問時指出,與過去的情況一樣,目前國家貧窮線收入和糧食貧困線收入——也就是衡量赤貧程度的基礎,衡量標準低得不切實際,且完全沒有考慮到生活費。

“所謂的貧困線(1970至2016年間)低得不切實際,把許多弱勢群體排除在官方統計資料之外,而且低估貧困率,掩蓋迫切需要加大力度的事實。”

赤貧被定義為月收入低於糧食貧困線收入的家庭,也就是基於滿足單個家庭營養需求的標準食物籃價格。

ADVERTISEMENT

目前我國仍在使用2022年的官方貧困指標,將貧困線標準定為2589令吉,糧食貧困線標準定為1198令吉,高於之前的2208令吉和1169令吉。

最近幾個月以來,首相拿督斯里安華不時提出在各州消除赤貧的期限。而根據2022年前的資料,政府宣稱2016年全國貧困率僅為0.4%。

本尼迪維拉塞納認為,目前衡量赤貧程度的基礎——貧窮線收入和糧食貧困線收入低得不切實際,且完全沒有考慮到生活費。

然而,本尼迪維拉塞納指出,比起貧困線收入,多維貧困指數更能顯示非金錢方面的問題,如缺乏教育、生活條件差和獲得醫療保健機會不足,同時提醒政策制定者考慮多方面的解決方案。

“這包括擴大社會保護計劃的覆蓋面、擴大優質教育的機會、確保獲得可負擔住房和解決體制障礙。

“這不僅是為赤貧人口提供他們所沒有的資源,而是推動改革,改善他們的條件,從而讓他們獲得自己所需要的資源。”

Tags
你也可能感兴趣...